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學法

生物教學法

研究生物學教學目的、原理和方法,分科教學法之一。生物教學法是隨生物學這門學科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在中國,1904年1月13日《奏定初級師範學堂章程》中,即設有“博物”一科。在同年的《奏定優級師範學堂章程》中又分設為“生物學”和“生理學”兩科。辛亥革命後,1912年教育部公布的《師範學堂章程》,不僅有“博物”一科,而且提出要兼講教授法,這是中國有生物教學法的開始。

生物教學法

正文

 當時由於生物科學還處在對動植物外部形態和內部構造的描述階段,同時又受到19世紀西方開始的,以“進化論”為中心向反科學的“特創論"作鬥爭的影響,所以生物教學法的基本內容,僅限於以口授法為主來描述動植物的個體以及它們的進化進程。隨著生物科學由描述性科學逐步發展為實驗性科學,它對社會的關係也愈來愈重要,生物教學法的研究範圍才進一步系統化和完善化。目前,它研究的內容包括生物學的教學目的、教材內容、教學原則教學方法和手段幾方面。
關於教學目的,主要研究如何傳授生物學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訓練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培養他們學會套用知識,提高自學和科研能力等。
教材內容方面,主要研究如何體現實驗性科學的特點。如何以生物化學、物理學、數學和地學的理論,論述生命現象的本質;如何在定性的基礎上向定量發展;怎樣把生物學基礎知識和技能跟農副業生產技術結合等。
教學原則和方法,是本學科的研究中心課題。根據教學目的與現代生物學的特點,本學科的教學原則是:堅持理論聯繫實際;使傳統的教學內容與現代教學內容相結合;傳授知識與發展智力、 培養能力、 進行思想教育相結合。教學方法主要是研究:由演示間接的直觀教具向標本和實驗過渡;由教師演示向學生自己動手過渡;由觀察無生命的標本向接觸活的生物過渡;如何通過生物實驗、生產實踐和接觸自然界去理解生物學知識和技能,並發展學生的創造性;現代教學手段的套用;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如何開展課外輔導工作和科技活動;如何根據教學目的、教材內容的特點進行全面測試學生的學業水平等。
生物教學法生物教學法
本學科的研究發展趨勢,有以下 3個方面:①在教學目的方面,將進一步研究培養學生能力的範圍,及其與基礎知識的關係。②在教學內容方面,如何編選適用於不同地區、不同學生水平的教材;研究教材中有關遺傳學、分子生物學和生態學的比例;在教材中滲入化學、物理學和地學等自然科學知識,及某些社會科學知識,如人口與生物學、生產管理與生態平衡、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等。③在教學手段上,主要是電子計算機的套用。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