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縣第二中學

甘谷縣第二中學

甘谷縣第二中學(簡稱甘谷二中),位於渭水之濱龍眼山下,是始於1956年7月的甘谷縣初級中學,學校有著近半個多世紀的教育歷程。1958年9月,甘谷縣初級中學改名為甘谷縣第二中學,並增設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1970年7月,學校搬遷至甘谷縣新興鎮水電站(原二中舊校區,今甘谷縣新興中學),2007年底,高中部校區建成並投入使用。 學校占地面積75畝,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是一所公辦的普通高級中學。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4000多人,教職工300多人,53個教學班。 學校先後榮獲天水市“教育質量優秀獎”、全市“道德教育和道德實踐活動示範點”、市級“文明單位”和甘肅省首批“綠色文明單位”、全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辦學歷史

1956年7月,甘谷中學南關校舍建成(今一中校址),學校一分為二,高中部遷新校區,國中部成為甘谷縣初級中學,安固邦任代理校長。

1958年9月,甘谷縣初級中學改名為甘谷縣第二中學,並增設高中部,成為完全中學。三年經濟困難時期(1959—1961年),全縣教育縮減,只留一中、二中兩所中學,其餘全部停辦。1959年1月,甘谷、武山、漳縣三縣合併為武山縣,甘谷二中改名為武山四中。1962年1月,又恢復甘谷縣,甘谷二中恢復學校名。

甘谷二中舊校區 甘谷二中舊校區

1966年,“文革”爆發後,學校受“文革”動亂的衝擊,教學秩序不穩,教育質量不高。

1970年7月,二中部分師生併入一中,二中移至新興鎮水電站舊址(二中舊校區),面積16畝。1971年6月,縣上決定各中學以所在地命名,學校改稱新興中學,葛守信任校革委會主任(1971—1977年任職),學校進入再創業時期。

1978年7月,新興中學恢復二中名稱,同年高考制度恢復。1979年高考上線人數居全縣前列,創造了甘谷二中的第一次輝煌。

1983年9月,甘谷二中又更名為農業中學,學校陷入低谷,聲譽每況愈下。

1991年,學校恢復甘谷二中名稱。在時任謝建行校長多方籌資和不懈努力下,於1994年建成了第一棟教學大樓,邁出了學校硬體建設現代化的第一步。

2000年,合併甘摩廠子校,面積擴至36畝;2007年,高中部建成,學校分成南北兩校區,校區面積擴至100畝,建築面積36000平方米。

2011年7月,高中部、國中部進行分治,高中部位於新校區,實施高級中等教育。舊校區國中部則為實施普及初級中等義務教育的甘谷縣新興中學。

辦學成就

國中教育

1999年,在全縣國中畢業會考中,我校獲得綜合評比第一名,從此,國中教育穩居全縣龍頭地位,至2017年十一次蟬聯第一,湧現出的全縣中考狀元有:謝偉雲(1999年)、謝彥莉(2000年)、王得林(2002年)、張小琨(2003年)、王波(2004年)、楊鵬軍(2005年)、王潔瓊(2006年)、王樂(2007年)、牛童(2008年)

高中教育

甘谷二中校門 甘谷二中校門

2000年,甘摩廠子校併入二中,學校面積擴至36畝。在時任韓金鼎校長領導下,擴建2#教學樓,創設多媒體教室,建立健全學校制度,學校步入良性循環,走上了健康發展的軌道。

2004年高考本科上線人數突破百人大關。

2005年突破200人大關。

2007年上線257人,上線總數列全市第七位,應屆生上線率名列全市第九位,位居全市22所高中教育質量監控校前列。

2008年上線357人,突破300人大關,上線總數列全市第五位,其中王波同學以697分奪得全省第二的優異成績。

2009年高考突破400人大關,上線449人,比2008年增加109人;

2010年高考突破500人大關,上線512人比2009年增加62人。

2011年高考突破550人大關,上線576人比2010年增加64人,其中霍文斌進入全省理科前100名。並列全省理科69名,甘谷縣理科狀元。

文科

2002年以來,高考文科成績屢創佳績,多項指標居全縣第一,先後出現的高考全縣文科狀元有:王亞男(1997年)、李琳(2000年)、任艷麗(2001年)、謝俊梅(2002年)、謝娟(2006年)、王鋒(2008年)、高芳東(2010年)。

