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痿

肉痿

肉痿,病證名。肌肉萎弱麻痹之證。痿症之一,亦稱脾痿。

肉痿

肉痿肉痿
肉痿 ,病證名。肌肉萎弱麻痹之證。痿症之一,亦稱脾痿。由氣熱而致肌肉失養,或濕邪困脾,傷及肌肉所致。症見肌肉麻痹不仁,口渴,甚則四肢不能舉動等。《素問·痿》:“脾主身之肌肉……脾氣熱,則胃乾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有漸於濕,以水為事,若有所留,居處相濕,肌肉濡漬,痹而不仁,發為肉痿。”治宜清熱化濕,健脾和胃,選用川連枳殼湯、瀉黃散、梔連平胃散梔連二陳湯二術二陳湯霞天膏等方。參見條。

何謂肉痿

《中醫內科學·痿病》指出:“西醫學的感染性多發性神經根炎、運動神經元病可參考本節(痿病)辨證論治。”現存最早論述“痿”的古籍當屬《素問》。《素問·生氣通天論》雲:“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軟短,小筋弛長,軟短為拘,弛長為痿。”《素問·痿論》提出了“五痿”的分類與命名,提出了“痿辟足”、“脈痿”、“筋痿”、“肉痿”、“骨痿”的命名。而本病在五痿之中,多屬“肉痿”和“筋痿”。劉河間在《素問玄機原病式》中說:“痿,謂手足痿弱,無力以運行也。”《實用中醫內科學》曰:“痿證是指肢體筋脈弛緩,手足痿軟無力的一種病證,以下肢不能隨意運動及行走者較為多見。”這一定義包括了許多疾病,以出現痿軟無力為特徵,強調了肌肉的萎縮無力,不包括肌肉跳動,更未反應運動神經元病出現構音不清、飲食嗆咳等延髓麻痹症狀。因此,以痿證說明運動神經元病過於泛泛,難以反應其全貌。同時,由於本病常損害下肢功能和語言功能,又可以命名為“喑痱”證。喑痱證的提出,可上溯至《內經》。《奇效良方·風門》對喑痱證臨床表現進行了概括:“喑痱之狀,舌喑不能語,足廢不為用。”這一病名定義包括了運動神經元病的基本特徵:一是肢體的痿廢不用,一是延髓麻痹的構音不清等。尤其具有臨床實用意義的是,喑痱證可分而言之,正切合運動神經元病的。

病因病機

由於運動神經元病慢性隱匿起病,目前病因及發病機制尚不明確。從中醫學角度多審證求因,或僅論病時之病因病機,本病多為虛證,或虛實夾雜。①本病延髓麻痹的呼吸衰竭主要病機為奇陽虧虛,真元不足,鼓動無力,加之宗氣虛而下陷,肺失其主呼吸之功能。②本病延髓麻痹吞咽困難症狀主要病機為真陽不足,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氣機乖亂,肺失肅降,胃失和降,咽門不利。③肢體僵硬、肌張力高等上運動神經元病損病機為奇陽虧虛,脾腎兩虛,陽虛不能溫煦筋脈,寒主收引,遇寒則肢體僵硬,諸症加劇;或奇經虧損,肝腎兩虧,陰精既虧,不能濡養筋脈;或真元虧虛,清陽不升,濕熱阻滯,筋脈不舒。④肌萎無力,抽掣僵硬,舌紅苔黃膩等主要病機為真元不足,清陽不升,濕熱阻滯,蘊結中焦脾胃,脾運困頓,脾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於周身,四肢百骸失其所養。⑤肌肉萎縮無力、肌力下降等下運動神經元病損症狀主要病機為奇陽虧虛,奇經受損,腎虧骨弱,脾虛肌萎,陽失溫煦之力,精失充髓之功,陰陽並損,奇經脾腎俱呈虛敗之象。⑥肌肉萎縮,行動無力,口乾而渴,手足心熱等症狀主要病機為真精虧損,脾胃津虧,肺熱葉焦,敷布無力,胃熱陰虧,無津供脾轉輸至四肢百骸,筋脈肌肉皆失陰精津液之濡養。從奇經論治,結合五臟分證,三焦分治的治療方法,既繼承了傳統中醫的痿證之論,又未囿於成說,既吸取了現代醫學對運動神經元病的認識,又未受現代醫學對本病以系統分證的局限,而是融匯貫通中西醫認識,突出中醫特點,使病機探討與治療更切合臨床實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