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舌骨囊腫

甲狀舌骨囊腫

甲狀舌骨囊腫系未完全退化的甲狀腺舌管或上皮所引起。甲狀腺舌管在胎兒發育至第三周時出現,其上端在原口腔底部,其下端發生在甲狀腺,至胎兒第五周時退化。其上端段留為舌根部盲孔。

簡介

甲狀腺 舌骨 囊腫是胚胎期的甲狀舌管退化不全而形成的先天 囊腫,通常位於頸部中線、 舌骨下,呈園形,直徑約2-3厘米,表面光滑無 壓痛。檢查時 囊腫固定,不能向上及左右推移,但 吞咽或伸舌時腫塊向上移動為其特徵。大而淺表的 囊腫 透光試驗陽性,較小的囊腫可捫到一條索帶連線 舌骨。在青春期,由於囊內分泌物瀦留或並發 感染, 囊腫可破潰形成 瘺管,瘺管可向上延伸,緊貼 舌骨前後或穿過舌骨直達盲孔,由瘺口經常排出半透明粘液,經過一段時間後,瘺管可暫時癒合而結痂,不久又因分泌物瀦留而破潰,這樣時發時愈,在瘺口上方可捫及一條向舌骨方向潛行的索帶組織。

致病原因

這些損害常由於His甲狀 舌骨不完全閉合所引起,多位於下頜區及 胸骨上凹之中線部。在出生後第一年有此症者占30%,在4歲前出現者占45%。直徑約1~3cm,可緊粘於較深部的組織, 吞咽時與 舌骨可同時移動,常可發生 感染。 囊腫較 竇道更為常見,但兩者也可同時出現,反覆 感染可使囊腫破裂。

定義

先天性 甲狀舌囊腫及瘺管又名頸前正中 囊腫 及 瘺管,是在甲狀腺發生過程中,甲狀舌管未退化或未完全退化消失而產生的。可發生於自舌盲孔至 胸骨上切跡之間的任何部位。甲狀舌 瘺管的內瘺口位於舌盲孔,外瘺口在頸前正中線上或稍偏一側。囊腫位於 舌骨下方時,連線囊腫和舌盲孔之間的 瘺管可經舌骨前、舌骨內或舌骨後走行,以從舌骨後走行者多見。

診斷

瘺管或 囊腫X線碘油造影有助於明確診斷。但應與鰓裂 囊腫、皮樣 囊腫及異位甲狀腺相鑑別。 1.多見於小兒和青年。頸前 舌骨平面下有圓形腫塊,表面光滑,界限清楚,囊性感,皮膚無粘連,隨 吞咽上下移動。沿 舌骨方向可觸及索狀物,張口伸舌時可覺腫塊回縮上提。 2.囊腫繼發 感染時,局部紅腫觸痛,自行破潰或切開引流後,可形成經久不愈的瘺。 3.粘液性分泌物,常含柱狀和 鱗狀上皮細胞。

治療措施

非手術療法如用腐蝕劑燒灼 瘺管效果欠佳,一般主張應手術徹底切除。其手術方法: 1.患者仰臥,肩下墊枕,頭後仰。 2.切口:在 囊腫最隆起處,順皮紋做橫切口,如有 瘺管則圍繞瘺口做橫梭形切口,分離上、下皮片。 3.暴露 囊腫及分離 瘺管:縱行分離胸 舌骨肌,暴露出 囊腫包膜。為確定 瘺管的行程及深度,由瘺管口或 囊腫內注入美藍,以組織鉗抓住 囊腫或瘺管的皮膚開口向 舌骨方向分離,術中應注意不要傷及喉上神經及血管。 4.切除 舌骨中部:分離至 舌骨體時,仔細檢查管道盲端是否止於此處,若止於此處則將 瘺管與囊腫一併切除。若管道繞 舌骨上升,則應在舌骨中線兩側各 0.7~1cm處切斷,去除1.5~2cm長的舌骨。沿中線剪開 舌骨舌肌,順 瘺管向舌體深部分離至舌根。此時食指伸入口內將舌根盲孔推向前下,在手術野後方可見一突起點,此時 瘺管的終點,將瘺管剪除,以腸線縫合舌盲孔處缺損。 5.逐層縫合切口,並置橡皮引流條。術後應注意清潔口腔和用抗生素或磺胺藥控制 感染。手術治療,切除囊腫、 瘺管和舌骨中段,直達舌盲孔。為便於術中尋找可注入美藍染色。合併急性 感染者,應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或切開引流,俟類症消退三個月後手術摘除。

病理改變

甲狀舌 囊腫內多復有復層柱狀上皮、 復層扁平上皮或移行上皮。囊液為粘液性, 感染後為膿性。上皮下可見有甲狀腺組織。

臨床表現

1.甲狀舌囊腫:位於 舌骨以上的較小囊腫可無症狀,囊腫增大時才有舌內發脹、 咽部異物感、發音不清,檢查見舌根部有一圓形隆起。位於 舌骨以下、甲狀舌骨膜之前的 囊腫較為多見。病人常無明顯症狀,檢查可見頸前皮下有半圓形隆起,表面光滑質韌有彈性,與皮膚無粘連,可隨 吞咽上下活動。穿刺 囊腫可抽出半透明或混濁、稀稠不一的液體。 2.甲狀舌 瘺管:外瘺口常位於頦下與甲狀軟骨之間的頸前正中線上或稍偏向一側。瘺口可有分泌物外溢,如有繼發 感染則有膿液外溢。從外瘺口注入美藍,如為完全性 瘺管,可見舌盲孔處有美藍流出。經瘺口注入美藍不僅有助於診斷,還有利用於手術中能將 瘺管完全切除。

相關詞條

雙重感染 少毛症 日光皮炎 全腦炎 過敏性血管炎 銀屑病關節炎
外傷性痴呆 弗爾提綜合徵 甲狀腺結節 顱內高壓 巨核細胞性白血病 小腸炎
日光性蕁麻疹 經前緊張症 席漢氏病 脊髓囊腫 肝動脈瘤 小腸粘連
軀體性精神病 狼瘡性腎病 腎動脈栓塞 難治性貧血 小腸憩室 肺高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