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叢枝病

甘薯叢枝病

甘薯叢枝病是由類菌原體( Mycoplasma—like organism簡稱MLO)引起的一種病害,叢枝病蔓延快、危害大,是甘薯生產的主要病害。在苗床期、大田生長期和窖藏期均可發生,早期染病可致絕收,中、後期染病產量低、質量差。

基本信息

為害症狀

主蔓萎縮變矮,側枝叢生,葉色淺黃,葉片薄且細小、缺刻增多。側根、鬚根細小、繁多。苗期染病結薯小或不結薯;中後期染病薯塊小且乾癟,薯皮粗糙或生有突起物,顏色變深,病薯塊一般煮不爛,失去食用價值。目前福建、台灣早期染病可致絕收,中、後期染病產量低、質量差。

病毒簡介

Mycoplasma—likeorganism簡稱MLO,稱類菌原體。在病株葉脈韌皮細胞中可見類菌原體,大小為200~1000nm,病株新梢超薄切片在電鏡下可見三層單位膜,內部中央充滿核質樣的纖維狀物質,可能是DNA基因組,其四周布有類似於核蛋白體的顆粒。近年發現馬鈴薯Y病毒組的線狀病毒和類菌原體複合侵染也可引起甘薯叢枝病。

傳播途徑

病藤、病薯上的病毒或類菌原體是初侵染源。乾旱瘠薄地、連作地、早栽地發病重。

防治措施

甘薯叢枝病甘薯叢枝病

1、整地選種。深翻地滅茬,施足基肥,灌好底墒。選用優良抗病品種,並用種衣劑加新高脂膜拌種,能驅避地下病蟲,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適期播種,下種後用新高脂膜噴霧土壤表面,可保墒、保肥、防土層板結,提高出苗率。

2、田間管理。植株生長期適當施肥、澆水,保證NPK和墒情合理匹配;適時中耕除草,若發現病株要及時將病株連同病土一起剷除;分別在分枝結薯階段、莖葉盛長塊根膨大階段噴施地果壯蒂靈,可有效增強植株營養向根部輸送能力,提高薯塊抗病能力,使果型健美、優質高產。

3、藥劑防治。做好田間觀測,在病害發生期,要及時按植保要求用針對性藥劑加新高脂膜進行防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