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博弈

生活中的博弈

如果將博弈論與生活結合起來,那么生活中每個人都如同棋手,其每一種行為如同在一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一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制,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而博弈論正是研究棋手們的招數與技巧,並將其系統化為一門科學。換句話說,就是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相互影響中找到最合理的策略。

基本信息

生活中的博弈

生活博弈

作者:博實

市場價:¥32.80

出版社:地震出版社

頁碼:244 頁

出版日期:2009年

ISBN:9787502833817

版本:1版

裝幀:平裝

·開本:16

內容概述

如果將博弈論與生活結合起來,那么生活中每個人都如同棋手,其每一種行為如同在一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一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制,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而博弈論正是研究棋手們的招數與技巧,並將其系統化為一門科學。換句話說,就是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相互影響中找到最合理的策略。

編輯推薦

人生如棋,錯綜複雜

掌握了博弈之道

就可以找到兩全之策

了解博弈之道,可以使複雜的局面變簡單。

了解博弈之道,可以使自己的行動更接近目標。

了解博弈之道,可以使自己的選擇最最佳化。

了解博弈之道,可以破解生活中的陰謀詭計。

目錄

第1章 博弈:縱橫古今的權謀之道

博弈是抽象的人生遊戲/3

競爭是博弈的目的/5

人生中的競局與博弈/8

當博弈的局面更加複雜/11

在對抗中產生的博弈/14

理想博弈與現實博弈/17

信息是博弈的關鍵/20

博弈之中的平衡點/22

第2章 囚徒困境:進退兩難的抉擇

合作還是背叛/31

三個和尚沒水喝/35

囚徒困境的一報還一報/38

以小博大的權宜之計/40

同情弱者的詭計/43

讓對方進入你的棋盤/47

利用弱點施展博弈/49

走出囚徒困境/52

第3章 重複博弈:不是一錘子買賣

背叛的原因/59

誠信,博弈中獲勝的關鍵/63

用道德來維持均衡/68

破解誠信危機/70

第4章 鬥雞博弈:狹路相逢的困局

狹路相逢的困局/77

越陷越深的沼澤/80

騎虎難下的協和謬誤/83

小損失獲取大利益/87

別做兩敗俱傷的對抗/90

給對手留條後路/93

威脅到底是否可信/95

空口承諾的背叛/98

報復的作用/101

第5章 智豬博弈:多勞者未必多得

當小豬變成囚徒/109

獎勵勞動者/111

學會後發制人的本領/113

第6章 酒吧博弈:混沌狀態的選擇

第7章獵鹿博弈:大家好才在是真的好

第8章 蜈蚣博弈:直覺與理性的背叛

第9章鷹鴿博弈:強硬與溫和的演講

第10章 槍戰博弈:最弱者生存的秘訣

第11章 商場博弈:優劣與均衡的選擇

第12章 職場博弈:晉升、加薪還是跳槽

第13章 股市博弈:目標是利益的最大化

第14章 情場博弈:誰是你相伴一生的人

……

序言

博弈理論自古就有,比如我國古代的《孫子兵法》就可以算是最早的一部關於博弈理論的專著。在古代,博弈論最初主要是研究象棋、橋牌、賭博中的勝負問題,人們對博弈局勢的把握只停留在經驗上,沒有向理論化發展。

直到20世紀初,美國著名經濟學家馮·諾依曼證明了博弈論的基本原理,從而宣告了博弈論的正式誕生。馮·諾依曼的劃時代巨著《博弈論與經濟行為》奠定了這一學科的基礎和理論體系,使今天的博弈論已發展成為一門較完善的的學科。

如果將博弈論與生活結合起來,那么生活中每個人如同棋手,其每一個行為如同在一張看不見的棋盤上布一個子,精明慎重的棋手們相互揣摩、相互牽制,人人爭贏,下出諸多精彩紛呈、變化多端的棋局。而博弈論正是研究棋手們“出棋”的招數與技巧,並將其系統化為一門科學,換句話說,就是研究個體如何在錯綜複雜的相互影響中得出最合理的策略。

以最簡單的二人對弈為例,稍想一下便知此中大有玄妙:若假設雙方都精確地記得自己和對手的每一步棋且都是最“理性”的棋手,甲出子的時候,為了贏棋,得仔細考慮乙的想法,而乙出子時也得考慮甲的想法,所以甲還得想到乙在想他的想法,乙當然也知道甲想到了他在想甲的想法……在人與人的博弈中,你必須意識到,你的上級、商業對手、親密的朋友乃至你未來的伴侶都是聰明而有主見的人,是關心自己利益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被動的和中立的角色。

文摘

囚徒困境是否宣判了合作可能性的死刑?如果是這樣,現實生恬中人們的相互合作又如何解釋?人們在現實中的博弈會出現一種什麼情境,我們談到社會人與“理性人”是有區別的,那么區別又在哪裡呢?換言之,為什麼可以在邏輯上得到完美證明的囚徒困境,並不能成為人們普遍遵循的選擇。

於是,問題變成了去發現合作出現的充分和必要條件了。顯然,生活中的人們打交道通常不是一次性的,那么,增加博弈次數又會怎樣?如果兩位自私者玩一次這個遊戲,他們的選擇會是背叛。這樣,每一方所得到的將少於雙方合作所能得到的。

對未來的預期,是影響我們行為的重要因素。一種是預期收益:我們這樣做,將來會有什麼好處;一種是預期風險:這樣做可能面臨的問題。這兩種預期會影響個人選擇的策略,如學生讀書,為了將來考上好的大學。在公共汽車上,兩個陌生人會為一個座位爭吵,可如果他們認識,則會互相謙讓。在相互聯繫緊密的人際關係中,人們普遍比較注意禮儀道德,因為都需要這個環境。

道德、法律、權力、利益的劃分,都與“還要見面”有關。從消極一面看,我們互不侵犯,是為了避免沒完沒了、兩敗俱傷的循環報應。如果兩個原始人見面,一個拿著獸皮,一個拿著野果,他們都想把對方的東西據為己有。如果他們的見面是偶然的,可能相互搶劫。可是如果他們都生活在附近,考慮到對方家族的報復,搶劫的風險就大了,所以不去打對方的主意——所有權就這樣產生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