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性神經症

疑病性神經症

疑病性神經症,(Hypochondriasis),又稱疑病症Hypochondriacalneurosis)。指對自身感覺或徵象作出患有不切實際的病態解釋,致使整個心身被由此產生的疑慮、煩惱和恐懼所占據的一種神經症。

疾病概述

疑病性神經症 疑病性神經症

以對自身健康的過分關心和持難以消除的成見為特點。患者懷疑自己患了某種事實上並不存在的疾病,醫生的解釋和客觀檢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尚無全國流行學調查資料,一般認為男多於女,文化落後的地區較多見。

疑病症主要指病患者擔心或相信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軀體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觀念,病人訴軀體症狀,反覆就醫,儘管經反覆醫學檢查陰性和醫生的解釋沒有相應疾病的證據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顧慮,常伴有焦慮或抑鬱。對身體畸形的疑慮或先占觀念也屬於本症。

本病較少見,根據全國12地區神經症流行病學的調查,其總的患病率僅為0.15‰。在某縣醫院門診的調查中發現占神經症的9.0%。而在精神科門診連續500例分析中,在神經症中僅見1例,差異很大。國外統計本病占住院病人總數的1%。兩性間無差異,發病年齡男性多為40歲,女性多為50歲左右,老年人亦非罕見。

疑病性神經症是一類表現為對自己健康狀態過分關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種疾病,經常訴述不適,但與實際健康情況並不符合的精神病理狀態。病人常四處求醫,迫切要求治療,醫師對疾病的解釋往往不能消除病人固有的成見。不少病人是在軀體疾病後或是精神刺激誘因下起病,病前個性無特殊,或有敏感多疑、自愛自憐、強迫固執等特點。病程較長,症狀持續存在。急性起病者經治療後可有不同程度的好轉,慢性起病,尤其單一症狀為主的,常常遷延不愈,預後不佳。往往因四處就醫而耗費大量錢財,並引起人際關係緊張。嚴重者工作生活受到明顯影響。

疾病誘因

疑病性神經症 疑病性神經症

疑病症出現的誘因:

1、患者自身的性格缺陷。疑病症患者的人格特徵更傾向於敏感、多疑、主觀、固執、謹小慎微,對身體過分的關注,要求十分十美,男性患者病前常具有強迫人格,女性則與癔症性格有關。

2、社會心理因素。婚姻的改變,子女的離別,朋友交往減少,孤獨,生活的穩定性受到影響,缺乏安全感,均可成為發病的誘因。

3、不良的醫源性暗示。醫生不恰當的言語,態度和行為而引起患者的多疑,或者醫生作出診斷不確切,反覆令病人作些檢查,則造成病人產生懷疑患有某種疾病的信念。此外,也有一部分病人,在軀體疾病以後,通過自我暗示或聯想而出現疑病心理。疑病症的症狀特點疑病症主要是指患者擔心或相信患有一種或多種嚴重軀體疾病的持久的先占觀念,病人訴軀體症狀,反覆就醫,雖然經反覆醫學檢查陰性和醫生的解釋沒有相應疾病的證據也不能打消病人的顧慮。最初往往表現為過分關心自身健康和身體任何輕微變化,作出與實際健康狀況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釋,伴有相應的疑病性不適,逐漸出現日趨系統化的疑病症狀。疑病症狀可為全身不適、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礙,甚至是具體的疾病。症狀以骨骼肌肉和胃腸系統多見;就部位而言、以頭、頸、腹部居多。常伴有焦慮、憂慮、恐懼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症狀。這種疑病性煩惱是指對身體健康或所懷疑疾病本身的糾纏,而不是指對疾病的後果或繼發性社會效應的苦惱。患者也知道煩惱於健康不利,苦於無法解脫、不能自拔。四處求醫、陳述病情始末,又不相信檢查結果和醫生的解釋或保證。有的患者僅表現為特殊嗅覺異常或自身形態奇異等單一症狀的疑病症。

