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黃耆

甘肅黃耆

甘肅黃耆(學名:Astragalus licentianus)為豆科黃芪屬的植物,是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甘肅、青海等地,生長於海拔3,000米至4,5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高山沼澤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門中文名
被子植物門

門英文名

Angiospermae

綱中文名

雙子葉植物綱

綱英文名

Dicotyledoneae

目中文名

杜鵑花目

目英文名

Ericales

科中文名

蝶形花科

科拉丁名

Papilionaceae

屬中文名

紫雲英屬

屬拉丁名

Astragalus

種中文名

甘肅黃耆

種拉丁名

Astragalus licentianus Hand.-Mazz.

生境

生境: 高山草甸, 陰坡草甸

海拔下限

3500

海拔上限

4500

是否中國特有


是否引種栽培

非人工引種栽培

國內分布

青海省

參考文獻

甘肅黃耆(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Astragalus licentianus Hand. -Mazz. in Oesterr. Bot. Zeitschr. 82: 247. 1933; Pet. -Stib. in Acta Hort. Gothob. 12: 65. 1937-1938; 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豆科 376. 1955.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直伸,暗褐色,頸部具數個細瘦的根狀莖。地上莖短縮。羽狀複葉基生,
甘肅黃耆
有15-33片小葉,長4-11厘米;葉柄長1.5-3厘米,連同葉軸散生白色長柔毛;托葉離生,三角狀披針形,長6-7毫米,具白色長緣毛;小葉卵形,長5-9毫米,寬2-4毫米,先端鈍圓,基部圓形或微心形,近無柄,兩面密被蒼白色長柔毛。總狀花序生8-18花,稍密集,偏向一邊;總花梗生於基部葉腋,與葉近等長或較長,具條棱,散生白色長柔毛,上部混有黑色柔毛;苞片長圓形或披針形,膜質,長5-6毫米,下面散生白毛或混生黑色長柔毛;花梗長2-3毫米,連同花序軸均密被黑色長柔毛;花萼管狀,長7-9毫米,密被黑色柔毛,萼齒披針形或鑽形,長2-3毫米;花冠青紫色,旗瓣倒卵形,長14-15毫米,先端微凹,基部漸狹成瓣柄,翼瓣與旗瓣近等長,瓣片長圓形,基部具長約2毫米的耳,瓣柄與瓣片近等長;龍骨瓣較旗瓣短或近等長,瓣片半卵形,具短耳,瓣柄與瓣片近等長;子房具短柄,被白色和混生黑色長柔毛。莢果狹橢圓狀長圓形,先端尖,長13-14毫米,寬4-6毫米,稍膨脹,果頸與萼筒近等長;種子5-6顆,褐色,卵形。花期7月,果期8月。

分布及生境

產甘肅、青海。生於海拔3000-4500米的高山沼澤草地。模式標本采自甘肅馬銜山。

功能用途

醫藥:【藏藥】塞盎:全草治潰瘍,胃痙攣,水腫,諸瘡;外用熬膏治創傷《藏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