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迪斯瓦夫四世·瓦薩

瓦迪斯瓦夫四世·瓦薩

瓦迪斯瓦夫四世·瓦薩是俄羅斯沙皇,於1610年上任。

簡介

1610年,才十幾歲的瓦迪斯瓦夫就被七位波雅爾選為俄羅斯沙皇,但因他父親的反對和在俄羅斯日益頻繁的起義活動,而未能就職;但他依舊使用莫斯科大公的頭銜,直到1634年為止。這時期的俄羅斯王位實際由米哈伊爾·羅曼諾夫獲得。

瓦迪斯瓦夫四世瓦迪斯瓦夫四世
在他統治時期,血腥的三十年戰爭正席捲著西歐,但他成功的避免讓聯邦捲入這一大規模的戰爭。除此之外,他還在抵禦入侵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瓦迪斯瓦夫支持宗教寬容,推行軍事改革。但他未能實現他征服四方並獲得美名的夢想,也未能改革聯邦制度,讓它更加強盛。
他的死標誌著波蘭黃金時代的終結。這是因為在他生前並沒有成功解決民族矛盾和家族恩怨,並最終導致在1648年引發了最大的一起哥薩克起義事件——赫梅爾尼茨基起義,以及其後發生的瑞典的入侵(大洪水時代)。

父親

他父親齊格蒙特三世古斯塔夫一世之子,在1592年從他父親那裡繼承瑞典王位,但在1599年就遭他舅舅,後來的卡爾九世廢黜。這使聲稱擁有瑞典王位的波蘭王室與瑞典國王之間結為世仇。這樣的家族恩怨便導致了瑞典戰爭(1600年-1629年)和其後於1655年的大洪水時代。齊格蒙特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他參與的其餘海外軍事衝突幾乎讓聯邦牽捲入三十年戰爭。這一政策以及齊格蒙特支持的反宗教改革政策,使聯邦內部關係日漸緊張。

童年

瓦迪斯瓦夫在三歲時他的母親就去世了,此後他便由母親以前的宮女烏爾舒拉·梅埃琳照料。烏爾舒拉在宮廷中是一位具有很強影響力的強大政治人物。但在1600年代初,隨著瓦迪斯瓦夫更換了牧師加布列爾·普羅萬茨尤什、安德熱·紹烏德爾斯基和馬雷克·文特科夫斯基等新教師和顧問之後,烏爾舒拉便失去了大部分的影響力。瓦迪斯瓦夫還與亞當·卡扎諾夫斯基(Adam Kazanowski)和斯坦尼斯瓦夫·卡扎諾夫斯基(Stanisław Kazanowski)兩兄弟交為好友。這體現出瓦迪斯瓦夫是一個熱愛藝術的人,他在後來也成為了一位很重要的藝術贊助人。他能讀寫德語、義大利語和拉丁文,但是他卻只會說而不會書寫她的母語波蘭語。瓦迪斯瓦夫受到貴族們的喜愛,但是他父親讓他成為波蘭國王的計畫卻因澤布日多夫斯基起義而失敗。
沙皇1610年,15歲的瓦迪斯瓦夫被莫斯科的貴族集團七波雅爾選為沙皇。該集團曾把沙皇瓦西里四世給推翻。但他成為的沙皇的夢想,被他那想要讓莫斯科昄依天主教的父親齊格蒙特所粉碎。因七波雅爾要求把王子瓦迪斯瓦夫送到莫斯科,並讓王子昄依東正教,這種要求被他父親所拒絕。對此,他父親提出了讓王子當莫斯科攝政王的代替方案,而這種不切實際的要求導致雙方再次回到敵對狀態中。瓦迪斯瓦夫嘗試在1616年發起一場戰爭,將失去的皇位奪回來。儘管他在某些戰役中取勝,但他最終還是未能占領莫斯科。瓦迪斯瓦夫從未在俄羅斯內得到加冕,但直到1634年為止,他依舊使用俄羅斯沙皇這一毫無實權的頭銜。