性格缺陷

孤僻、固執、內向、過分關注自身、敏感、自我中心、自戀、興趣狹窄、膽怯、脆弱、暗示性強的性格可為疑病症的發生髮展提供重要條件。

恐懼衍生

見到自己親屬或朋友死於某種嚴重疾病,就會懷疑自己也步其後塵。見到人家得肝癌,就會覺得肝區不適,聽到別人患鼻咽癌,就會反覆檢查鼻咽。

醫源因素

醫生的不恰當言論,過多的醫學儀器檢查,不必要的過分治療,不必要的手術等等都可能促進疑病觀念的產生。

繼發獲益

有些疑病症狀是產生於長期的壓抑、處境困頓、缺少關愛。病人的身份可以獲得別人關愛,獲得暫時的支持,這時病人就會繼發獲益,疑病症狀會因而會鞏固下來。

預防疑病症的四大絕招

1、不要看有關醫學衛生的書刊和其他宣教資料,這是疑病症預防乃至心理治療的重要原則。

2、改變四處投醫問病的習慣,除非確實有某種疾病才接受必要的醫學診治。

3、杜絕經常自我注意、自我檢查、自我暗示的不良生活習慣,無根據的擔心疑慮本身就是一種不良的心理因素,是誘發多種身心疾病的導火線。

4、只要不是器質性疾病,對自己身體上一切功能性症狀和不適要抱著“聽之任之”的態度。

疾病危害

疑病症的危害常見的有哪些 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疑病症也是生活中一種常見疾病。雖然發病率不高,但是危害確實很大的。上至中老年人下至兒童、嬰幼兒等,都可被疑病症所困擾。但是目前來說,中老年人占據了絕大多數。

疑病症的危害常見的包括:

1、干擾人的正常生活。得了疑病症後,患者總是窩在家裡,為自己的“病”發愁,飲食、起居、家務等日常生活所需進行的活動,患者一概提不起興趣。

2、帶來軀體不適。疑病症患者承受著負面情緒侵擾,出現睡眠障礙很常見。長期的睡眠不足,很容易導致植物神經紊亂,於是我們看到很多疑病症患者都有心悸、胸悶、氣短、頭暈、口乾口苦等症狀。

3、施加不良情緒。得了疑病症,基本就意味著遠離了快樂,終日伴隨患者的只有焦慮、恐懼、緊張、煩躁、抑鬱和無奈。

4、破壞家庭和睦。疑病症患者因為身體上的一些輕微不適,而懷疑自己得了“重病”,本就內心焦慮、煩躁,由於科學儀器檢查不到這些“心病”症狀,因此家屬的不理解,往往會使得患者十分失望、抑鬱和憤怒。

臨床表現

疑病性神經症 疑病性神經症

最初往往表現為過分關心自身健康和身體任何輕微變化,作出與實際健康狀況不相符的疑病性解釋,伴有相應的疑病性不適,逐漸出現日趨系統化的疑病症狀。疑病症狀可為全身不適、某一部位的疼痛或功能障礙,甚至是具體的疾病。症狀以骨骼肌肉和胃腸系統多見;就部位而言、以、頸、腹部居多。常伴有焦慮、憂慮、恐懼和植物神經功能障礙症狀。這種疑病性煩惱是指對身體健康或所懷疑疾病本身的糾纏,而不是指對疾病的後果或繼發性社會效應的苦惱。患者也知道煩惱於健康不利,苦於無法解脫、不能自拔。四處求醫、陳述病情始末,又不相信檢查結果和醫生的解釋或保證。有的患者僅表現為特殊嗅覺異常或自身形態奇異等單一症狀的疑病症。

心理障礙

有兩種表現,一為疑病感覺,感覺身體某部或對某部位的敏感增加,進而疑病,或過分的關注。患者的描述較含糊不清,部位不恆定。但另一種患者的描述形象逼真,生活具體,認為患有某種疾病,患者本人自己也確信實際上並不存在,但要求各種檢查,要醫生同情,儘管檢查正常,醫生的解釋與保證並不足以消除其疑病信念,仍認為檢查可能有誤。於是患者擔心憂慮,惶惶不安,焦慮,苦惱。此為一種疑病觀念,系一類超價觀念。帶強烈的情感色彩。

