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時行墓

申時行墓

申時行墓,位於市郊石湖吳山東麓,即橫塘鄉周家橋村西,1982年被列為蘇州市文物保護單位,1995年被列為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申時行墓申時行墓
申時行(1535-1614),字汝默,明長洲(今蘇州市)人。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狀元,萬曆中官至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士,繼張四維為內閣首輔。晚年辭官回蘇州閒居,著有《賜閒堂集》。年八十卒,贈太師,諡文定,賜葬吳山之陽。墓東向,規模宏偉。1966年前後曾遭到破壞,華表、牌坊、石獅、石旗桿、石虎、石羊、碑亭、望柱、羅城等均被毀,文臣、武士石像及石馬亦被砸毀頭部,推倒在地。墓門、神道碑、享堂、諭祭碑、照池及墓家尚完整。墓門三間,單檐硬山頂,清水細磚牆,前後各開拱門三個,抬梁式屋架。明間立神道碑,正面攜"明太師申文定公神道",碑陰刻巡按御史以下官員名銜九行。碑高4.66米,寬1.25米,額雕二龍戲珠,下承龜趺。

享堂為單檐歇山式,面闊五間19.4米,進深七檁8.2米,檐高2.9米。大金磚鋪地。柱下承青石鼓墩和磉,拄頭有卷殺,置坐斗。扁作梁,不施雕刻,僅於脊童柱兩側飾以粗獷的"山霧雲"。梁架壯碩,舉折平緩。左右次間和梢間立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至四十四年的諭祭、賜謚、題奏等碑八方,高4.24至4.35米、寬1.1至1.5米不等。照地呈月牙形,池後墓冢完好,封土高約3.5米,直徑約7米,已被竹林覆蓋,青石羅城倒塌。

特點

申時行墓為典型明代高官顯宦墓葬,亭堂、墓門建築和石人、石馬、龜趺雕刻,都富有時代特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