瘢痕性瞼外翻

瘢痕性瞼外翻,是指瞼緣離開眼球,部分或全部瞼結膜或球結膜向外顯露的異常狀態。

疾病名稱

瘢痕性瞼外翻

疾病分類

眼科

疾病概述

瞼外翻:瞼緣離開眼球,部分或全部瞼結膜或球結膜向外顯露的異常狀態,稱為瞼外翻。嚴重的瞼外翻常合併瞼閉合不全。
症狀表現:
1.輕度瞼外翻 輕度瞼外翻僅瞼緣外翻,病人自覺症狀較輕,需仔細檢查方可發現,一般影響不大。若淚點外翻,則有流淚現象。
2.重度瞼外翻 重度瞼外翻指整個眼瞼向外翻轉,使結膜與角膜暴露,長期經受外界空氣及異物的刺激,從而引起眼部疼痛,結膜充血、肥厚,角膜乾燥、粗糙,形成暴露性角膜炎。嚴重影響視力。
治療方法:首先是病因治療,消除引起眼瞼痙攣或麻痹的因素,其目的是使淚點恢復到正常位置。為了防止眼球乾燥,保護角膜,可經常在結膜囊內塗以抗生素眼膏。對於瘢痕性瞼外翻或合併瞼裂閉合不全者,需進行手術矯正。對於經過病因治療無效的痙攣性或麻痹性瞼外翻,亦可施行手術。

疾病描述

眼瞼皮膚面病斑痕收縮所致。瞼皮膚瘢痕可由創傷、燒傷、化學傷、眼瞼潰瘍、瞼緣骨髓炎或臉部手術等引起。

疾病病因

眼瞼皮膚面病斑痕收縮所致。瞼皮膚瘢痕可由創傷、燒傷、化學傷、眼瞼潰瘍、瞼緣骨髓炎或臉部手術等引起。

診斷檢查

根據患者的病史以及臨床表現,容易診斷。

治療方案

①瘢痕性瞼外翻須手術治療,游離植皮術是最常用的方法,原則是增加眼瞼前層的垂直長度,消除眼瞼垂直方向的牽引力。
老年性瞼外翻也可行整形手術,作“Z”形皮瓣矯正,或以“V”、“Y”改形術。
麻痹性瞼外翻關鍵在於治療面癱,可用眼膏、牽拉眼瞼保護角膜和結膜,或作暫時性瞼緣縫合術。

術中注意事項

1.v-y縫合適宜於眼瞼垂直瘢痕,不適宜於大片瘢痕或較重的瘢痕性外翻,否則不易收效。v形切口應包括全部瘢痕部位。
2.瘢痕性眼瞼外翻也適宜於眼瞼垂直瘢痕所致的瘢痕性外翻。垂直瘢痕兩側的皮膚如果張力較大療效不佳。一般說來z形成形術上下兩個夾角基本是一致的,但在特殊的情況下,上下切口也可以不相同,通常相差不要超過15°~20°。如果完成了z形成形術後,外翻還沒有完全矯正,可以順中軸切口向遠端延長切口,緊接著作第2個z形成形術,以增強手術效果。儘量在瘢面部減少手術瘢痕,否則必將影響外貌。
3.易位皮瓣適宜於瘢痕範圍不大,而窄長者。瘢痕性眼瞼外翻對局部瘢痕組織較深,血供不佳處作易位皮瓣修復可顯示優越性。易位皮瓣設計時,應在局麻前用龍膽紫標出,否則容易發生偏誤。皮瓣長寬比例最好不超過1∶2。5。轉位縫合時,先縫瓣端,如果皮瓣下帶較厚的脂肪,應先縫合深層組織,避免留下死腔。一般易位皮瓣轉位後蒂部總或多或少有貓耳現象。輕症者四周皮下潛行分離後輕壓包紮即可,較為明顯者,應於術後3周后再作修整處理。易位皮瓣術後不宜加壓包紮,以免影響蒂部血運。

疾病預防

無特殊。

用藥安全

1、術後3~5日首次更換敷料,用棉簽拭去分泌物,使局部保持乾淨、清潔,防止感染;
2、術後10~12日可拆除包裹包紮及皮片縫線;
3、瞼緣粘連的縫線在術後10~14日拆除;
4、術後3周開始理療,以軟化植皮。病人自己可作局部按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