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績鏞

甘績鏞

甘績鏞,男,(1914--1982)號典kui,榮昌縣人.歷任銅梁縣知事,國民革命軍二十一軍財政處長、政務處長,川東稅捐總局局長,川東道尹,四川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為劉湘管理財政的重要人物之一。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甘績鏞1914--1982)號典kui,榮昌縣人.歷任銅梁縣知事,國民革命軍二十一軍財政處長、政務處長,川東稅捐總局局長,川東道尹,四川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廳長.為劉湘管理財政的重要人物之一.曾主持籌辦重慶大學、鄉村建設學院和農業試驗場.後又兼任四川省政府縣市財政整理處處長、田賦糧食管理處處長、國民參政會參政足,川康區食糖專賣局局長.建國後,任四川文史研討館研究員.主編有《四川財政彙編》、《四川財政大事記》,撰有《四川防區時代的財政稅收》、《解放前四十年之四川財政》等.。

相關事跡

從1930年後到1937年,是四川近代史上民不聊生的年代。旱災、水災、雹災、蟲災、匪災、兵災不斷。加上軍閥割據,連年混戰,苛捐雜稅多如牛毛,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更為恐慌的1936年春夏到了,各路告急文書雪片般飛到省政府:久旱不雨、田土龜裂,十室九空、餓殍載道,糧盡食絕、盜食死屍。省民政廳長甘績鏞和“賑委會”官員,慌慌張張把災情公報向省主席劉湘報告:“川省共有148縣、3屯、1設治局,現受災者有125縣、3屯、1局。除成都盆地各縣外,都是災區,受災大約3700萬人以上!”
劉湘愁眉苦臉地問:“究竟餓死了多少人?”
甘績鏞小心翼翼地回答:“很難精確統計。但國民政府參政員黃炎培先生來川視察災情,路過簡陽縣,看到餓殍遍地,驚訝之餘說,簡陽是'新生活'的示範縣,何以街間遍是倒斃之饑民,至於無人收屍!”
甘績鏞又拿出幾張報紙,對劉湘說:“1936年4月23日重慶《新蜀報》上面《宣漢通訊》說:'本縣餓殍遍野。據前20日中統計,每場飢餓死者,日在10人以上,近復漸次增加,每場日達20人左右。'同日《綏定通訊》上說:'現在萬源人口驟減三分之一……萬源城中,亦僅稀稀千餘人而已。如旅行長途,整日難見炊煙,沿途倒斃饑民幾無地無之。'該報5月2日《南江通訊》中也說:'總計城鄉餓死者,每日達千餘人……2月1日迄今,該縣餓死的饑民不下8萬餘人。'”
劉湘驚駭地問:“餓死了這么多人嗦?”
甘績鏞嘆了口氣:“那還不算凶的。川北南江縣(現為旺蒼縣)是重災區,報該縣僅黃洋鄉160戶587人,就餓死71人。那裡田地龜裂,溝渠乾涸,所種玉米,遠望一片枯黃,可點火燒!溪邊、道旁、橋下,舉目都可見餓殍死屍!”
劉湘瞪大眼睛,有些發獃了。他沉默良久,兩手捧頭輕聲問道:“那、那現在災民吃啥子吊命喃?”甘績鏞回答:“據各州縣急報,饑民最初以草根樹皮、野菜野果野草等填肚。榆樹、枇杷樹、棕櫚樹等等,凡吞得下喉嚨的樹皮,早被剝得一乾二淨,還有苧麻根、黃花根、菟絲子、野百合、老虎姜、黃姜子、毛洋芋、土茯苓、蘭草根、豬鼻孔,凡能吃的都挖,田埂山坡到處挖得像爛蜂窩,光禿禿的幾乎都挖斷種!災民隨挖隨吃,活像餓慌的野兔子。有一天,南江縣青龍鄉王子珍鍋廠的災民區餓死了48個人。當時本街熊大湖運回兩缸燒酒,缸底破裂,酒流滿地。棲息王家鍋廠的饑民大吼一聲:'酒倒地了啊!'蜂擁而來搶吃,躺在地下連泥帶酒喝得一乾二淨。氣息奄奄的饑民喝後,醉死在地,橫著豎著擺了一大壩!”
劉湘閉著眼,聽甘績鏞繼續匯報:“草根樹皮都沒有了,饑民只好吞食俗名叫觀音土的白善泥。涪陵縣第三區因挖取白善泥致將北岩華廠坡山腳挖空,山石崩坍,壓死饑民50餘人。榮昌、岳池等縣或因搶挖白善泥而發生械鬥事件。各地均報,災民食白善泥後,因屙不出來,許多人腹脹而死!”甘績鏞又翻出一張公文,繼續說:“餓死路旁的饑民到處可見,有個叫石懋修的鄉人對縣長哭訴:'3月初,父親和我去趕後壩場,20多華里的大路上,來往看到的死人有12個。我們去的時候,看到路上偏偏倒倒的饑民還在走,轉來時有的已倒在地上了。那些屍體的大腿、臀部上被割得血淋淋的。還在路上走的饑民,衣衫襤褸、骨瘦如柴,臉帶黑浸色,顴骨高聳,兩眼深凹,兩頰皮肉下垂,看一眼都令人膽戰心驚……'”
 省府秘書長鄧漢祥站在劉湘身旁,此時忍不住長嘆一聲:“這、這簡直是一幅活生生的《饑民圖》,難怪《中央日報》等報紙上,形容川省災區是‘閻羅國’了!”

相關圖片

甘績鏞贈甘績鏞贈
甘績鏞題甘績鏞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