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劫》

《瘋劫》

《瘋劫》,許鞍華的處女作,描述的是香港龍虎山被人發現男女死屍各一具,男為青年醫生阮士卓,女為其未婚妻李紈。警方懷疑兇手為住在附近的瘋子阿傻。李紈生前好友連正明經常前來照顧失去女兒的李母。

基本信息

劇情簡介

瘋劫 瘋劫

阮士卓與未婚妻李紈二人看上去非常般配,其實卻是貌合神離,李紈一直懷疑阮士卓在外面有情人,卻一直苦無證據,有一天二人相約去看望母親,卻在龍虎山上突然失蹤,隔日在香港龍虎山上發現了兩具面目不清的男女屍體,警方開始調查此失蹤命案,並確認就是阮士卓和李紈,遂將兇手目標鎖定在瘋子阿傻身上。阿傻在那天晚上看到了兇殺經過,卻因為驚嚇過度而完全沒有記憶,只剩下恐怖回憶,警方更加確信阿傻就是兇手。連證明是李紈身前好友,在李紈死後經常去探望李母,突然發現了李紈的驗孕報告單,原來李紈已經懷孕,那么死去的那個女子就不可能是李紈。經過調查,死去的女子是阮士卓的情婦,而李紈殺完人 以後就一直隱密於龍虎山上,連證明在龍虎山上搜去證據,卻突然遇到李紈,李紈為自保欲殺人滅口,正是恰逢阿傻趕到,他憶起了當晚的情景,與李紈扭打在一起。李紈的孩子突然早產,李紈在孩子的啼哭聲中含淚死去。

演員表

張艾嘉 .... 連正明

趙雅芝 .... 李紈

徐少強 .... 阮士卓

萬梓良 .... 阿傻

李海淑 .... 梅小姬

黎灼灼 .... 李母

導演簡介

許鞍華,中國香港影視女導演。生於遼寧鞍山。50年代遷居澳門。就讀於香港大學英國文學系,專修比較文學。1972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後赴英國倫敦國際電影學院學習。1975年返港,先後在香港無線電視台和香港電台電視部工作,從師胡金銓攝製了電視劇《獅子山下》《北斗星》 、《年輕人》等電視劇和去東南亞及墨西哥拍攝專題片《奇趣錄》、為香港廉政公署拍攝《CID》。1979年執導電影《瘋劫》The Secret,被認為是香港新浪潮電影代表作之一。獲1980年第十七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及最佳攝影、最佳編劇獎。與徐克合作《蝶變》被譽為香港電影新浪潮旗手之一。1980年執導喜劇恐怖片《撞到正》The Spooky Bunch,仍採用多視點結構,但導入特技鏡頭、創造科幻氣氛,對傳統香港電影敘事模式挑戰。1981年執導《胡越的故事》The Story of Woo Viet,回到實錄式的現實主義風格上來。作品獲第一屆香港金像獎最佳編劇獎。1982年執導《投奔怒海》Boat people 再次向現實政治題材挑戰,描寫日本攝影記者訪問戰後越南所見。運用長鏡頭與傳統時空結構,強調調動演員的表演。獲第二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最佳作品、編劇、新人演員、美術共5項獎。這兩部作品及電視劇《獅子山的來客》構成了她關於70年代越南的三部曲,1984年執導《傾城之戀》Love in a Fallen City以1940年二戰動盪中的香港為背景描寫因離婚回娘家的養女與留英經商的少爺相戀結婚的故事。獲第二十五屆台灣金馬獎優秀作品獎、服裝設計獎。1987年執導古裝片《書劍恩仇錄》The Romance of Book & Sword。1988年執導《今夜星光燦爛》Starry Is the Night,獲第八屆香港金像獎新人演員獎。1990年執導《客途秋恨》The Song of Exile,這部半自傳體作品顯示了她作為香港新電影作家的歷史感、民族感與政治感。獲第二十七屆台灣金馬獎優秀作品獎、編劇獎第35屆亞太電影節最佳作品、編劇、特殊文化橋樑獎。1991年在日本拍攝了《黑道追蹤》Zodiac Killers,在上海拍 攝了《上海假期》My American Grandson。1993年策劃武打片《功夫皇帝方世玉》 、攝製了電視連續劇《獅子山下》中的《歸去來兮》。經過多年探索,她將人文主義的情感注入描寫老人與家庭問題的《女人四十》Summers Woman一片中,獲1994年第三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以及最佳女主角、男配角、攝影等4項獎。還獲得金馬獎電影百年殿堂大獎、天主教人道精神特別獎。女主角蕭芳芳獲第4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銀熊獎。1997年導演《半生緣》

影片幕後

上個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香港電影界短暫卻輝煌的“新浪潮”讓人記憶猶新,一批年輕導演以銳意進取的創新精神為充斥著商業爛片的電影市場帶來一股清新的氣息,並且引導日後香港電影發展的多種可能性。許鞍華作為新浪潮的重要代表,她的處女作《瘋劫》不但開啟了新浪潮的序幕,也奠定了她作為香港優秀導演的地位。在此部影片中,許鞍華將劇情片的緊湊,懸疑片的恐怖和倫理片的情感結合起來,讓觀眾在整個故事的情景渲染下,產生一種深思。影片顯示出她對類型片恰倒好處的掌握,被譽為“香港第一部自覺地探討電影的敘事模式、手法和功能的電影”。從此,許鞍華在香港電影藝術與商業兩極穿梭自如遊刃有餘。

