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態建築綜合症

病態建築綜合症

病態建築綜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簡稱SBS)也叫建築物綜合症,是發生在建築物中的一種對人體健康的急性影響,是由建築物的運行和維持期間與它的最初設計或規定的運行程式不協調所引起。

基本簡介

病態建築綜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簡稱SBS)也叫建築物綜合症,是發生在建築物中的一種對人體健康的急性影響,是由建築物的運行和維持期間與它的最初設計或規定的運行程式不協調所引起。 1984年美國加州一新建商業大廈使用一周后便有人感到不舒服,兩周后174名員工中154人訴說頭痛、噁心、上呼吸道感到刺激和疲倦等20種症狀。
1980年,世界衛生組織正式將此類因空調新風不足導致的疾病定名為”病態建築綜合症’,(Sick Building Syndrome),俗稱”空調病”。

主要症狀

國際通用主觀調查表中對經常出現的不適症狀進行分析,列出了12種典型症狀:疲乏、頭暈、頭痛、呼吸不暢、氣喘胸悶、咽乾喉疼、眼乾、鼻塞、流涕、流眼淚、感冒症狀、耳鳴,這些症狀歸納為5類:
1.眼睛、鼻、喉的感官刺激,包括乾燥、疼痛、刺痛感、嘶啞以及來自呼吸系統的音調改變。
2.皮膚刺激,包括發紅、疼痛、刺痛、發癢以及乾燥。
3.神經系統,包括頭痛、噁心、睏倦、勞累、記憶力減退、疲勞。
4.非明確的過敏反應,如流淚、鼻涕及非哮喘者的哮喘症狀。
5.氣味或味道的適應性,包括氣味或味道的改變、不悅的味道或氣味。

疾病原因

引起病態建築綜合症的明確原因尚不清楚,但是以下因素被認為是會引起病態建築綜合症。這些因素可能會單獨起作用,也可能與其它因素(像溫度、濕度或光線不足等)產生聯合效應。
來自室外的化學污染物:進入建築物的室外空氣也是室內污染物的一個來源。這些污染物來自交通工具上發動機的排氣裝置、鉛管排氣口以及建築物排污口(廚房或浴室),通過空氣通風口的出口、窗戶和其它孔隙進入建築物。 燃燒物的氣體也能通過臨近的車庫進入室內。
來自室內的化學污染物:大多數室內空氣污染物來自建築物內部。例如:粘合劑、室內裝飾品、地毯、複印機、木製品、清潔劑和殺蟲劑,它們會散發出包括甲烷在內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研究表明一些高濃度的VOCs能夠引發慢性或急性疾病,其中一些VOCs被確定為致癌物。多種低濃度的VOCs也會對某些人產生過敏性反應。環境中菸草的煙和來自火爐、壁爐和加熱器的燃燒產物也能將化學污染物帶到空氣中。
生物污染物:生物污染物包括花粉、細菌、病毒和黴菌。這些污染物能在加濕器、排水池和管道的積水中滋生,或者出現在含水份的天花板的縫隙、絕緣材料和地毯中。生物污染物可以引起發燒、寒慄、咳嗽、胸悶、肌肉疼痛和過敏反應。一個室內空氣中的細菌、legionella菌已經引起了Pontiac熱和legionnaire病。
不良的通風:七十年代由於石油的禁運,建築設計師們把建築物設計得更為密閉,以減少室外空氣的交換,達到有效地利用能源的目的。已經發現在許多情況下,減少通風不利於居住者的健康和舒適。
室內有毒氣體污染物是近年來新出現的問題,主要有兩個來源:1、天然來源(如來自土壤和岩石的氡);2、人為來源(如苯、甲醛來自化工用品和裝飾材料)。這些有毒物質可以引起很多急性和慢性疾病,長期接觸可以導致嚴重的健康問題,如癌症、呼吸系統、神經系統的疾病以及生育障礙等。

發病機理

儘管SBS的發病涉及不同的反應機理,因而很複雜。然而有關SBS發病機理的研究仍然在不斷深入。SBS發病主要涉及到:刺激症狀、過敏症狀和全身症狀。
比較著名的有W.S.Cain學說和G.D.Nielsen學說。這裡僅對G.D.Nielsen等的學說簡介如下:在眼、鼻、咽部和上呼吸道黏膜中分布有大量的三叉神經的無髓鞘Aδ纖維。在無髓鞘C纖維和薄髓鞘Aδ纖維膜中鑲嵌有感覺性刺激受體(Sensory IrritantReceptors,SIR)和陽離子/鈣通道(Cation/Ca2+ Channel)的蛋白複合體。VOC和甲醛等能夠通過物理性吸附和/或化學反應的方式激活SIR,從而打開陽離子/鈣通道,然後引起鈣內流。細胞內鈣的積累又可以導致神經細胞在局部和中樞的纖維末梢內P物質(SubstanceP,SP)和降鈣素基因相關(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CGRP)顆粒的脫顆粒。當SP和CGRP脫顆粒發生在中樞神經系統時,即可產生刺激感覺和全身症狀,當發生在眼、鼻、咽部和上呼吸道黏膜,則會發生局部炎症等反應。
參與這個過程的因素還有:VOC和甲醛等在上呼吸道的代謝(―);質子供體的調製作用(+);SP和CGRP在上呼吸道的代謝(―);SP和CGRP代謝的抑制(+);SP受體的拮抗劑(―)和激活劑(+)等等。

