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裡紅》

《雪裡紅》

《雪裡紅》上映於1956年,是一部香港影片。

基本信息

職員表

李翰祥 ....導演

李麗華 .... 演唱

高錦銘.... 場務

汪志良.... 服裝指導

麥叔明 .... 道具

方圓.... 化妝

何鹿影 .... 錄音師(收音)

高立 .... 場記

李生 .... 劇務

吳天.... 劇務

王朝曦 .... 剪輯

李雋青 .... 作詞

姚敏.... 作曲

姚敏 .... 音樂設計

何鹿影 .... 攝影

賈圭復.... 製片人

孫育亮 .... 監製

李翰祥 .... 編劇

演員表

李麗華 .... 雪裡紅

嘉玲 ....黃太太

張夢梅 .... 老蓋兒

王德昆.... 二娃子

玲芝 .... 小紅

陳濠 .... 孫七

王元龍 .... 馬嘯天

洪波 ....武四維

葛蘭.... 小荷花

胡金銓 .... 小麒麟

羅維 .... 金虎

吳家驤.... 黃家寶

粉菊花 .... 萬人迷

唐迪 .... 笑哈哈

故事梗概

戲班雜耍手金虎與名旦雪裡紅原是戀人, 紅卻遭班主馬嘯天姦污而委身下嫁. 茶館歌女小荷花愛上虎, 紅妒火中燒, 慫恿花父將女兒嫁給土豪黃家寶, 幸得寶妻阻止.

虎與花終成眷屬. 紅本想再作圖謀, 誰料天企圖先下手為強, 向虎奉上毒酒, 虎不知就裡, 誠心把酒獻給紅, 而紅則誤喝丈夫為虎準備的毒酒身亡.

導演風采

李翰祥 ,中國香港電影導演、製片、編劇。生於遼寧錦州。40年代就讀於北平國立藝術學校,專修油畫。在上海實驗戲劇學校專修戲劇、舞台表演、電影。1948年赴香港。輾轉於大中華、長城、大觀、永華等影業公司,從事演員、大道具畫家、服裝管理、編劇、助理導演等工作。1954年執導《雪裡紅》 。同年進入邵氏兄弟影業公司,先後編劇古裝影片多部,其中《貂蟬》獲1958年亞洲影展最佳導演獎,《江山美人》獲1959年第六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 《楊貴妃》獲1962年第一屆台灣金馬獎優秀作品獎及錄音編輯獎、第十五屆坎城電影節最佳室內彩色攝影獎。 《武則天》Woo Ze Tan Queen 獲1963年第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同年《梁山伯與祝英台》Liang Sanbo and Zoo Yintai,獲第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女主角、美術音樂獎,並獲第十屆亞洲影展最佳彩色攝影、美術、音樂、錄音獎。1966年《西施》Xishe Beauty獲第四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彩色攝影獎。他也編導反映現實的影片,如《後門》獲1960年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影片獎。此時,他已移師台灣組建國聯影業公司。《楊子江風雲》獲1969年第七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及最佳男女主角,男配角獎。1971年《緹瑩》獲第九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最佳編劇獎及最佳男主角、黑白攝影、美術、音樂獎。並獲第十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獎、最佳美術獎、最佳亞洲傳統文化獎。1973年《傾國傾城》獲第十二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片獎及最佳女主角獎、美術獎。70年代香港新浪潮電影作家的崛起與台灣武俠片與愛情片的繁榮使李翰祥辟清史片的蹊徑求得生存並走向世界市場。先以取材金瓶梅小說的《金瓶雙艷》 (又名金瓶雙月)Golden Lotus 1975,開創“風月片”的新潮。後以《瀛台喋血》1976、《佛跳牆》1977、《軍閥趣史》1979、《火燒圓明園》Burning of the Imperial place、《垂廉聽政》Reign Behind the Curtfain 1983/《火龍》The Last Emperor Aixin Jue Ruo Puyi’s Latter Life(制劇)1987、《西太后》The Empress Dowager(制、劇)1989等清史片再樹輝煌,並送往日本等亞洲國家展映。但為此台灣當局禁止他到台灣,港台片商又不請他拍片,沉默長達13年之久。1996年解禁。正當他重新實踐壯志赴北京拍攝《火燒阿房宮》時終因操勞過度倒在拍攝現場,壯志未酬。1993年台灣金馬獎30周年舉辦紀念活動,選有《雪裡紅》、《梁祝》、《西施》、《揚子江風雲》、 《緹縈》五部作品

