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瓜灰霉病

瓠瓜灰霉病

瓠瓜灰霉病主要侵害幼瓜、葉和莖蔓。防治方法有推廣高畦覆地膜或滴灌栽培法,生長前期及發病後,適當控制澆水。及時摘除病葉、病花、病果及黃葉。

基本信息

簡介

瓠瓜灰霉病瓠瓜灰霉病
瓠瓜灰霉病主要為害花和幼瓜。先侵染花,多從開敗的雌花侵入,致花瓣枯萎、腐爛,而後向幼瓜擴展,致臍部呈水漬狀,病部褪色,表面密生霉層。

病原

病原Colletotrichumlagenarium稱葫蘆科刺盤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盤聚生,初為埋生,紅褐色,後突破表皮呈黑褐色,剛毛散生於分生孢子盤中,暗褐色,頂端色淡,略尖,基部膨大,具2~3個橫隔。分生孢子梗無色,圓筒狀,單胞,長圓形。

主要症狀

該病主要危害幼瓜、葉和莖蔓。病菌多從開敗的雌花侵入,使花瓣腐爛,並長出淡灰褐色的霉層,近而向幼瓜擴展,致臍部水漬狀,幼花迅速變軟、萎縮、腐爛,表面密生霉層。葉片一般由脫落的爛化或病卷鬚附著在葉面引起發病,形成近圓形或不規則形大型輪紋病班,邊緣明顯,表面著生灰霉。爛瓜或爛花附著在莖蔓時,能引起莖蔓部的腐爛,嚴重時下部的節腐爛致蔓折斷,植株枯死。

發生規律

菌絲或分生孢子及菌核附著在病殘體上,或遺留在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隨氣流、雨水及農事操作進行傳播蔓延,結瓜期是該病侵染和爛瓜的高峰期。北方春季連陰天多,氣溫不高,棚內濕度大,結露持續時間長,放風不及時,發病重。

適宜感病環境

1、連作地、前茬病重、土壤存菌多;或地勢低洼積水,排水不良;或土質黏重,土壤偏酸;

2、氮肥施用過多,栽培過密,株、行間郁敝,通風透光差;

3、種子帶菌、育苗用的營養土帶菌、有機肥沒有充分腐熟或帶菌;

4、早春多雨或霉雨來早、氣候溫暖空氣濕度大;秋季多雨、多霧、重露或寒流來早時易發病;

5、大棚栽培的,往往為了保溫而不放風排濕,引起濕度過大的易發病。

6、感病生育盛期為開花和座果期。感病流行期為4—6月。

防治措施

物理防治

1、選用地勢高燥的田塊,並深溝高畦栽培,雨停不積水;
2、播種後用藥土做覆蓋土,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劑,這是防治病蟲的重要措施;
3、使用的有機肥要充分腐熟,並不得混有上茬本作物殘體;
4、水旱輪作、育苗的營養土要選用無菌土,用前曬三周以上;
5、選用抗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6、合理密植,及時去除病枝、病葉、病株,並帶出田外燒毀,病穴施藥或生石灰;
7、地膜覆蓋栽培,可防治土中病菌危害地上部植株。

化學防治

在發病前期至發病時可施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
65%甲硫·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45%噻菌靈懸浮劑1000~15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20%二氯異氰尿酸鈉可溶性粉劑800~1500倍液;
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40%嘧霉胺懸浮劑1000~1500倍液+50%滅菌丹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
40%雙胍辛烷苯基磺酸鹽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
1%長川黴素乳油100~300倍液+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對水噴霧防治,視病情隔7~10天噴1次。
發病普遍時可採用下列殺菌劑或配方進行防治:
25%啶菌惡唑乳油1000~2000倍液;
50%異菌脲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50%乙霉威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
50%煙醯胺水分散性粒劑1500~2500倍液+50%腐霉利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50%嘧菌環胺水分散粒劑1000~15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2%丙烷脒水劑500~800倍液+25%啶菌惡唑乳油1000—2000倍液;
對水噴霧防治,視病情隔5~7天噴1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