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舌管囊腫與鰓裂囊腫

甲狀舌管囊腫與鰓裂囊腫皆為發育異常性囊腫,前者由胚胎甲狀腺形成過程中的甲狀舌管退化不全,遺留在深部組織內並產生分泌物積聚於組織內而成;後者系胚胎時期鰓裂的殘餘組織所形成。

基本信息

診斷

甲狀舌管囊腫與鰓裂囊腫甲狀舌管囊腫與鰓裂囊腫

1.腫物表面光滑、質軟、界清,較大者有波動感。

2.甲狀舌管囊腫主要位於頸部正中舌骨上下,有一索條與舌骨相連,腫物可隨吞咽上下移動。

3.鰓裂囊腫通常位於頸側中份舌骨平面,胸鎖乳突肌上1/3深面和前緣。

4.穿刺可抽出黃色或棕黃色液體

治療措施

一般性手術的預防性抗感染選用磺胺類藥物(如複方新諾明)或主要作用於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如紅酶素、青酶素等);體質差或並發感染者常聯合用藥,較常用為:作用於革蘭氏陽性菌的藥物+作用於革蘭氏陰性菌的藥物(如慶大酶素)+作用於厭氧菌的藥物(如滅滴靈);手術前後感染嚴重或有併發症者可根據臨床和藥敏試驗選擇有效的抗生素。

甲狀舌管囊腫及鰓裂囊腫為良性腫物,非手術治療無效,一旦診斷確立,應予手術治療,更不宜使用民間一些不明成份的藥物內服外敷,少數並發感染者可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後再行手術治療。

臨床表現

1.甲狀舌管囊腫與鰓裂囊腫皆為出現在頸部或面側的隆起性軟性腫塊,前者較小(約蠶豆大小),發生在舌骨水平的頸中線,能隨吞咽上下活動;後者常較大(約雞蛋大小)多見於頸側部的動脈三角區,常有波動感。

2.甲狀舌管囊腫多見於兒童,易感染而有疼痛感,也有以婁管形式表現者,即位於舌骨水平皮膚上見一小口,常流出少量清亮液體。

3.鰓裂囊腫多見於青少年,由於上呼吸道感染可突然腫大疼痛,可因來源於第一、二、三、四不同的鰓裂而有腫塊位置的上下改變。

輔助檢查

1.對於臨床表現較典型,術前診斷已較明確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於臨床表現不典型,鑑別診斷較困難者或腮裂囊腫緊鄰重要結構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B”和“A”其中同位素掃描或ECT檢查主要用於甲狀舌管囊腫與異位甲狀腺的鑑別。

治癒標準

1.治癒:囊腫完整摘除,創口癒合。

2.好轉:治療後,囊腫尚有殘留。

3.未愈:未行手術,外形及功能無改善。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