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瓜

蒲瓜

蒲瓜是中國常見的一種瓜類蔬菜,屬葫蘆科,南瓜族,具有清心熱、潤心肺、除煩渴、利小腸、利水消腫、通淋散結等功效。蒲瓜原產於熱帶亞洲、印度、北非,全株密生軟毛,具卷鬚,能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生長,葉互生,心形,細鋸齒緣,通常分為大葫蘆與小葫蘆,前者可做鮮食用而後者純為觀賞。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5~28度,15度以下或35度以上容易導致生育不良。蒲瓜依果型可分為7類,包括水壺蒲、杓子蒲、長扁蒲(瓠子)、葫蘆蒲(即葫蘆)、海豚蒲、球形蒲、疣廮蒲。原產於熱帶亞洲、印度、北非。

基本信息

蒲瓜

蒲瓜蒲瓜

名稱 :蒲瓜

別稱 :扁蒲、蒲仔、瓠子、匏仔、葫蘆

學名 :Lagenaria sciceraria

分布 :原產於熱帶亞洲、印度、北非

分類 :葫蘆科

品種 :依果型可分為7類,包括水壺蒲、杓子蒲、長扁蒲、葫蘆蒲、海豚蒲、球形蒲、疣廮蒲。

型態 :全株密生軟毛,具捲須,能匍匐地面或攀附他物生長,葉互生,心形,細鋸齒緣,同株雌雄異花,夜開性,通常在傍晚開花,翌日早晨凋謝,花冠白色。

食用方法

炒豬肝

蒲瓜蒲瓜

原料:蒲瓜一根,約500克,豬肝一盒約350克。紅辣椒一個,

蒜三瓣,鹽一勺,雞精一勺。料酒兩勺,油三勺,玉米粉一勺,胡椒粉少許,水500升。

做法:

1、將蒲瓜刨去皮,切片。豬肝也切片(不用太薄), 然後用料酒,半勺鹽,半勺雞精,玉米粉醃上十分鐘。辣椒,蒜瓣切片。

2、取一大鍋,放入450毫升的水,燒開,放入豬肝,滾半分鐘,撈出備用。

3、鍋下油,將辣椒蒜片放入炒香,加入蒲瓜,炒三分鐘,加小半碗水,煮5分鐘。

4、將豬肝下鍋,加鹽,雞精,胡椒粉。煮三分鐘,嘗一塊豬肝,熟了即可。

蒲瓜蛤蜊

蒲瓜蛤蜊蒲瓜蛤蜊

材料:蒲瓜400公克,蛤蜊150公克,薑絲6公克,

原味高湯1杯,鮮雞晶1/5小匙

做法:

1、瓜削皮切塊狀;蛤蜊吐砂,刷洗乾淨,備用;

2、將作法1的蒲瓜塊、薑絲入鍋煮至沸騰,放入鮮雞精調味;

3、於作法3中加入作法2的蛤蜊肉即完成。

蠶豆米燒

蠶豆米燒蒲瓜蠶豆米燒蒲瓜

材料:蒲瓜1個,蠶豆米適量,糖適量,醬油適量,生抽適量,

鹽,胡椒粉

做法:

1、蒲瓜去皮洗淨切成滾刀塊,蠶豆米洗淨備用。

2、鍋里熱油,放蠶豆和蒲瓜一起煸炒,然後放除了胡椒粉以外的所有調料,再加些水,燒至蒲瓜軟爛,蠶豆米開花時,再放胡椒粉,煸炒一小會即可。

小訣竅:1、蒲瓜要燒到軟爛才好吃,用揚州話就是“sun”(第二聲)。

藥用價值

蒲瓜蒲瓜

【性味功用】性平、滑,味甘,具有清心熱、潤心肺、除煩渴、利小腸、利水消腫、通淋散結等功效,適用

於消渴、煩熱、黃疸、水腫、熱毒瘡瘍、淋病、癰腫等症。

【宜忌】陽虛或脾胃虛寒泄瀉者不宜多食。

【本源】葫蘆科植物瓠子的果實。

【有效成分】每100克葫蘆瓜中含蛋白質0.7克,脂肪0.1克,碳水化合物2.8克,粗纖維0.8克,灰分0.5克,水分95.5克,鉀87毫克,鈣16毫克,磷15毫克,鐵0.5毫克,鋅0.14毫克,鈉0.6毫克,鎂7毫克,錳0.08毫克,銅0.04毫克,硒0.49微克,胡蘿蔔素40微克,維生素B1 0.02毫克,維生素B2 0.01毫克,尼克酸0.5毫克。

