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縣大金寺

甘孜縣大金寺

甘孜縣大金寺,位於甘孜縣卡攻鄉,一底三樓,布局主次分明,莊重富麗、氣派雄偉。

基本信息

大金寺 ,藏語意為興旺發達吉祥洲,簡稱為“興旺寺”之意。屬格魯派(黃教),位於甘孜縣卡攻鄉境內,距縣

甘孜縣大金寺甘孜縣大金寺
城28公里處。寺廟建在一坐山包上,坐北朝南,建築面積為14.8萬平方米。大殿造型仿拉薩大昭寺,建築為鋼筋水泥結構,一底三樓。僧舍建在大殿的周圍,整個寺廟建築布局主次分明,排列有序。寺廟建築吸收了漢藏民族建築藝術的優點,顯得莊重富麗、氣派雄偉。

簡介

大金寺全稱為大金彭松措嶺,意為興旺發達吉祥洲,簡稱大金寺,為興旺寺之意。寺廟位於川藏公路北側,雅礱

甘孜縣大金寺甘孜縣大金寺
江水在寺廟後面緩緩流過,抬頭即見美麗的日阿拉雪山。清康熙元年(1662)由五世達賴喇嘛的弟子昂翁彭措創建,為霍爾地區格魯十三大寺之一。

此寺廟建築面積14.8萬平方米,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建築融漢藏建築特色於一體,以拉薩大昭寺為模型,原木加土構建而成,色彩為紅、白相間,看上去像一座藝術宮殿,莊重、富麗、氣勢雄偉。現在的大殿一底三樓是八十年代以後建造的,為鋼筋水泥結構,內有釋迦牟尼、宗喀巴和阿底峽的巨型塑像。寺廟歷史上僧侶最多的時候達三千人之多。朱德元帥曾與白利寺的格達活佛在此合影留念。

記載

據載,為擴大格魯派勢力,霍爾·曲吉昂翁彭措受五世達賴之命,被派遣到康區霍爾地方修建霍爾十三座格魯派寺廟。有一天,霍爾·曲吉昂翁彭措到絨壩岔的列西渡口,在河邊洗臉時,把佛珠放到山包頂的一塊石頭上,此時,佛珠被一隻烏銜在嘴裡,飛到了一座山包上,並把佛珠放到山包頂的一塊石頭上。霍爾·曲吉昂翁彭措悟到,此鳥必是的化身,是佛的旨意,因此決定把當時建在達格弄山溝里的寺廟遷建到這個山包上。

歷史

絨壩岔周圍村民大多以大金寺為榮,這大概跟寺廟的強大勢力也是分不開的。大金寺清朝時以僧兵和財富眾多出名。經商資本就在100—500萬銀元之間,有專門的喇嘛在藏區各大地方如康定、甘孜、昌都以及拉薩等地經商以支持寺廟其他喇嘛的生活。此外,1931年大白之爭(即大金寺和白利寺的衝突)也相當有名。

活動

寺廟最熱鬧的活動就是每年7,8月間在打撈溝耍壩子。周圍村民都會來看藏戲,參加唱歌、賽馬、跳鍋莊(甘孜鍋莊類似於踢踏舞)。此外,6月間附近的神山(似格薩爾王的頭盔)有繞山活動,在當地也是比較熱鬧的活動之一。寺廟屬格魯派寺院僧人戒律森嚴,夜間大門緊閉,有事外出須經過格西的同意。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