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

ETEC產生兩種不同的腸毒素,為耐熱毒素(ST)和不耐熱毒素(LT)。 菌株可單獨產生ST或LT,或同時產生兩種毒素。 其中以產LT毒素菌株引起腹瀉者較多,且臨床表現較重。

【概述】

產腸毒素性大腸桿菌(enterotoxingenicE.coli,ETEC)腹瀉為開發中國家嬰兒腹瀉的重要病因,也是兒童、成人以及旅遊者腹瀉的病因之一。

【流行特徵】

患者及帶菌者為主要傳染源,污染周圍環境並迅速播散。多次爆發流行與水源、食品、牛奶和飲料有關。嬰兒室常因1例患兒引起爆發流行。人群對ETEC普遍易感,但以5歲以下尤其小於1歲發病率最高。曾有報導415人因食餐廳污染食品而爆發腹瀉及二千多名旅遊者使用ETEC污染的水發生腹瀉爆發。

【發病機制】

ETEC主要引起小腸分泌而無組織損傷。LT有與霍亂腸毒素相似的作用,ST能活化鳥苷酸環化酶產生cGMP,引起小腸分泌。對志願者研究表明成人致病菌量為106~109,嬰兒則少量菌量即可感染。

【病因】

ETEC產生兩種不同的腸毒素,為耐熱毒素(ST)和不耐熱毒素(LT)。菌株可單獨產生ST或LT,或同時產生兩種毒素。大腸桿菌有菌體O抗原、鞭毛H抗原及莢膜K抗原,在不同地區有不同血清型致病。ETEC引起腹瀉的菌株O抗原包括6、8、15、20、25、27、63、78、80、85、115、128ac、139、148、153、159及167。其中以產LT毒素菌株引起腹瀉者較多,且臨床表現較重。

【診斷說明】

主要根據臨床表現、糞便培養及測定腸毒素進行診斷。

【治療說明】

酌情補液糾正脫水,尤其在兒童。成人腹瀉一般較兒童為輕,必要時口服補液。按細菌藥敏試驗服藥,一般口服強力黴素及諾氟沙星有效,也可口服慶大黴素及卡那黴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