【養療便方】

1、消暑生津,

蒲瓜蒲瓜

蒲瓜(2張)清肝明目。取葫蘆瓜1~2個(約600克),夜來香花25克,先將葫蘆瓜洗淨,連皮切成厚塊;夜來香花去蒂,用鹽水洗淨;將葫蘆瓜、加入清水1500毫升,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半小時,再下夜來香花,調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2、治心煩失眠,口舌生瘡。取葫蘆瓜1~2個(約750克),燈芯花10扎,先將葫蘆瓜洗淨去蒂,切厚片;燈芯花洗淨;加入清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半個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3、利尿祛濕,治糖尿病。取鮮葫蘆瓜1~2個(約500克),玉米心、玉米須各50克,陳皮少許。先將葫蘆瓜洗淨削皮,切成塊狀;玉米心、玉米須、陳皮洗淨;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1000毫升,武火煮沸後,改用文火煲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及生油,即可食用。

植物文化

蒲瓜蒲瓜

古代文獻的記載里《詩·小雅》有“南有樛木,甘瓠累之”,《詩·邶風》“匏有苦葉,濟有涉深”,《論語·陽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國語·魯語》“苦瓠不材,於人共濟而已”。《說文解字》稱“匏”屬包部,“瓠”屬瓜部,而兩字互訓。“匏,瓠也,從包從夸聲。包取其可包藏物也。薄交切”,“瓠,匏也,從瓜夸聲。凡瓠之屬皆從瓠。胡誤切”。可見瓠有甘、苦兩種,而匏有味苦不能食者,瓠與匏若非所指相同,則必定有分類或種屬關係。後世諸家有以味別言之,如《詩集傳》“匏,瓠也。匏之苦者不可食,特可佩以渡水而已”;也有以形別言之,如《埤雅》“長而瘦小曰瓠,短頸大腹曰匏”。而《說文解字》並未加以區分,所以對其區別暫且存疑。古漢語以單音節為主體,通常一個文字就是一個詞語的書面形式,因此就上述植物史、文獻記載兩方面,無論是從外形、性狀、生產期、基本區分等各方考察,現代“蒲瓜”與當時的瓠、匏的特徵一致就絕非巧合了。

從語言的內部形式考察。《說文解字》“匏,從包從夸聲。薄交切”,“匏”中古為並母餚韻開口平聲,上古屬幽部,鄭張尚芳擬音為*bruu。而“夸”中古為溪母麻韻合口平聲,上古屬魚部,鄭張尚芳擬音為*kʰʷraa。幽部主元音為後高圓唇的[u],魚部主元音為前低非圓唇的[a],此兩元音與構成發舌面元音時舌頭在口腔中活動的極限,區別性也最大,不可能存在旁轉、對轉或旁對轉的押韻現象。而“包”依《說文解字》“象人裹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氣起於子……布交切”,即“胞”之初文,上古亦屬幽部,鄭張尚芳擬音作*pʰruu,與“匏”僅有聲紐的輕濁交替,韻母完全相同。筆者根據音韻知識認為許慎析“匏”從誇得聲當誤,“包”才是該字兼表義之音符。

蒲瓜蒲瓜

“包”篆體為,像懷未成形之子於器,無疑為子宮。文字形體直觀地反映了語詞所對應的客觀事物的形狀和功能。“包”的原生義應該是“胚胎”、“生育”,作為客觀事物的“匏”(即蒲瓜)因為擁有巨大的容量、為數眾多的種籽、酷似孕育胎兒的子宮形以及頑強的繁殖力、生命力同樣具有“繁殖、滋育”的聯想特徵。聞一多先生在其著名的《伏羲考》一文中就通過語音訓詁指出作為人類始祖的“伏羲”即“匏瓠”,女媧即是“匏瓜”,足見“匏”是基於“包”原生意義孳乳出的同源詞,其“語義共象”即“飽滿、繁殖、滋育”。又見“瓟”,《廣韻》作薄交切,平餚並。《楚辭·劉向<九嘆·憫命>》“莞芎棄於澤洲兮,瓟瓥蠹於筐簏”,王逸的注是“瓟,匏也”,此處可視為造字的另一種角度,取“包”之聲符,加之以“瓜”增加區別性特徵和類別歸屬。

作為有書面形式的文字,“匏”完成了語音的歷史演變。但是在方言中,或曰,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中,由於匏瓜是一種極常見的蔬菜而使記錄該物的詞語成了常用的基本辭彙。在缺乏書面形式制約的情況下,這種基本辭彙的語音常常具備傳統守舊的特點,即,語音演變的滯後性。在“匏”的讀音已迥異於古讀時,大家就採用了一個音近的字來加以記錄,再隨著漢語雙音節化的發展,昔者“匏”變成了今之“蒲瓜”。