演員簡介

李麗華

原籍河北,生於上海。京劇名伶李桂 芳之女。十二歲移居北平,從師學京 劇。十六歲入上海藝華影片公司,19 40年因主演《三笑》而知名。後在藝 華影片公司主演《千里送京娘》等十 七部影片。1942年後在中聯、華影主 演《春江遺恨》等影片。1946年為文 華影業公司主演諷刺喜劇片《假鳳虛凰》。1948年後在香港長城、龍馬、 永華、邵氏等影片公司拍攝影片,主 演的影片有《說謊世界》《誤佳期》《拜金的人》《紅玫瑰》、《 雪裡紅》等。1954年創辦麗華影片公 司,拍攝《一鳴驚人》等影片。1957 年與嚴俊合組金龍影片公司,攝製《 游龍戲鳳》等影片。60年代在香港主 演《武則天》《楊貴妃》《萬古流芳》等影片。1968年因去台灣主演 《揚子江風雲》,獲第七屆金馬獎最 佳女主角獎。1978年在台灣主演影片 《新紅樓夢》及電視連續劇《聖劍千秋》。前後共拍攝影片一百二十餘部 。1983年息影,移居美國。1993年獲 第三十屆金馬獎紀念獎。

葛蘭

香港電懋影業公司“四大王牌”演員之一——葛蘭,是一位在港台、東南亞美國具有廣泛影響的能歌善舞、唱做俱佳的熠熠紅星。

她原名張玉芳,祖籍江蘇,一九三四年生於上海。其父曾當過大學教授,解放前在交通部任職多年,一九四九年攜家人遷居香港經商。葛蘭的母親發現她有音樂天才,在她八歲時專門請老師教她彈鋼琴。國中三年級時,葛蘭開始學音樂,她在上海時的聲樂老師是李夢熊,到香港後又跟黃飛雄、葉冷竹琴女士學習聲樂。

一九五二年,著名導演卜萬蒼在香港創辦的“泰山影業公司”訓練班招考新人,葛蘭第一個報名,並以最高的分數被錄取。同時錄取的還有李嬙、鍾情、劉亮華等人。訓練班結業時,泰山公司曾專門為她們拍攝了《七姊妹》一片。葛蘭在從影后拍攝的第一部影片《戀春曲》里,就展露了優秀的演技和歌舞方面的才華。此後,她又參加了《再春花》 、《雪裡紅》、《珊瑚》《千面女郎》等影片的拍攝。

由於葛蘭聰明好學,具有“取人之長,補已之短”的虛心精神,很快便成為香港影壇具有多方面才藝的演員。一九五四年,好萊塢著名男星克拉克·蓋博到香港拍攝《江湖客》一片時,徵求飾演船家女的演員,他在兩千人中選取了葛蘭。一九五六年,葛蘭主演的《玉鳳》一片,在泰國新加坡上映時,受到狂熱的歡迎,從此,葛蘭名聲大噪,成為港澳和東南亞廣大觀眾所熟悉和喜愛的女星。

五十年代,葛蘭表演的曼波歌舞曾風靡一時,並因此獲得了“曼波女郎”的稱號。電您公司還特意為她拍攝了《曼波女郎》一片。這部影片的主題是講一個少女發現自己是個養女,儘管富有的養父母對她視如親生,但她卻產生了自卑感,決心要找到自己的生母。可是她的生母(唐若青飾演)為了女兒的生活幸福,不肯認她。葛蘭飾演的養女,在生母面前帶著含有歉意的苦笑,流露出失望的哀痛,令人為之心酸。這位養女在失望後,與一群男女青年沉溺於歌舞生活中,後因養父母的真誠之愛,使其深受感動,終於返回家中。在這部影片裡,葛蘭用不同的技巧和方法演唱了一首首具有不同風格和韻味的插曲。其中《我愛恰恰》這首歌,長期以來都是電影插曲中最受歡迎的。葛蘭的曼波舞在港台青年中,掀起了一股曼波熱潮,此外,葛蘭主演的《驚魂記》一片,因為有她的歌舞,在台北公演時,竟有許多青年影迷排大隊購票,有的甚至暈倒在地,醒來後還要去看這部影片。

