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話劇團

1960年8月,劇團成立時進行了公演。同年年底,由曹健執導,排演了朱祖貽、張鳳一創作的《甲午海戰》,先後在省內外連演200多場,擴大了太原市話劇團在社會上的影響。

簡介

六十年代初,太原市決定籌建話劇團,以滿足觀眾對話劇的需求,並任命曹健為團長。除來自山西人民話劇團的吳大羊、江浩等五位同志外,大多數演員均選自市內各中學,此外還有一些已從事過話劇活動並有一定藝術修養的文藝骨幹,總計100多人。經全體同志共同努力,籌建期間就排演了大型話劇《幸福橋》。並在1960年8月,劇團成立時進行了公演。同年年底,由曹健執導,排演了朱祖貽、張鳳一創作的《甲午海戰》,先後在省內外連演200多場,擴大了太原市話劇團在社會上的影響。此後,又陸續演出了80多部話劇。經過全體演職人員的共同努力,太原市話劇團已成為一個實力雄厚、陣容強大的戲劇藝術表演團體,除排演了一大批思想性、藝術性較強的劇目外,還培養和造就了閻雨生、趙靜宜、王世和、江浩、張燕燕、孫麒鵬、徐登山、孫承政、陳大偉等優秀演職人員,以及優秀青年特型演員、毛澤東的扮演者李克儉、周恩來的扮演者楊素等。

代表劇目

雷雨》、《原野》、《威尼斯商人》、《赤道戰鼓》、《礦山烽火》、《燕居謙》、《奠基》、《毛主席和羊倌》、《走向勝利》、《我想有個家》、《生日晚餐》、《新官上任頭把火》、《家有老母》、《瘋狂的瘋狂》等。小話劇《毛主席和羊倌》和小品《該留誰》、《走廊》分獲全國小品比賽二、三等獎。近年來,該團部分演員還參加了《咱們的退伍兵》、《新星》、《楊家將》、《狄仁傑》、《紅軍東征》、《末代皇帝》、《大決戰》、《走出西柏坡》、《彈道無痕》等150餘部(集)影視劇的拍攝。

全國知名話劇團一覽

話劇指以對話為主的戲劇形式。話劇雖然可以使用少量音樂、歌唱等,但主要敘述手段為演員在台上無伴奏的對白或獨白。話劇本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劇作、導演、表演、舞美、燈光、評論缺一不可。中國傳統戲劇均不屬於話劇,一些西方傳統戲劇如古希臘戲劇因為大量使用歌隊,也不被認為是嚴格的話劇。現代西方舞台劇如不注為音樂劇、歌劇等的一般都是話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