臨床表現

中國室內環境監測中心根據多年來進行室內環境檢測和治理的實踐,歸納總結了室內空氣污染造成危害的12種常見表現:
1、每天起床後,感到憋悶、噁心,甚至頭暈目眩。
2、家人經常感冒。
3、雖然不吸菸,也很少接觸吸菸環境,但經常感到嗓子不舒服、有異物感、呼吸不暢。
4、家裡小孩經常咳嗽、打噴嚏、免疫力下降,新裝修的房子孩子不願回家。
5、家人經常有過敏等毛病,而且常是群發的。
6、家人共有一種疾病,而且離開這種環境後,症狀就有明顯變化和好轉。
7、新婚夫婦長時間不孕不育,一時又查不出原因。
8、孕婦早產、流產、發現畸形兒。
9、新搬家或者新裝修後,室內植物不易存活,葉子容易發黃、枯萎,特別是一些生命力很強的植物也難以正常生長。
10、新搬家後,家養的寵物貓、狗甚至熱帶魚莫名其妙地死掉。
11、一到辦公室上班就感到喉痛,呼吸道發乾,時間長了容易頭暈,容易疲勞,一離開辦公室就沒有了這種感覺,或者明顯減輕,且同房間或同樓其他的人也有這種感覺。
12、新裝修的家庭或寫字樓辦公室,或新買的家具有刺眼、刺鼻等刺激性異味,且經久不散。

主要特徵

室內環境問題專家介紹說,從20世紀70年代起,人們開始關注室內空氣污染的危害。當時,一些已開發國家的辦公室工作人員出現了一些非特異症狀,人們注意到,當這些人離開該建築物之後,這些症狀往往能夠得到改善。
世界衛生組織將這些大都與建築物室內環境污染有關的症狀稱為“病態建築綜合症”或“建築物綜合徵”。其主要表現是:
1、眼睛角膜、鼻黏膜及喉黏膜有刺激症狀;
2、嘴唇乾燥
3、皮膚經常生紅斑、濕疹等;
4、容易疲勞;
5、容易引起頭疼和呼吸道感染症狀;
6、經常有胸悶的感覺;
7、經常產生原因不明的過敏症;
8、經常有眩暈、噁心、嘔吐等感覺。
“病態建築綜合症”的直接誘因是室內空氣品質的下降,首先應歸咎於大環境的污染,這在大城市中尤為嚴重。過度密集的居住人口、大量排放的生活廢棄物、無時不在的工業和交通污染。使得空氣品質全面惡化,其次可歸為工業文明的副作用。在工業文明浪潮的衝擊下,人們拋棄了許多取自天然加工製作的生活和工作用品,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新型建材、石油產品、電器產品以及能夠產生揮發性有機物的用具,這些產品在給人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在不斷地生成各樣的有害物質,威脅人們的身體健康。

處理對策

一般對策
一些專家認為現代建築中封閉性加強風率過低是導致"病態建築綜合症"的主要原因,但更多的人並不這樣認為。因為一方面受害者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可以查出致病因的症狀;另一方面在建築物內,由建築材料釋放出來的污染物種類很多,而且噪音、燈光、工作壓力等均會在一定程度上對工作人員產生一定的影響,因此大多數人認為“病態建築綜合症”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雖然"病態建築綜合症"不會直接危害生命或對機體產生永久性傷害,但是它會導致公司員工的工作效率降低、病假率上升,出勤率下降,增加員工的流失,使公司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
對於"病態建築綜合症"只能從整個建築物的大環境角度出發採取一些必要的措施:
1.改善辦公環境的空氣品質,禁菸,做好通風、綠化工作。
2.進行有規律的體育鍛鍊。
3.調節工作節奏,在工作之中進行適當的休整和放鬆。
4.想辦法宣洩或轉移心理壓力(如:旅遊、傾訴等)。
5.進食保健食品,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如:維生素B、C、E和鈣、鎂、鋅等)。
採用無光觸媒、光觸媒
目前無光觸媒在國外以套用比較廣泛。在日本,飛機、養老院、浴場、廁所、剛裝修完的房子等都能見到無光觸媒的套用。光觸媒在國內以相當普及,一般用在噴塗汽車、空氣淨化等領域。
無光觸媒、光觸媒(目前在國外,如日本套用比較廣泛)塗布於基材表面,兩者都能產生強烈催化降解功能。都能有效地降解空氣中有毒有害氣體(如:VOC和甲醛等引發“病態建築綜合症”的有害氣體),效殺滅多種細菌,並能將細菌或真菌釋放出的毒素分解及無害化處理,同時還具備除臭、抗污等功能。
但是光觸媒需要藉助紫外線(一定強度的陽光)照射才有效果,而無光觸媒在明室暗室都有效果。由於存在牆角、家具遮擋處等陽光照不的地方,因而採用無光觸媒效果更為理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