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話劇團

甘肅省話劇團

甘肅省話劇團成立於1953年8月,其前身為成立於1937年的慶(陽)環(縣)農村劇校。建團4O多年來,演出劇目達100餘個,創作了一批產生一定影響的話劇、電影、電視劇。

簡介

甘肅省話劇團甘肅省話劇團

中國話劇團體。前身為解放戰爭時期成立的隴東文工團。1949年8月隨軍進入蘭州,改建為甘肅省文工團。1953年8月13日正式成立甘肅省話劇團,團長程士榮。劇院隸屬甘肅省文化廳。

藝術成就

甘肅省話劇團甘肅省話劇團

劇團成立30多年來,立足於本省,並曾帶著本團的創作劇目到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進行巡迴公演,先後演出了《在康布爾草原上》、《滾滾的白龍江》、《雪山之鷹》、《八·二六前夜》、《遠方青年》、《教育新篇》、《油海怒濤》、《西安事變》、《岳飛》等大小劇目百餘部,還創作了電影《黃河飛渡》、《草原雄鷹》,電視劇《靈魂是可以雕塑的》等。

劇團人員創作並首演影響較大的劇目有: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在康布爾草原上》(汪鉞姚運煥武玉笑等執筆),獲1956年第一屆全國話劇觀摩演出會創作二等獎、導演一等獎、演出一等獎;《遠方青年》(武玉笑創作)反映了少數民族青年的成長道路,以濃郁的生活氣息、生動的藝術形象、鮮明的民族風格獲1963年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劇作獎;《西安事變》(程士榮、鄭重等執筆)描寫了西安事變過程中的鬥爭,塑造了張學良、周恩來、楊虎城、毛澤東、蔣介石等人的藝術形象,獲得了觀眾的好評,並獲文化部1979年建國三十周年獻禮文藝演出創作一等獎、演出二等獎。

經過長期的藝術實踐,劇團重視創作,擅長於反映少數民族生活,在藝術上形成了嚴謹、粗獷、純樸、細膩的演出風格。

作品獎項

話劇《在康布爾草原上》榮獲全國第一屆話劇觀摩演出導演一等獎,創作二等獎;《遠方青年》獲文化部頒發的優秀劇作獎;《西安事變》獲建國30周年獻禮演出創作一等獎、演出二等獎;《白雨》獲1983年少數民族題材創作金獎;《艾黎在山丹》獲1985年甘肅省戲劇創作一等獎並獲甘肅省首屆敦煌文藝獎;《我們只有一個地球》(現名《極光》)獲1991年甘肅省首屆敦煌文藝獎;《黑霧》獲甘肅省首屆敦煌文學獎;《馬背菩提》獲文化部第八屆文華獎新劇目特別獎和第八屆孔雀杯全國少數民族題材戲劇劇本特別獎,並獲甘肅省新劇目調演多項獎,獲第二屆敦煌文學獎二等獎。小品《冰糖葫蘆》獲1992年全國戲劇小品比賽二等獎。電視劇《艾黎與何克》獲第十屆飛天獎二等獎,並獲甘肅省首屆敦煌文藝獎;《蘇魯梅朵》獲西北地區電視駿馬獎;《走向外面的世界》獲甘肅省首屆敦煌文藝獎。電影《黃河飛渡》、《草原雄鷹》聯袂走向世界;《快馬加鞭》、《薩里瑪阿》熱情謳歌時代,贏得了觀眾的喜愛。

主要藝術家

劇作家武玉笑、程士榮等;導演劉韌等;演員李醉、白敬中、趙祖國、李介媛、高信生等。

劇團現有主要藝術家及作品:

康愛石(一級演員,代表作品《馬背菩提》、《錄以備忘》)、常貴順(二級演員,代表作品《馬背菩提》)、祁寶泉(二級演員,代表作品《極光》、《黑霧》)、朱衡(二級演員,代表作品《極光》)、王晶(二級演員,代表作品《極光》、《黑霧》)、張明(一級編劇,代表作品《極光》、《馬背菩提》)、蘇廷石(二級演員,代表作品小品《明黃色的裙子》)、楊福延(二級演員,代表作品《馬背菩提》)、馬洪恩(二級演員,代表作品小品《冰糖葫蘆》)等。

全國知名話劇團一覽

話劇指以對話為主的戲劇形式。話劇雖然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但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台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話劇本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一不可。中國傳統戲劇均不屬於話劇,一些西方傳統戲劇如古希臘戲劇因為大量使用歌隊,也不被認為是嚴格的話劇。現代西方舞台劇如不注為音樂劇、歌劇等的一般都是話劇。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