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不害(約公元前385~前337)

申不害(約公元前385~前337)

正文

申不害(約公元前385~前337)中國戰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鄭國人。出身低微,後任韓昭侯相15年。任職期間,國治兵強,政績顯著。著有《申子》一書,《漢書·藝文志》著錄 6篇,皆失佚。現僅存輯錄《大體》一篇。此外還有散見各書的殘章斷句。
申不害主張法治。但與李悝、吳起、商鞅不同,他著重於“術”。《韓非子·定法篇》說:“今申不害言術,而公孫鞅為法。術者,因任而授官,循名而責實,操生殺之柄,課群臣之能者也。此人主之所執也。”申不害所講的“術”,首先是強調最高統治者要明了自己的地位,即“主處其大, 臣處其細”;其次統治者要施展權術,言行深藏不露,令人叵測,用假象迷惑臣下和百姓,暗中“張天地之網”,對付“寇戎盜賊”以及不忠之臣。他強調“獨視者謂明,獨聽者謂聰,能獨斷者,故可以為天下主”,這反映了他所主張的個人獨斷的思想。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