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裂囊腫

腮裂囊腫

屬先天性疾病,系胚胎髮育過程中腮弓和腮裂未能正常融合或閉鎖不全所致。在胚胎髮育至第3周時,有5對腮弓,腮弓間的凹陷稱為腮裂。腮弓發育不全時,可發生各種不同的畸形。若腮裂口癒合而腮裂不癒合則發生腮裂囊腫,若腮裂口及腮裂均未消失則將形成腮瘺。鰓裂囊腫穿破後,可以長期不愈,形成鰓裂瘺;先天未閉合者,稱原發性鰓裂瘺。前者有外口無內口,後者內外口均有。

基本信息

腮裂囊腫簡介

屬先天性疾病,系胚胎髮育過程中腮弓和腮裂未能正常融合或閉鎖不全所致。在胚胎髮育至第3 周時,有5 對腮弓,腮弓間的凹陷稱為腮裂。腮弓發育不全時,可發生各種不同的畸形。若腮裂口癒合而腮裂不癒合則發生腮裂囊腫,若腮裂口及腮裂均未消失則將形成腮瘺。鰓裂囊腫穿破後,可以長期不愈,形成鰓裂瘺;先天未閉合者,稱原發性鰓裂瘺。前者有外口無內口,後者內外口均有。
腮裂囊腫生長緩慢,本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但常見於20 ~ 50 歲。以30歲左右多見,主要症狀為頸側或腮腺區無痛性腫塊,大小不定,可緩慢生長,常合併有瘺管,繼發感染常發熱,疼痛,瘺管有膿性分泌物和粘液流出。鰓裂囊腫上皮可癌變。
甲狀舌管囊腫與鰓裂囊腫皆為出現在頸部或面側的隆起性軟性腫塊,前者較小(約蠶豆大小),發生在舌骨水平的頸中線,能隨吞咽上下活動;後者常較大(約雞蛋大小)多見於頸側部的動脈三角區,常有波動感。
若作穿刺抽吸時,可見有黃綠色或棕色的、清亮的、含或不含膽固醇的液體。囊壁內襯復層鱗狀上皮,也可含一些假復層柱狀上皮。纖維囊壁內含有大量淋巴樣組織並形成淋巴濾泡。第一鰓裂囊腫的囊腫壁內缺乏淋巴樣組織與表皮樣囊腫相似,鰓裂癌或鰓源性癌極少見,可能來自鰓組織的上皮 。

治療

根治的方法是手術徹底切除,如遺留殘存組織,可導致復發。一般性手術的預防性抗感染。鰓裂囊腫為良性腫物,非手術治療無效,一旦診斷確立,應予手術治療,更不宜使用民間一些不明成份的藥物內服外敷,少數並發感染者可先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後再行手術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