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螺科

瓷螺科

腹足綱貝類動物。主要分布在黃海、渤海、東海海域淺海沙底。

基本信息

分布範圍

黃海渤海東海南韓台灣西部及北部海域亞潮帶海域淺海沙底

習性環境

淺海沙底,潮間帶至潮下帶水深20公尺。

主要品種

學名 中文名 命名者
Apicalia habei 波部瓷螺 Waren, 1981
Apicalia hians 塔瓷螺 Waren, 1980
Balcis acicula (Gould, 1849)
Balcis cumingi 居明白瓷螺 (A. Adams, 1854)
Balcis grandis 白瓷螺 (A. Adams, 1854)
Balcis luchuana 琉球瓷螺 (Pilsbry, 1901)
Balcis martini 馬丁瓷螺 (A. Adams, 1854)
Balcis solidula (A. Adams et Reeve, 1849)
Eulima bifasciata 雙帶瓷螺 (A. Adams, 1863)
Eulima maria 瑪麗亞瓷螺 (A. Adams, 1861)
Eulimitra distorta 歪金紋瓷螺 (Pease, 1860)
Eulimitra metcalfei (A. Adams, 1854)
Eulimitra peasei 金紋瓷螺 Tryon, 1886
Melanella kuronamako 瘦長瓷螺 (Habe, 1952)
Niso brunnea (Sowerby, 1834)
Niso hizenensis 臍孔褐帶瓷螺 Kuroda et Habe, 1950
Niso regia 臍孔寬頻瓷螺 Kuroda et Habe, 1950
Niso stenomphala 紅頂瓷螺 Kuroda et Habe, 1950

螺殼製作的工藝品

被加工成觀賞性較強的藝術樣品。

圖示:

圖示:

豐富的營養價值

螺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蛋白質、鐵和鈣等營養原色,對目赤、黃疸、腳氣、痔瘡等疾病有食療作用。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黃疸,水腫,小便不通,痔瘡便血,腳氣,消渴,風熱目赤腫痛以及醉酒之人食用;適宜癌症,乾燥綜合徵者食用;也適宜肥胖症,高脂血症,冠心病,動脈硬化,脂肪肝者食用。
2. 凡屑脾胃虛寒,便溏腹瀉之人忌食;因螺性大寒, 故風寒感冒期間忌食,女子行經期間及婦人產後忌食,素有胃寒病者忌食。

食物相剋

螺肉不宜與中藥蛤蚧、西藥土黴素素同服;不宜與牛肉、羊肉、蠶豆、豬肉、蛤、面、玉米、冬瓜、香瓜、木耳及糖類同食;吃螺不可飲用冰水,否則會導致腹瀉。

烹飪指導

1. 螺肉可爆、炒、燒、氽湯、打滷、或水煮後佐以姜、醋、醬油食用;
2. 食用螺類應燒煮10分鐘以上,以防止病菌和寄生蟲感染;
3. 海螺腦神經分泌的物質會引起食物中毒,食用前需去掉頭部。
食療作用
海螺味甘、性冷、無毒;
具有清熱明目、利膈益胃的功效;
對心腹熱痛,肺熱肺燥,雙目昏花等病症有一定的功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