葛蘭喜愛音樂,尤其是愛唱歌,可是她總想向觀眾證明自己是一個純粹的演員,不一定要歌和舞來輔助她的演技。葛蘭在銀幕上塑造的形象大多是時髦女郎,但是,在影片《金鳳凰》 (1958)里,她卻以一個農村少女的姿態出現,外型與舉止完全是一副天真爛漫、樸實無華的鄉下姑娘模樣,演得很成功。在《情深似海》一片裡,她將人物得知愛人(雷震飾演)患了絕症後那股欲揚又抑的悲痛情懷,表達得恰到好處。在喜劇片《香車美人》里,她則把一個可愛的少婦演得細膩、靈活。她的喜劇表演不是停留在表面的“做作”上,她認為喜劇不僅要逗人一笑,還要引人深思,要以一種深入的敏感、心理的反應和上乘的幽默感,來體現喜劇的真髓。

葛蘭對京劇也很有研究。在她主演的《青春兒女》一片裡,她演出了崑劇《春香鬧學》。她把春香這個嬌嗔可喜的丫鬟,演得惟妙惟肖。京劇藝術家俞振飛在香港演出《斷橋》時,特別邀請葛蘭演青兒。此外,兩人還合演過京劇《人面桃花》。葛蘭不僅能在短時期內,學會一齣戲,而且每到一地,很快就能學會當地的一些語言。

五十年代末,葛蘭曾應美國國家NBC電視台的邀請,前往好菜塢與著名女歌星丹娜肖一起,作彩色電視演出。葛蘭是第一個在美國電視台進行表演的中國電影演員。在為期兩周的演出中,葛蘭演唱中英文歌曲、表演中國舞蹈,精采絕倫,博得全美人士的讚賞,留美華僑更以葛蘭的演出成功為榮。演出時,全美百分之四十四的電視機,都收看她與丹娜肖主演的節目,獲收視率第一名。美國電視評論家說,這項節目是丹娜肖三年來主持的最好的一個。一九六一年,美國的Capito唱片公司,出了一張長行唱

片,選取了葛蘭唱的十一支歌曲,取名為“葛蘭之歌”。中國電影演員演唱的歌曲在美國被灌為長行唱片的,以此為嚆矢。

同年,在香港商業電台聽眾點唱中外流行歌曲節目中,葛蘭唱了她主演的《野玫瑰之戀》一片的插曲《蝴蝶夫人》,獲得了冠軍。

六十年代初期,葛蘭與香港知名人士高福全先生結婚。婚後又拍攝了《教我如何不想她》、《京華春夢》、《寶蓮燈》等影片。葛蘭近年來多次返回內地,與京劇界朋友聯繫較多。一九七九年八月,中國藝術團在香港演出期間,曾與香港藝術界作文藝交流。葛蘭在告別影壇後,首次與觀眾見面,受到熱烈歡迎。葛蘭高歌一曲京劇《生死恨》,觀眾報以狂熱的掌聲。