軀體反應

是本病最常見症狀,約有2/3的患者有疾病症狀,常見部位為頭部、下腰部或右髂窩。這種疼痛描述不清,有時甚至訴全身疼痛,但查無實據,患者常四處求醫輾轉於內外各科,毫無結果,最後才到精神科,常伴有失眠、焦慮,和抑鬱症狀。 

表現多樣而廣泛,涉及身體許多不同區域,如內有一種特殊味道。噁心、吞咽困難、反酸、脹氣、腹痛、心悸、左側胸痛、呼吸困難,擔心患有高血壓或心臟病。有些患者疑有五官不正,特別是鼻子,耳朵以及乳房形狀異樣,還有訴體臭或出汗等。

鑑別診斷

疑病性神經症 疑病性神經症

疑病症的診斷必須十分慎重,不應亂下結論。

其一,疑病症是一種功能性神經症,必須對患者進行認真細緻的客觀檢查,在排除器質性疾病基礎上,才能下本病診斷。輕率下診斷,將氣質性疾病誤診為功能性疾病,會延誤病情,危害病人健康。

其二,不少患者對疑病症診斷有反感,常將疑病症與裝病等同起來,導致對醫生不信任,這樣不利於心理治療。對可疑病例,寧可繼續觀察,或者邊診治,邊觀察,最後確立準確診斷,這樣做有利於患者的身心健康。

要確診為疑病症,四個條件缺一不可:一是自己害怕患有某種疾病;二是反覆就診仍不放心;三是自己內心非常苦惱,不能正常工作生活;四是上述症狀連續出現3到6個月以上。

診斷標準

1.符合神經症的診斷標準。

2.以疑病症狀為主要臨床象,表現為下述的至少一項:

(1)對身體健康或疾病過分擔心,其嚴重程式與實際健康情況很不相稱。

(2)對通常出現的生理現象和異常感覺作出疑病性解釋。

(3)牢固的疑病觀念,缺乏充分根據,但不是妄想。

3.反覆就醫或反覆要求醫學檢查,但檢查結果陰性或醫生的合理解釋不能打消顧慮。

4.排除強迫症、抑鬱症、偏執性精神病等診斷,疑病症狀不只限於驚恐發作。

易混病症

抑鬱症

最常伴有疑病症狀,如為重性抑鬱症狀,尚有一些生物學方面的症狀,如早醒性失眠,晝重夜輕的晝夜節律的改變,體重減輕,及精神運動遲滯,自罪自責等症狀可資鑑別。隱匿性抑鬱症應特別注意與疑病症相鑑別,隱匿性抑鬱症以軀體症狀掩蓋了抑鬱症的本質,但往往經過抗抑鬱治療常能獲得顯著的療效,而疑病症則較困難。

精神分裂症 

早期有疑病症狀,但其內容多為離奇,不固定,有思維障礙和常見的幻覺和妄想,病人並不積極求治,可以鑑別。 

其他神經症 

如焦慮症、神經衰弱和抑鬱性神經症均可有疑病症狀,但這些疑病症狀均系繼發性的。而疑病性神經症則其疑病症狀為原發或首發症狀。注意症狀發生的順序,結合臨床的特點,不難鑑別。

治療方法

疑病症的治療一般以心理治療為主,輔以藥物治療。

心理治療

以支持性心理治療為主,開始要耐心細緻的聽取患者的訴述,讓他們出示各種檢查結果,持同情關心的態度,儘量不要挑動患者的症狀或要他們承認疑病是不可信,這樣往往適得其反,弄巧成拙,應儘量迴避討論症狀,與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可取得親屬的協助,在患者信賴醫生的基礎上,然後引導患者認識疾病的本質,不是什麼軀體疾病,而是一種心理障礙,這種心理障礙就需要用心理的辦法去治療。如果患者的暗示性很高,可以作一些暗示療法。可獲得戲劇性的效果。但如果失敗,則就增加了治療的困難。另外,環境的轉移,生活方式的改變,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引導患者作另一種有趣的事情,也可獲得一定的改善。

