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津止渴益水飲

生津止渴益水飲,中醫方劑名。出自《傅青主女科·產後編》卷上。具有助脾益肺,升舉氣血之功效。主治產後煩躁,咽乾而渴,兼小便不利。

歌訣

生津止渴益水源,參地冬芪與葛根,歸味升麻苓草共,助脾益肺水津存。

組成

人參、麥冬、當歸、生地各三錢,黃耆一錢,葛根一錢,升麻、炙草各四分,茯苓八分,五味子十五粒。

功用

助脾益肺,升舉氣血。

主治

產後煩躁,咽乾而渴,兼小便不利。

方義

婦人產後氣血虧虛,生化之氣不運,滲泄之令不行,故而上無津液而有嗌乾燥渴之症,下氣不升,而有小便不利之候。其治不宜清熱利水,當補肺健脾,益氣昇陽,而用生津止渴益水飲,方中用人參、黃芪補脾肺之氣,當歸配伍生地滋陰養血,氣陰雙補而無水虧之虞。茯苓健脾滲濕利水而通利小便,麥冬、五味子、葛根皆可生津止渴,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補肺健脾,益氣昇陽之功,則氣化流行,陽升陰降而口渴及小便不利之症自除。

加減化裁

汗多,加麻黃根一錢,浮小麥一大撮;大便燥,加肉蓯蓉一錢五分;渴甚,加生脈散。

重要文獻摘要

《傅青主傳世名方》:“生津止渴益水飲源於清·傅青主《傅青主女科·產後編上卷·產後諸症治法·口渴兼小便不利十六》。人參三錢,麥冬三錢,當歸三錢,生地,黃芪一錢,葛根一錢,升麻四分,炙草四分,茯苓八分,五味子十五粒。水煎服。助脾益肺,升舉氣血。治產後口渴兼小便不利。婦人產後氣血虧虛,生化之氣不運,滲泄之令不行,故而上無津液而有嗌乾燥渴之症,下氣不升,而有小便不利之候。其治不宜清熱利水,當補肺健脾,益氣昇陽,而用生津止渴益水飲,方中用人參、黃芪補脾肺之氣,當歸配伍生地滋陰養血,氣陰雙補而無水虧之虞。茯苓健脾滲濕利水而通利小便,麥冬、五味子、葛根皆可生津止渴,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補肺健脾,益氣昇陽之功,則氣化流行,陽升陰降而口渴及小便不利之症自除。”

中藥方劑之生字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