理科

2004年高考中,牛偉偉考入南京大學。

校園雪景 校園雪景

2005年高考中張志祥同學考入浙江大學。

2008年高考中,甘谷二中高三畢業生王波同學以697分 -全省第二名的成績,被清華大學錄取。

2011年高考中霍文斌同學考入上海交通大學。

2012年高考中王鵬程同學以654分考入清華大學,羅前剛則考入中國人民大學。

2013年高考中鞏銀鵬同學以630分考入北京大學醫學部。

精尖學生的培養成績喜人,有6人獲高考全縣文、理科狀元,284人次在全國奧林匹克競賽活動中分獲省、市賽區一、二、三等獎。這些成績的取得與我校的名師是分不開的,如語文郭富強、牛立農、物理辛新兵、楊世新、數學馮俊仁、劉建祖、馬東、英語張芳琴、李芳英、竇振亞、化學李跟保、歷史雒維忠、地理張菊秀等老師,特別是高三級的各備課組長的辛勤工作,才取得這樣優異的成績,在突出教學中心的同時,我校確立德育在學校工作中的主導地位,深入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營造健康向上的學校文化氛圍,努力構建和諧校園。

辦學條件

校園環境 校園環境

甘谷二中最早建於1956年7月,為甘谷縣初級中學,設在 甘谷縣文廟內,1958年更名為甘谷縣第二中學。1970年遷至新興鎮水電站,建校之初,占地16畝,隨後更名為新興中學,1991年恢復甘谷二中,學校位於甘谷縣新城區,並於1994年建成了第一棟教學大樓,邁出了學校硬體建設現代化的第一步。2000年,合併甘摩廠子校,面積擴至36畝;2007年,高中部建成,學校分成南北兩校區,校區面積擴至100畝,建築面積36000平方米。2011年上級主管部門對學校進行了調整,把國中和國小部分離出去,成立新的新興中學(位於老校區),高中部則成立新的甘谷二中(位於新校區)。

文化傳統

神曲波及校園 學霸嗨翻課間

甘谷二中首推“快樂大課間”特色活動

課間操 課間操

作為甘肅省高中課改樣本校的高中,在狠抓“高考”備戰的同時,一改平時單調的風格,在校園推廣神曲廣場舞,讓課間也時尚起來 ,“學霸”們投入的舞姿吸引了近千名師生圍觀效仿,緊張氣氛在運動中得到徹底放鬆。據校方負責人介紹,甘谷二中繼2014年被省教育廳命名為首屆首屆“普通高中特色學校”、“快樂校園示範學校”之後,為了積極回響國家體育總局2015年3月25日舉行的全國廣場健身操舞活動發布會號召,在原來開展的“校園文化節”、“校園歌曲大家唱”等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活動基礎上,在每天的課間操、課外活動時間又推出的“最炫民族風、小蘋果”校園廣場舞,得到了學生的普遍認可。該校遵循“文化底蘊,內涵發展”的辦學思想,榮獲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普通高中特色學校”和“快樂校園示範學校”等稱號。

學校領導

現任學校領導班子成員

姓名職務
張賢校長、黨支部書記
馬林林副校長
王國華甘谷縣政協常委 、副校長
馮俊仁副校長
郭富強教導處主任
楊碎福政教處主任
張進義總務處主任
李宗勝辦公室主任
陳小國 團支部書記

學校歷任校長

姓名任期職務備註
安固邦1956.07——?代校長甘谷縣初級中學
王熙敬1970——1971年校革委會主任1970年學校搬遷至水電站新校區
葛守信1971——1977年校革委會主任1971年學校以所在地命名,更名新興中學
車殿新1977——1981年校長期間於1978年7月恢復甘谷縣第二中學
尹伊1981——1982年校長
姚德輝1982——1989年校長期間於1983年9月更名甘谷縣農業中學
謝建行1989——1996年校長期間於1991年恢復甘谷縣第二中學
韓金鼎1996.01——2001.05校長甘谷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兼任校長
張治平2001.05——2001.12 代常務副校長常務副校長臨時代理校長行使職權
王貴子2001.12——2011.06校長2007年1月王貴子任甘谷縣政協副主席,併兼任校長
張賢2011.06——校長

校園環境

校園風景 校園風景

甘谷縣第二中學位於渭水之濱龍眼山下,甘通公路旁邊 。校園乾淨整潔、環境優美。南教學樓、北教學樓、綜合樓、辦公樓、宿舍樓等建築物坐落有序,另有師生餐廳、鍋爐房、水沖式廁所樓等使用設施齊全。草坪綠化地、花園、教師停車位、學生停車位等設計合理、美觀,花草樹木、花香錦簇、綠樹成蔭,是眾多的莘莘學子求學的理想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