王子

青年時代的瓦迪斯瓦夫青年時代的瓦迪斯瓦夫
在被選為聯邦國王之前,瓦迪斯瓦夫參與了很多場戰役,以尋求個人榮耀。他從1617到1618年打完進攻俄羅斯的最後一場戰役(這時正處於波俄戰爭的最後階段)後,於1619年來到西里西亞,以期找到合適時機幫助哈布斯堡王室在三十年戰爭中打擊捷克胡斯教派。然而這樣的時機並未出現,但是自此之後,瓦迪斯瓦夫因此取得與喬治·威廉的良好關係。
翌年,瓦迪斯瓦夫參與波土戰爭的第二階段。這此戰役主要源於摩爾達維亞權貴戰爭,一場波蘭和奧斯曼帝國在摩爾達維亞地區上的長期戰爭。1621年,瓦迪斯瓦夫成為參與霍齊姆戰役的波蘭指揮官之一;對陣哈里發奧斯曼二世。據說他突然得了急病,但儘管如此他的思路依舊保持清晰,成功說服其他波蘭指揮官留在戰場繼續戰鬥。他的判斷是正確的,最後這場戰役以雙方簽署和平條約告終,一切又恢復了奧斯曼入侵前的原狀。這則和平條約也在國際上給與瓦迪斯瓦夫“基督教信念的保衛者”的美名。
1624年,國王齊格蒙特決定讓瓦迪斯瓦夫跟他的同輩一樣,去西歐旅行考察。出於安全原因,瓦迪斯瓦夫化名斯諾普科夫斯基(來自波蘭語中的麥束“Snopek”,是瓦薩王室王徽的組成元素之一)。在這次旅途中(1624年-1625年),他與阿爾布雷赫特·斯坦尼斯瓦夫·拉齊維烏和其他知名度稍差的侍臣同行。他的第一站是弗羅茨瓦夫(布列斯勞),之後他們來到慕尼黑,在那裡他會見了巴伐利亞選帝侯馬克西米連一世。在布魯塞爾他與西班牙公主伊莎貝拉·克拉拉·尤金妮婭見面,並於安特衛普魯本斯會面。在布雷達,他會見了安布羅西奧·斯皮諾拉。 在與斯皮諾拉侯爵在一起時,西歐的軍事技術留給了瓦迪斯瓦夫很深的印象;這可以在他成為國王時體現出來:軍事事務對他來說,永遠是首要的。他雖沒有軍事天賦,也不如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爾斯基之類的其他聯邦當代指揮官那樣有軍事才能,但他還是自詡為非常精幹的指揮官。在羅馬,他受到了烏爾班八世的歡迎,並祝賀他戰勝了奧斯曼人。當他來到佛羅倫斯時,那裡優美的歌劇留給他非常深刻的印象,讓他決定把這種高雅的藝術形式帶到之前對此一無所知的聯邦。在熱那亞威尼斯,他被當地造船廠里的景象深深震撼了,讓他後來嘗試組建波蘭立陶宛聯邦海軍。回到波蘭後的1626年到1629年,他一直在波瑞戰爭最後階段中和瑞典進行戰爭。

國王

政策

起初,瓦迪斯瓦夫並不想與哈布斯堡王室有更深層次關係。1633年他保證會公平對待新教徒和東正教徒,並強迫阿爾布雷赫特·斯坦尼斯瓦夫·拉齊維烏(天主教徒)簽署法令,強迫他為新教徒提供聯邦政府中的關鍵職位。在1633年(或1635年)提名克雷什托夫·拉齊維烏(加爾文教徒)為立陶宛大指揮官。但在新教徒貴族阻止他與以新教徒為主的瑞典發動戰爭後,在1635年於什圖姆斯卡-維希條約中,恢復了在他父親時期就存在的聯邦與哈布斯堡王朝的聯盟關係。瓦迪斯瓦夫四世通過成為金羊毛騎士團的一員,來表明他對哈布斯堡王朝的忠誠。