一九八0年五月,葛蘭曾來北京參加了中國電影家協會舉辦的影人聯歡會。新聞界曾對這一訊息進行過文字和電視報導。

胡金銓

中國香港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美術師。祖籍河北永年, 生於北京。1949年移居香港。曾任永華影業公司廣告師、長城影業公司美工、美國廣播公司製片人、編劇。1958年進邵氏公司當演員、編劇和助理導演。1963年與李翰祥合導金馬獎作品《梁山伯與祝英台》,此後自編自導武俠片。1964年獨立執導《大地兒女》成名。此後執導了《大醉俠》1964、《龍門客棧》Dragon Inn 1967、《俠女》A Touch of Zen 1972等新派武俠片,在港台和東南亞掀起了新派武俠片熱潮。1972年執導的《俠女》在情節與傳奇中加上了特務式的追打暗訪增加了懸念;在武打上仿效京劇武打,帶有濃厚舞蹈格式,他還試圖在中國的“禪道”中揉進“劍道”表達自己發揮的“禪學”思想。被外國影評人稱為醉人的東方神秘色彩,是一部揉和動作、懸念與文藝氣質的電影。獲1975年坎城電影節最佳綜合技術獎。1978年他被英國《國際電影指南》評為當年世界五大導演之一。1965年因《大地兒女 》獲第四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1967年《龍門客棧》獲第六屆台灣金馬獎最佳作品獎最佳編劇獎。1979年執導《山中傳奇》Legend of the Mountain,獲第十六屆台灣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及最佳美術設計獎。1983年因《天下第一》All the King’s Man獲第二十屆台灣金馬獎最佳服務設計獎。80年代作品風格多樣,有現代喜劇片《終身大事》The Juveni zer 1981、古裝歷史片《天下第一》All the King’s Man 1983等。1983年執導的《大輪迴 》The Wheel of Life獲義大利科幻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屆台灣金馬獎優秀作品獎。1990 年執導《笑傲江湖》Swordsman被選送第三屆香港電影博覽會展映。同年,被台灣《世界電影雜誌》評為十大華語片之一及該年度台灣十大賣座片之一,還送往日本福岡亞洲電影節展映。1992年執導《畫皮之陰陽法王》Painted Skin,送第五屆東京國際電影節展映。1993年他的70年代名作《龍門客棧》被選入金馬獎30周年精選名片回顧。作為國際知名導演他曾出任過希臘、馬尼拉、台灣金馬獎等電影節的評審。他的電影美學在《俠女》一片中形成,因而被譽為港台電影史上最早的聞名世界的電影巨匠。

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香港電影資料館推選出100部1916年至1999年間出品的香港電影佳作,歡迎圍觀“百部不可不看的香港電影”。
《錢》[1959年香港電影]
《四千金》[1957年香港電影]
《琵琶怨》[1957年香港電影]
《家春秋》[1954年香港電影]
《敗家仔》[1952年香港電影]
《爛頭何》
《經巡中國》
《誤佳期》
《天涯·明月·刀》[1976年香港電影]
《再見中國》
《血染杜鵑紅》
《春殘夢斷》
《愛奴》[1972年香港電影]
《擺錯迷魂陣》
《昨天今天明天》[1970年香港電影]
《董夫人》
《書劍恩仇錄》[1987年香港電影]
《玉女添丁》[1968年香港電影]
《金燕子》[1968年香港電影]
《天劍絕刀》[1967年香港電影]
《英雄本色》[1967年香港電影]
《說謊世界》
《原來我負卿》[1965年香港電影]
《寒夜》[1955年香港電影]
《武則天》[1963年香港電影]
《家家戶戶》
《火窟幽蘭》
《同命鴛鴦》
《細路祥》[1950年香港電影]
《延安內貌》
《情深似海》[1960年香港電影]
《中秋月》[1953年香港電影]
《金山大少》
《蝶影紅梨記》
《邊緣人》[1981年香港電影]
《似水流年》[1984年香港電影]
《省港旗兵》
《天長地久》[1955年香港電影]
《血染海棠紅》
《勳業千秋》
《神奇兩女俠》[1987年香港電影]
《武館》
《小兒女》
《追妻記》
《野玫瑰之戀》
《慈母心》
《孤島天堂》
《方世玉》
《秋月》
《父與子》[1954年香港電影]
《半斤八兩》
《金蓮花》
《七重天》[1956年相香港電影]
《民族的吼聲》
《投奔怒海》
《紅菱血》
《黃飛鴻正傳》
《香港製造》
《美國心》
《笑笑笑》
《危樓春曉》
《刺馬》
《上海之夜》
《半邊人》
《垂簾聽政》
《清宮秘史》
《敗家仔》[1981年香港電影]
《第一類型危險》
《喋血雙雄》
《撞到正》
《倩女幽魂》[1987年香港電影]
《雪裡紅》
《槍火》
《蝶變》[1979年香港電影]
《大話西遊之仙履奇緣》
《空山靈雨》[1979年香港電影]
《醉拳》[1978年香港電影]
《新不了情》[1993年香港電影]
《猛龍過江》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
《黃飛鴻》
《俠女》
《大醉俠》[1966年香港電影]
《魂歸離恨天》[1957年香港電影]
《牆》[1956年香港電影]
《龍虎風雲》
《警察故事》
《父母心》
《殭屍先生》
《珠江淚》
《瘋劫》
《甜蜜蜜》[1997年香港電影]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東邪西毒》
《92黑玫瑰對黑玫瑰》
《英雄本色》[1986年香港電影]
《賭神》
《胭脂扣》
《烈火青春》[電影]
《阿飛正傳》
《秋天的童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