痿病

痿病

痿病系指外感或內傷,使精血受損,肌肉筋脈失養以致肢體弛緩、軟弱無力,甚至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縮或癱瘓的一種病證。痿者萎也,枯萎之義,即指肢體痿弱,肌肉萎縮。凡手足或其他部位的肌肉痿弱無力,弛緩不收者均屬痿病範疇。因多發生在下肢,故又有“痿蹙”之稱。 西醫學的感染性多發性神經炎、運動神經元病、重症肌無力、肌營養不良等病,符合本病證候特徵者,可參考本節辨證論治。

基本信息

病因病機

痿病的病因有外感、內傷。病位雖在肌肉筋脈,但關乎五臟,尤以肝腎肺胃最為密切,因肝藏血主筋,腎藏精生髓,津生於胃,肺通調布散津液,故《臨證指南醫案·痿》強調本病為“肝腎肺胃四經之病”。其病機則為熱傷肺津,津液不布;濕熱浸淫經絡,氣血不運;脾胃受損,氣血精微生化不足;肝腎虧損,髓枯筋痿。

1.肺熱津傷,津液不布

。感受溫熱毒邪,高熱不退,或病後餘熱燔灼,傷津耗氣,皆令“肺熱葉焦”,不能布送津液以潤澤五臟,遂成四肢肌肉筋脈失養,痿弱不用。此即《素問·痿論》“五臟因肺熱葉焦,發為痿蹵”之謂也。

外感濕熱、或感受寒濕之邪郁遏化熱,或飲食不節,內生濕熱,濡滯肌肉,浸淫經脈,氣血不運,肌肉筋脈失養而發為痿病。此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謂“濕熱不攘,大筋軟弱,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之義。

3.脾胃受損,精血不足

若素體虛弱,久病成虛,或飲食不節,脾胃受損,不能運化水谷,精血不足,五臟失其潤養,筋脈失其滋煦,故發為痿病。正如《醫宗必讀·痿》所云:“陽明者胃也,主納水谷,化精微以滋養表里,故為五臟六腑之海,而下潤宗筋……主束骨而利機關”;“陽明虛則血氣少,不能潤養宗筋,故弛縱,宗筋縱則帶脈不能收引,故足痿不用”。

4.肝腎虧損,髓枯筋痿

素體肝腎虧虛;或因房色太過,精損難復;或因勞役太過而致肝腎虧損;或五志失調,火起於內,耗灼精血,均可致肝腎虧損。肝不主筋,腎不主骨,髓枯筋痿,肌肉也隨之不用,發為痿病。另外,也有因實致虛者,如濕熱留滯不化,下注於肝腎,久則亦能損傷,導致筋骨失養。《脾胃論·脾胃虛弱隨時為病隨病制方》:“夫痿者,濕熱乘腎肝也,當急去之,不然則下焦元氣竭盡而成軟癱”,即指這種情況。

臨床表現

以筋脈弛緩,肢體肌肉軟弱無力,不能隨意活動,甚至肌肉萎縮或癱瘓為主要證候特徵。但因證不同,臨床表現各異。有急性起病,進行性加重者;有緩慢發病者;也有時輕時重,周期性發作者;有疲勞後發病者,有睡臥後發作者。有以女性多見,有以男性為主者。一般以下肢發病多見,也有見於上肢、肩背者,有影響竅隧,難於張口、睜目者,甚至癱瘓於床者。有以肢體近端肌肉弱於遠端者,或以肢體遠端肌肉弱於近端者。初則僅為肌肉軟弱無力,久則肌肉萎縮不用。

辨證施治

1.肺熱津傷

(1)證候 病起發熱之時,或熱退後突然肢體軟弱無力,皮膚枯燥,心煩口渴,咽乾咳嗆少痰,小便短少,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脈細數。

