瓠瓜炭疽病

瓠瓜炭疽病

瓠瓜炭疽病是真菌性病害,葉、莖、瓜均可發病。防治措施有實行3年以上輪作。採用無病種子,無病土育苗等等。

基本信息

主要症狀

圖1圖1
瓠瓜炭疽病是由真菌引起的,、果實均可發病。葉片發病初期為淡黃色近圓形病斑,邊緣不明顯,病斑直徑5-20毫米,後期病斑中央易破裂,發病重時病斑病斑互相融合,引起葉片枯死。葉柄及莖發病,出現淡褐色梭形或條狀病斑。果實發病初期出現淡綠色水浸狀小點,後擴大為中間凹陷近圓形的深褐色病斑,有時表面溢出橙色膠狀物,引起病瓜腐爛。

典型症狀

葉片

圖2圖2
葉片發病葉片先出現淡黃色病斑,圓形,直徑5~20毫米,邊緣不清晰(圖1),後期中央破裂。

莖蔓和葉柄

發病時病斑為梭形,淡褐色。

果實

果實發病時先出現水浸狀小點,淡綠色(圖2),後發展為近圓形的深褐色病斑,中間凹陷,有時表面溢出橙色膠狀物(圖3)。

病原

圖3圖3
此病由真菌半知菌亞門葫蘆科刺盤孢Colletotrichumorbiculare侵染引起。病菌以菌絲體和擬菌核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或潛伏在種皮內越冬。翌年春季條件適宜時產生分生孢子盤,並產生大量的分生孢子,成為初侵染源。病菌藉助風雨、灌溉水、農事操作等傳播,引起再侵染。種子調運可造成遠距離傳播。

發生條件

田間發病適溫在20~27℃,病菌最適生長溫度24℃,空氣相對濕度大於95%,葉片有露珠時有利於發病,適宜的溫濕度潛育期僅需3天。土壤粘性、排水不良、偏施氮肥、保護地光照不足、通風不及時的瓜地發病重。浙江及長江中下游地區黃瓜炭疽病多在保護地栽培中發生,發病盛期在5~6月和9~10月。

發生時期

成株期以後均可發病。

危害部位

主要危害葉片和果實。

田間表現

1、葉片染病,病斑近圓形或圓形,初為水漬狀,後變為黃褐色,邊緣有黃色暈圈。

2、嚴重時,病斑相互連線呈不規則的大病斑,致葉片乾枯。

3、潮濕時,葉片上的病斑部位分泌出粉紅色的黏質物。

4、果實染病,初呈水漬狀暗綠色凹陷斑,凹陷處常龜裂。

5、潮濕時,在在果實病斑中部產生粉紅色黏稠物。

6、高溫、高濕是該病發生流行的主要因素。

7、當葉面結有大量水珠、吐水或葉面結露,病害易流行。8、氮肥過多、大水漫灌、通風不良、植株衰弱發病重。

防治要點

合理輪作

實行與非瓜類作物2~3年輪作,同時及時清除前茬作物殘留物,並對地表噴施消毒藥劑加新高脂膜800倍液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減少土壤病菌源。

選擇抗病品種

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加新高脂膜倍液浸種,後用清水沖洗後再播種;下種後及時對地面噴施新高脂膜保溫保溫,防治土壤結板,提高出苗率。

加強管理

實行高畦地膜覆蓋栽培,控制氮肥施用量,增施磷、鉀肥,農事操作要在露水消失後進行。嚴格控制田間濕度,同時在瓠瓜生長期噴施促花王3號抑制主梢旺長,促進花芽分化;並在開花前噴施壯瓜蒂靈增粗果蒂,強化營養輸送量,促進瓜體快速發育,瓜型漂亮是冬瓜高產優質。

藥劑防治

在發病初期應根據植保要求噴施25%施保克乳油1000~1500倍液、5%猛殺生乾懸浮劑600倍液等噴霧,每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注意藥劑交替使用可用;並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增強藥效,鞏固防治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