婚姻

瓦迪斯瓦夫結果兩次婚。從1634年初,甚至早在1633年末,瓦迪斯瓦夫就向教皇烏爾班八世要求允許與新教公主結婚,但教皇立即拒絕了。教皇這么快的回應速度被瓦迪斯瓦夫視作對他的侮辱。1634年初,瓦迪斯瓦夫委與亞歷山大·普熱普科夫斯基一個秘密任務,將他派往英王查理一世那裡。使節與英王一起討論瓦迪斯瓦夫的婚姻計畫,並要英國幫忙重建波蘭艦隊。1635年3月19號的參議院會議中商討了國王的婚姻計畫,但該次會議只有四名主教出席,並且只得到了其中一位的支持。也有其它檔案論及瓦迪斯瓦夫與帕拉丁公主(又名波西米亞的伊莉莎白,“冬王”帕拉丁選帝侯腓特烈五世之女)。但是,在1625年與瑞典的和談中,他被騙了——被大多數為新教徒的波蘭權貴和貴族、被新教徒的瑞典人,以及被反對出現新的波瑞戰爭的其他君主及其代表人所欺騙了。而這場新的戰爭卻又是瓦迪斯瓦夫所迫切期待的,因此他改變了與新教徒結婚的想法,決定尋求天主教派別的支持,特別是奧地利哈布斯堡皇朝的支持。
瓦迪斯瓦夫也曾在1636年考慮與波蘭強勢權貴家族維希尼奧維茨基家族的一名成員安娜·維希尼奧維茨卡(米哈烏·維希尼奧維茨基之女,耶蕾米·維希尼奧維茨基的姊妹)結婚。雖然瓦迪斯瓦夫強烈支持這樁婚事,但是這場婚姻遭到了瑟姆的拒絕。安娜最終於1636年與澤比格涅夫·費爾雷伊結婚,這樁婚姻維持到1638年。

瓦迪斯瓦夫·瓦薩1639瓦迪斯瓦夫·瓦薩1639
斐迪南二世皇帝對瓦迪斯瓦夫的終生大事的建議於1636年春傳到華沙,他建議瓦迪斯瓦夫與塞西莉亞·勒娜特女大公(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斐迪南三世之妹)結婚。國王的親信,神父瓦勒里安(方濟各會成員)與省總督卡斯佩爾·登荷夫在1636年10月26日到達雷根斯堡(波蘭語:Ratyzbona),來表達瓦迪斯瓦夫對這樁婚事的支持,並進行協商。他們同意支付100000茲羅提來作為女大公的嫁妝,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同意為齊格蒙特三世的兩位妻子安娜和康絲坦茨提供嫁妝。此外,瓦迪斯瓦夫之子和塞西莉亞·勒娜特還得到了西里西亞的奧波萊公國和拉奇布日公國。但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前,斐迪南二世逝世,斐迪南三世從瓦迪斯瓦夫之子那裡收回了西里西亞公國。而波西米亞的特熱邦則被明確寫入嫁妝列表。1637年,瓦迪斯瓦夫與塞西莉亞·勒娜特正式結為夫妻。
在塞西莉亞於1644年去世後,他於1646年與法國公主內維爾親王卡羅爾一世·貢扎嘉之女,盧德維卡·瑪利亞·貢扎嘉·德·內維爾結婚。由於他沒有後代,他的王位由他的同父異母兄弟約翰二世·卡齊米日繼承。建樹