許鞍華在香港影壇上有著其特立獨行的地位。她對類型片技巧的圓渾掌握,令她無論拍攝驚悚片、倫理片、武俠片以至紀錄片,都揮灑自如。難得是在商業市場的考慮下,她的多部作品仍滲透著濃濃而共通的作者信息:對過去歷史的執迷、對飄泊人間的關懷憐惜、對個人與城市變遷的重視,使她的作品成為香港影壇上,罕有能平衡個人言志與類型取向的極佳示範。無論是借傾城傳奇抒發末世感性,還是罕有地以基層運作故事背景,甚至以重現經典去寫民族情,或是淡然低回地作自傳,都能得心應手、言之有物。透過回顧其重要作品,我們在感受許鞍華的電影風格與獨特感性之餘,亦可細細體味香港人在這幻變年代的百般滋味。

這部拍攝於1979的電影取材於香港龍虎山一件真實的兇殺案,不過享譽香港的女編劇陳韻文在真實故事的基礎上巧做手腳,將現實中真正的兇手移花接木,這樣的改動一方面使得故事的發展更加撲朔迷離,另一方面又豐富了影片的內涵。《瘋劫》一舉打破當時的香港票房紀錄,許鞍華在影片中細膩的營造出一種驚悚恐怖的氣氛,不紊不慢的用鏡頭揭露一件情殺案中的跌宕起伏,《瘋劫》令香港觀眾體會到本土電影空前的恐怖感覺,影片無論在選景、取鏡、光影,還是攝影機位變化上都足見導演駕御故事營造氛圍的功力,影片的成功表現出她是一個能很好的夠控制觀眾情緒的實力導演。無論是西環舊唐樓、尼姑打齋、斬雞頭、老式壽宴、橫街陋巷,都充份流露一種對古舊文化既敬畏又恐懼的矛盾情懷。與平鋪直述的傳統單一視角不同,為了增強影片的懸念色彩,許鞍華採用多視點結構敘述故事,將一個兇殺故事描繪得疑雲重重高潮迭起,而結局的改動將一啟簡單的瘋子殺人的事件變化成由於濫情而引發的悲劇。

許鞍華的初露鋒芒之作獲得電影圈和觀眾的一致好評,該片與徐克的《蝶變》一同被視為香港新浪潮的代表作,隨後的《撞到正》(1980)延續其對於懸疑電影的嘗試,之後她又有多部風格迥異但藝術含量頗高的作品。

影片段預告絮

許鞍華從小就看過很多電影,據她本人回憶“從七八歲開始就每周都看電影,星期天則看卡通片,一兩個禮拜就去看戲,有時也看粵語黑白片,看電影一直沒有停過。”經驗的積累無疑她日後的創作奠定了基礎。

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資料館推選出100部1916年至1999年間出品的香港電影佳作,歡迎圍觀“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錢》[1959年香港電影]
《四千金》[1957年香港電影]
《琵琶怨》[1957年香港電影]
《家春秋》[1954年香港電影]
《敗家仔》[1952年香港電影]
《爛頭何》
《經巡中國》
《誤佳期》
《天涯·明月·刀》[1976年香港電影]
《再見中國》
《血染杜鵑紅》
《春殘夢斷》
《愛奴》[1972年香港電影]
《擺錯迷魂陣》
《昨天今天明天》[1970年香港電影]
《董夫人》
《書劍恩仇錄》[1987年香港電影]
《玉女添丁》[1968年香港電影]
《金燕子》[1968年香港電影]
《天劍絕刀》[1967年香港電影]
《英雄本色》[1967年香港電影]
《說謊世界》
《原來我負卿》[1965年香港電影]
《寒夜》[1955年香港電影]
《武則天》[1963年香港電影]
《家家戶戶》
《火窟幽蘭》
《同命鴛鴦》
《細路祥》[1950年香港電影]
《延安內貌》
《情深似海》[1960年香港電影]
《中秋月》[1953年香港電影]
《金山大少》
《蝶影紅梨記》
《邊緣人》[1981年香港電影]
《似水流年》[1984年香港電影]
《省港旗兵》
《天長地久》[1955年香港電影]
《血染海棠紅》
《勳業千秋》
《神奇兩女俠》[1987年香港電影]
《武館》
《小兒女》
《追妻記》
《野玫瑰之戀》
《慈母心》
《孤島天堂》
《方世玉》
《秋月》
《父與子》[1954年香港電影] 
《半斤八兩》
《金蓮花》
《七重天》[1956年相香港電影]
《民族的吼聲》
《投奔怒海》
《紅菱血》
《黃飛鴻正傳》
《香港製造》
《美國心》
《笑笑笑》
《危樓春曉》
《刺馬》
《上海之夜》
《半邊人》
《垂簾聽政》
《清宮秘史》
《敗家仔》[1981年香港電影]
《第一類型危險》
《喋血雙雄》
《撞到正》
《倩女幽魂》[1987年香港電影]
《雪裡紅》
《槍火》
《蝶變》[1979年香港電影]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空山靈雨》[1979年香港電影]
《醉拳》[1978年香港電影]
《新不了情》[1993年香港電影]
《猛龍過江》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黃飛鴻》
《俠女》
《大醉俠》[1966年香港電影]
《魂歸離恨天》[1957年香港電影]
《牆》[1956年香港電影]
《龍虎風雲》
《警察故事》
《父母心》
《殭屍先生》
《珠江淚》
《瘋劫》
《甜蜜蜜》[1997年香港電影]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東邪西毒》
《92黑玫瑰對黑玫瑰》
《英雄本色》[1986年香港電影]
《賭神》
《胭脂扣》
《烈火青春》[電影]
《阿飛正傳》
《秋天的童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