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中的舞蹈記載

甲骨文和甲骨卜辭是考察中國商代舞蹈的重要資料。

內容簡介

甲骨文中的舞蹈記載 dance inscribed on oracle bones

甲骨文和甲骨卜辭是考察中國商代舞蹈的重要資料。在已發掘出的甲骨卜辭中,與舞蹈活動直接相關的紀錄,不下百條。如武丁卜辭“勿舞”、“……卜今日……舞河,從雨”等表明,舞蹈是商代用來降神祀鬼的一種手段。在商代,舞蹈常常被用於求雨,卜辭中有關舞蹈的記載,幾乎都與是否下雨有關,除上面所引,還有如“多舞,不其從雨”;“癸卯卜,貞,乎多老舞──王占曰其有雨──甲辰雨,丙午亦雨”;“貞我舞,雨”;“乎舞,從雨”等等。廩辛和康丁卜辭中的,是頭蒙羽毛而跳的一種祈雨舞;康丁卜辭中的(即雩),也是一種祈雨舞。如“於翌日丙,又大雨”和“王其乎戍,又雨”等。這種舞的特點是載歌載舞,同時還有呼號之聲。這種祈雨的舞蹈活動不僅經常舉行,而且很隆重,甚至連續一兩天,如“羽乙已我奏舞,至於丙午(雨)”。除祈雨外,在祭祀上帝、先王、祖先、山川等儀式中,舞蹈都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商代祭祀活動中的主要內容。卜辭中的翌祭和祭是舞羽毛而祭;伐祭是舞盾而祭;龠祭是邊吹奏管樂邊舞蹈的祭祀活動;彡祭是伐鼓而祭。  甲骨文中的“舞”字儘管有多種寫法,但均作一個正面的人體雙手持對稱的舞具而舞的形狀。這表明雙手執相同的道具舞蹈,是商代最典型的舞蹈形式。舞具在象形的甲骨文中略有不同。一般象鳥羽或獸尾,也有象編結的彩帛。字是一人頭戴假面具的形象。這說明在商代有戴面具的舞蹈,形式豐富多彩。 降神、祈雨、祭祀、驅儺都是古代巫術。因而卜辭中所涉及各類舞蹈大抵屬於巫舞。從事這類舞蹈的主要人物,如上面卜辭中的我、多、多老、和戍等。都可能是以歌舞娛神的巫,在卜辭中還有“今日眾舞”的記載,可見也有民眾性的集體舞蹈。

所屬分類

中國古代舞蹈形象
中國古代舞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