瓦迪斯瓦夫四世在他父親死後幾個月後的1632年11月8日被選為波蘭國王,並於翌年2月5日加冕。俄國沙皇米哈伊爾一世試圖利用波蘭國王逝世後可能出現的動亂,向聯邦發起進攻。一支莫斯科軍隊(兵力大約34500人)在1632年10月越過聯邦東部邊界,發起對斯摩棱斯克的圍攻(斯摩棱斯克在德米特里戰爭末由俄羅斯割讓給波蘭)。在斯摩棱斯克戰爭中,瓦迪斯瓦夫於1633年9月成功突圍後,反而包圍俄軍,而俄軍在1634年3月1日被迫投降。最後雙方簽署對波蘭有利的波爾亞諾夫和約,維持戰前狀態。莫斯科也同意支付20000盧布的賠款,讓瓦迪斯瓦夫以放棄俄羅斯皇位,歸還在德米特里戰爭後,一直歸聯邦所有的沙皇王權標誌做交換。這場戰爭也處在瓦迪斯瓦夫開始對聯邦軍隊現代化,強調現代步兵炮兵的時候。
斯摩棱斯克戰爭後,聯邦受到了南方奧斯曼帝國的威脅。在從1633年到1634年的土波戰爭中,瓦迪斯瓦夫將聯邦軍隊移到莫斯科南部邊界,強迫土耳其人與他達成協定。在最終的條約中,兩國同意重新遏制哥薩克人韃靼人對兩國邊界的突襲,共同享有對摩爾達維亞瓦拉幾亞的宗主權(即共管上述兩國)。
在南方的戰事結束後,聯邦又受到了北方的威脅。因參與三十年戰爭而國力衰弱的瑞典在1635年同意簽署斯圖赫姆斯多爾夫休戰協定(亦被稱為什圖姆斯卡-維希條約),這項協定在邊界上對聯邦有利。
國王作為天主教徒,在宗教方面非常寬容,且不支持反宗教改革中的更具侵略性的政策。在列國因此發生衝突時,他經常充當反對其他國家的一個虔誠者,用作保衛自身權力的手段,這也體現出他是他這個時代最寬容的國王之一。

贊助

瓦迪斯瓦夫也是藝術和音樂行業的贊助人。他贊助了很多位音樂家,在華沙城堡建造了第一座圓形露天劇場,在他的統治時期中,這座劇場上演了很多歌劇和芭蕾舞劇。他被認為是帶給波蘭很多風格的歌劇的人。他也收藏各幅畫作,投資修在各種裝飾性建築;其中他贊助的最著名的建築是他父親的紀念碑,齊格蒙特紀念柱,成為了華沙和其兩座宮殿,卡扎諾夫斯基宮和卡齊米日宮的地標。瓦迪斯瓦夫收集了很多義大利和弗蘭德斯的巴洛克風格的畫作,其中很多在他死後的戰爭中遺失了。
瓦迪斯瓦夫所贊助的知名畫家包括托馬索·多拉貝拉、彼得·丹柯爾特·德·里耶和威廉·洪迪厄斯。