藥物治療

抗焦慮與抗抑鬱藥可消除患者焦慮、抑鬱情緒。抗精神病僅對少數患者有效,哌迷清(2~8mg/d)對單一症狀的疑病症可能有良效。

預防手段

疑病性神經症 疑病性神經症

人進入老年期,由於生理功能的退化,身體不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不舒服,這本來是正常現象,屬於自然規律。但是,有許多具有一定文化素質的老人,凡自己患了一種病,哪怕出現一種症狀,便對照醫學書籍或科普文章進行比較分析。由於對醫學的一知半解,通常是越比越像,表現出高度的敏感、關切和緊張,周而復始地為莫須有的症狀焦慮不安,由此而產生恐懼、悲觀的消極情緒,給家庭生活帶來陰影。

老年疑病症是神經症的一種,屬於常見的心理疾患,因而消除老年人的疑病情緒,主要應採取心理治療方法。從病人的內心深處和老年人的生理特徵人手,運用親切關懷、同情而又通俗易懂的言語來說明精神與疾病的關係,實事求是地向病人解釋病情,使恐懼的心理逐漸弱化,從而解開鬱結在心中的疑慮。要培養病人樹立樂觀主義的情緒,以積極的態度對待生活。只有穩定的情緒,才能增進健康。倘若消極悲觀,精神萎靡不振,成天無病呻吟,結果弄假成真,反而鬧出大病來。同時引導病人正確地理解醫學知識,不要盲目地照搬照套,自我取意。必要時可到醫院做些檢查,排除顧慮,有助於病人消除疑病情緒。另外,還要鼓勵老年人積極參加體育鍛鍊和集體娛樂活動,培養自己多方面的愛好,尋求豐富多彩的生活樂趣和活動領域,可使老年人逐漸淡化疑病情緒。

在套用支持性心理療法時,建立良好的醫患關係,取得病人的信任是治療成功與否的關鍵。只有獲得病人的信任,他才會對治療者言聽計從,配合治療。其實,治療必須在病人詳細傾訴之後,在詳細的軀體檢查與一定的實驗室檢查之後進行。這樣,一方面可使治療者心中有數,別一方面以示慎重,可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再次,在對病人進行解釋、鼓勵、安慰、保證、指導時,必須親切、明確和肯定,深入淺出,有科學性,有事實根據,從而使病人理解和信服,才能產生好的治療效果。

讓病人盡情傾訴,暴露出心理矛盾和衝突,對病人個性特點進行分析,教導病人要以理性觀念去克服種種非理性觀念。學會用理性去對待和處理困難,鼓勵患者通過創造新價值的行動,或把心神轉移到感興趣的活動中去,讓他在創造中感到滿足,以正常人的態度過正常人的生活,消除煩惱。

護理方法

1、環境、病室安排:最好將病人置於安靜底環境中,盡力避免刺激因素,應安排在護士易於觀察的地方,以觀察病情動態。

2、病情觀察,加強治療:掌握病人情緒變化規律,對行為異常者加以監護。有的病人有藏藥,吐藥,護士發藥時應發藥到手,見藥到口,服藥檢查口腔,還要經常進行並室的搜查、清理。嚴重不配合者,必要十予保護性約束,嚴重自殺傾向的病人,要重點觀察護理,不能令其脫離視線。

3、飲食與生活護理:由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或喪失,不能正常攝取營養,甚至喪失排泄功能。給病人日常生活照顧,採取針對性措施,協助病人進食,對拒食病人應給其鼻飼或輸液,以保證和維持病人營養的攝入。注意調配,給有營養和無骨刺,易消化食物,安排病人參加集體活動,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關心病人冷暖,夏防暑,冬保暖,重視大小便通暢。

4、安全護理:堅持安全查房,全面掌握病人病情特點,深入了解病人思想情況,對病人作到心中有數。隨時注意病房內的動靜和各個進出門的上鎖情況,清查各種危險物品,對廁所等角落也不可忽視。經常檢查病人身上小床單位有無存留危險物品或病人書寫的遺書和字條等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