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形嗜中性粒細胞

(2)中毒顆粒:中性粒細胞胞漿中出現較粗大、大小不均的深紫色或藍黑色的顆粒,稱為中毒顆粒。 嚴重化膿性感染時,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NAP)染色常顯示酶的活性顯著增高。 細胞核發生固縮時,核染質凝集呈深紫色粗大凝塊狀。

異形嗜中性粒細胞介紹
(1)細胞大小不均:有些細胞胞體增大,有些胞體變小,細胞大小懸殊。見於病情較長的化膿性炎症或慢性感染。可能是骨髓中幼稚中性粒細胞在內毒素等因子的作用下發生不規則的分裂增殖所致。
(2)中毒顆粒:中性粒細胞胞漿中出現較粗大、大小不均的深紫色或藍黑色的顆粒,稱為中毒顆粒。在電鏡下呈梭形或橢圓形,密度較大,鹼性磷酸酶活性較高。此種顆粒在較嚴重的化膿性感染及大面積燒傷等情況下多見。嚴重化膿性感染時,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NAP)染色常顯示酶的活性顯著增高。
(3)空泡:粒細胞胞漿中或細胞核上,出現大小不一,數量不等的空泡,一般被認為是細胞受損後。胞漿發生脂肪變性所致。常見於嚴重感染。
(4)核變性:可有核固縮、核溶解和核碎裂等現象。細胞核發生固縮時,核染質凝集呈深紫色粗大凝塊狀。細胞核溶解時。細胞核膨脹增大,常伴有核膜破碎,核染質結構鬆散或模糊,著色淺淡。
異形嗜中性粒細胞臨床意義:
出現異常中性粒細胞:①大小不均:病程較長的化膿性炎症;②空泡變性:嚴重感染、敗血症;③中毒顆粒:嚴重的化膿性炎症、大面積燒傷、惡性腫瘤、肝昏迷、妊娠中毒症;④核變性(核固縮、核溶解、核破碎):嚴重感染,特別是敗血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