失敗

瓦迪斯瓦夫使用瑞典國王的頭銜,雖然他從生到死都未真正統治瑞典,也從未到過這個國家。他試圖重奪瑞典王位,但和他父親一樣,也是毫無結果。
瓦迪斯瓦夫因他的奢侈而招致批評;他揮金如土,所花的錢比宮廷金庫里的錢還要多。他還對自己的朝臣慷慨有加,以至宮廷以外的人覺得那些朝臣是在詐取國王的財產。
在內政方面,他試圖加強君主的權力,但是這樣的集權行為必然會遭致重視自身的獨立性和民主權力的貴族們的阻撓。瓦迪斯瓦夫因瑟姆極力限制自己的權力和自己的家族野心,而要連續忍受這些困難的苦。貴族們視瓦迪斯瓦夫的軍事抱負為在戰爭中集權的嘗試,因此瑟姆強烈反對他發起戰爭的建議(比如說,瓦迪斯瓦夫在1635年試圖與瑞典開戰,但被拒;在1646年試圖與土耳其人開戰,也被拒),並經常通過拒絕為戰爭籌款,扣押其宣戰書來阻撓。同樣,瓦迪斯瓦夫的外交野心也很少能實現,他在三十年戰爭中對交戰中的日耳曼人和斯堪的納維亞人的調停嘗試便化為烏有,他對哈布斯堡王室的支持也沒有回報。他試圖組建波蘭立陶宛聯邦海軍來保衛波羅的海海域,但這個計畫未能成功。儘管他支持宗教寬容,但他未能在因布列斯特聯盟而引發的衝突中作出決定。
1638年,瓦迪斯瓦夫提議讓母親和齊格蒙特三世的第二位妻子還沒償還的嫁妝由奧波萊-拉奇布日公國保管。1642年他提議將他的瑞典王位讓給哈布斯堡王室,用西里西亞做交換。盧多維科·凡托尼在1644年夏給維也納提供這樣的建議,用瓦迪斯瓦夫在波西米亞特熱邦地區的收入來交換奧波萊-拉奇布日公國和特申公國。1645年初,瓦迪斯瓦夫再也受不了維也納宮廷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延了,對皇帝駐華沙使節馬克西米連·迪特里希斯泰因稱,波蘭將與瑞典合作——這是很明顯的威脅(瓦迪斯瓦夫將會在瑞典的幫助下奪取西里西亞,並與皇帝為敵),事實上瑞軍將領倫納特·托爾斯藤森在揚科夫戰役中擊敗了皇帝,巴伐利亞與薩克森的軍隊,並開始進軍維也納。現在皇帝準備再談判一次,在1645年4月派遣約翰尼斯·普茨·馮·阿德勒頓到華沙,並給了他很大的權力,將奧波萊-拉奇布日公國的統治權轉交給瓦迪斯瓦夫和塞西莉亞·勒娜特之子,齊格蒙特·卡齊米日,作為世襲采邑。這次協商最終以哈布斯堡的勝利,和波蘭的失敗而告終。公國不被作為世襲采邑,而只有僅僅50年保管期,且其主人還要向波西米亞國王稱臣(而非波蘭國王),但是作為豁免,瓦迪斯瓦夫依然能統治這個公國,直到他的兒子成年。此外瓦迪斯瓦夫允諾借給皇帝1100000茲羅提(皇帝依然沒有支付給三個人嫁妝)。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瓦迪斯瓦夫非常有野心,希望通過征服各地取得大名聲,在他的最後幾年,他甚至計畫讓哥薩克惹怒土耳其人,讓他們進攻波蘭,這樣他的軍事領導才能就會變得不可缺少。在各個時期,他都把他的目標放在重奪瑞典王位,奪取俄羅斯皇位,甚至放在占領整個奧斯曼帝國上了。他經常能勸說焦躁不安的哥薩克假如他一方,但卻得不到貴族和外國盟友(譬如哈布斯堡王朝)的支持,他經常在這些方面失敗,經常引發不必要的邊界衝突,削弱聯邦的實力,因此這個國家最終被它的鄰國瓜分。
一些波蘭歷史學家稱瓦迪斯瓦夫脾氣暴躁,在他發火時,經常不惜一切代價地去復仇。例如,在新教徒貴族阻止他在1635年向瑞典開戰時,他便轉回親哈布斯堡路線,提供給他們軍事幫助,並與女大公塞西莉亞·勒娜特結婚。他有很多計畫(家族的,私人的,關於戰爭的,領土擴張的:重奪西里西亞、因弗蘭提(利沃尼亞)、吞併普魯士公國、建立自己世襲的公爵國等),其中一些成功了,但其他的或因為運氣不好,或因為客觀因素而最終讓他一無所獲。
瓦迪斯瓦夫於1648年逝世。他的心臟和內臟被葬在維爾紐斯主教座堂的聖卡齊米日附屬教堂。他兒子死後一年正是赫梅利尼茨基起義和大洪水時代的前夕。他未能實現征服各地的夢想,也未能改革聯邦的政治制度。他試圖避免聯邦牽扯進血腥的三十年戰爭,但是他的影響也會終結聯邦的黃金時代。哥薩克因為瓦迪斯瓦夫給他們的承諾未變成事實而憤怒,開始了他們對波蘭統治的最大反抗,而這也會得到瑞典入侵者的利用。

影響和紀念

在他逝世幾年後,莫斯科的一項外交任務就是將記錄瓦迪斯瓦夫在1633年至1634年間的斯摩棱斯克戰爭中的勝利的出版物集中起來,一起燒掉。最終,在引起巨大爭議的情況下,他們的目標實現了。波蘭歷史學家馬切伊·羅薩拉克記錄到:“在瓦迪斯瓦夫四世的統治下,這樣恥辱的事情永遠不會發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