(2)治則 清熱潤肺,濡養筋脈。

(3)方藥 清燥救肺湯。

2.濕熱浸淫

(1)證候 四肢痿軟,肢體困重,或微腫麻木,尤多見於下肢,或足脛熱蒸,或發熱,胸脘痞悶,小便赤澀;舌紅苔黃膩,脈細數而濡。

(2)治則 清熱燥濕,通利筋脈。

(3)方藥 加味二妙散。

3.脾胃虧虛

(1)證候 肢體痿軟無力日重,食少納呆,腹脹便溏,面浮不華,神疲乏力,舌淡,舌體胖大,苔薄白,脈沉細或沉弱。

(2)治則 健脾益氣。

(3)方藥 參苓白朮散。

4.肝腎虧損

(1)證候 起病緩慢,四肢痿弱無力,腰脊酸軟,不能久立,或伴眩暈、耳鳴、遺精早泄,或月經不調,甚至步履全廢,腿脛大肉漸脫,舌紅少苔,脈沉細數。

(2)治則 補益肝腎,滋陰清熱。

(3)方藥 虎潛丸。

痿病是以肢體痿弱,不能隨意運動,甚至肌肉萎縮為臨床特徵的病證,是由外感六淫,內傷七情,房勞過度,飲食不節等因素,導致熱邪灼津,臟腑虧損或濕熱阻滯,氣血津液陰精虧虛或不運,肌肉筋脈失養所致,但涉及肺胃肝腎,其病變虛多實少,熱多寒少。治療上採用調理脾胃、滋腎清熱即“治痿獨取陽明”和“瀉南方,補北方”兩大治則,以實現益氣養血,滋液填精,溫煦濡養肌肉筋脈的目的。上述各證都可結合針灸、推拿、氣功等綜合治療,有助於提高痿病的治療效果。加強肢體活動和按摩,防止肌肉萎縮,預防褥瘡等調護措施對痿病的康復十分重要。本病的預後決定於發病原因、起病經過、病情輕重及治療當否等。一般外感所致,起病雖急,若治療及時,診治無誤,部分病例可獲痊癒,預後亦佳;若外感致痿,失治誤治,以及內傷成痿,緩慢起病,但漸至於大肉脫削,百節緩縱不收,髒氣損傷已可概見,雖經多年治療,效果多欠佳,預後也差。

飲食

合理調配飲食結構,肌萎縮患者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飲食補充,提供神經細胞和骨骼肌細胞重建所必需的物質,以增強肌力、增長肌肉,早期採用高蛋白、富含維生素、磷脂和微量元素的食物,並積極配合藥膳,如山藥、苡米、蓮子心、陳皮、太子參、百合等,禁食辛辣食物,戒除煙、酒。

預防

針對病因預防,如鍛鍊身體、增強體質、防潮濕、適寒溫,避免感受外邪,飲食有節,起居有時,不妄作勞及根據體質服用一些藥物,如易感冒者服用玉屏風散,脾胃虛弱者服用六君子丸,老年人常服六味地黃丸等,可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

治療

1.獨取陽明即指治痿病應重視調理脾胃,因脾胃為後天之本,肺之津液來源於脾胃,肝腎的精血來源於脾胃的生化,只有脾胃健運,津液精血之源生化,才能充養肢體筋脈,有助於痿病的康復。所謂調理不盡屬於補益,脾胃虛弱者固當健脾益胃,而脾胃為濕熱所困者,又當清胃火去濕熱,皆屬治陽明調理之法。

2.瀉南補北南方屬火,北方屬水,即指治痿病應重視滋陰清熱,因肝腎精血不足,不獨不能濡養筋脈,且陰虛則火旺,火旺則陰更虧,故滋陰可充養精血以潤養筋骨,且滋陰有助降火;外感熱毒,當清熱解毒,火清熱去則不再灼陰耗精,有存陰保津之效。

3.治兼夾怔在調理脾胃、滋陰清熱的基礎上,對痿病的兼夾證要予以兼顧治療,視其所夾濕熱、痰濕、瘀血、積滯等,分別治以清濕熱、化痰濁、祛瘀血、消積滯或清鬱熱等,辨證論治,才能收效。

檢查

1.血、尿及腦脊液常規檢查均正常。部x線片可見15%的MG患者,尤其是年齡大於40歲者有胸腺瘤,胸部CT可發現除微腺瘤以外的所有胸腺瘤。

2.可疑MG可進行甲狀腺功能測定。

3.血清自身抗體譜檢查:

(1)血清AchR-Ab測定:MG患者AchR-Ab滴度明顯增加,國外報導陽性率70%~95%,是一項高度敏感、特異的診斷試驗。全身型MG的AChRmdash;Ab陽性率為85%~90%。除了Lambertmdash;Eaton綜合徵患者或是無臨床症狀的胸腺瘤患者,或是症狀緩解者,一般無假陽性結果。

(2)肌疲勞試驗(Jolly試驗):受累隨意肌快速重複收縮,如連續眨眼50次,可見眼裂逐漸變小,令病人仰臥位連續抬頭30~40次,可見胸鎖乳突肌收縮力逐漸減弱出現抬頭無力,舉臂動作或眼球向上凝視持續數分鐘,若出現暫時性癱瘓或肌無力明顯加重,休息後恢復者為陽性。

診斷鑑別

鑑別診斷

1.痹病久病痹病,也有肌肉消瘦者,與本病相似,但均有關節、肢體疼痛,與本病力弱不痛有根本的區別。

2.風痱風痱以步履不正,手足笨拙,動作不準,廢而不用為主症,常伴有舌體病變,言語不利,而痿病則以力弱,肌肉萎縮為主症,兩者有所區別。兩者均可隱襲起病,病久也可痿痱並病。

檢查方法

肌肉視診,肌肉觸診,運動功能檢查。

併發症

1.肌無力性危象:由疾病發展和抗膽鹼酯酶藥物不足所引起,臨床表現吞咽、咳嗽不能,呼吸窘迫、困難乃至停止的嚴重狀況,體檢可見瞳孔擴大,渾身出汗、腹脹、腸鳴音正常和新斯的明注射後症狀好轉等特點。

2.膽鹼能性危象:約占危象例數的1.0%~6.0%,由於抗膽鹼酯酶過量所引起。除肌無力的共同特點外,病者瞳孔縮小,渾身出汗,肌肉跳動,腸鳴音亢進,肌注新斯的明後症狀加重等特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