栽培技術

選茬整地

蒲瓜蒲瓜

頂漿打壠,及時鎮壓保墒。移植壟為長口壟。壟寬9~13厘米,中間7~8條空壟也要打壟利於滅草。浸種、催芽

浸種、催芽

品種選用日本青皮葫蘆,用40℃溫水浸種12~24小時,撈出後用紗布包好甩乾,並嗑開浸好的甜葫蘆種子。用木槽或普通的盆子,墊一層消毒的鋸末或沙子,再墊上一層紗布,將浸好的種子均勻地放在紗布上,上面蓋上擰乾的新毛巾,蓋上蓋簾,蒙上棉被催芽,每天用新刷帚撣水2次。催芽溫度一般在25~28℃。要求每天撿出已出芽的種子,放在另外的盆里,置於室內陰涼的地方,控制芽的生長。

苗床播種

蒲瓜蒲瓜

1、苗床準備。苗床底墊8~10厘米馬糞或碎草,上面鋪一層土,踩平。同時用70%的0.3~0.6克/平方米敵可松可濕性粉劑消毒,同時扣棚。待播完種子後,在苗床上再扣小棚。

2、營養土準備。選擇沒有使用過普施特、豆磺隆等除草劑的土壤,並篩好,與篩好的腐熟農家肥按7∶2比例混拌。

3、裝袋播種。將營養土裝入10厘米×15厘米的塑膠袋中,並在塑膠袋底1/3處放入20~30粒二銨作底肥,裝滿墩實,並將營養袋底角剪開或者在底部扎孔徑為8~10毫米的眼2~4個以便透水。播種時間根據當地的季節為準。用木棒在營養袋中間扎3~4厘米深的眼,將催好芽的種子,芽眼朝下放好,復完土後進行一次澆水。

苗床管理

適當澆水,不能過澇;防治鼠害、蟲害,可用辛硫磷、敵百蟲拌麥麩子(毒餌)均可;及時鋤草,噴施葉面肥;在真葉長到3~4片時開始定心,防止徒長;苗床適宜溫度25~28℃,夜間不低於15℃。一般苗齡35~40天,栽前5~7天煉苗。

適時移栽

1、挖大穴。移栽前挖20厘米×20厘米大穴,株距1.3~1.6米,畝保苗80~100株左右,每穴施5~7.5公斤農家肥和100~250克化肥(二銨、鉀肥、鎂粉比例為3∶1∶1)做底肥。

2、人工移栽。移栽前把營養袋澆足水,將苗移植穴中,蓋土,並澆足水。同時復膜,摳眼放苗。也可選擇雙膜移栽,即移栽後加蓋拱膜。

田間管理

1、人工鋤草,及時防治病蟲害。

蒲瓜蒲瓜

2、結合追肥耮平空壟並鋪草。每平方米用稻草或麥秸1公斤左右,防止草荒。在主蔓長到50厘米左右時,最好結合灌水,每株追施尿素100~250克,追肥不要距主根太近,防止燒根。不要將尿素散落於葉面上,防止燒葉。

3、順蔓,掐尖,打杈,人工授粉。順蔓,每株留兩個主蔓。兩條主蔓均橫向擺在空壟上,可培一次定向土。掐尖,一級分杈,長到3片葉時,開始掐尖,看住並掐調二、三級分杈,主蔓掐尖在8月23日以後。人工授粉,一般甜葫蘆每天上午打杈,掐尖,下午16時開始授粉,過了處暑以後就可停止授粉,一般兩條主蔓結瓜6~8個。

採收

8月上旬開始逐漸採收,即第一茬瓜長到7~9公斤左右,原則頭一天採收,第二天先削掉瓜皮,再削瓜條。

在8月到9月份,基本上是9月份葫蘆長成近似白色,表皮上的毛沒有了,但是還是比較沉的時候就可以採摘了,不然的話如果蔓枯黃了,葫蘆就有可能掉下來砸壞了。採下來後還要風乾,這樣大半年的豐收果實就是你的了。

蒲瓜食療作用

蒲瓜性平,味甘淡;入肺、脾、腎經;

具有利水消腫,止渴除煩,通淋散結的功效;

主治水腫腹水,煩熱口渴,瘡毒,黃疸,淋病,癰腫等病症。

蒲瓜可以做的美味菜餚有:番茄樹幹蒲瓜湯、蒲瓜瘦肉海米鮮湯、家燒蒲瓜、蒲瓜絲餅等

蒲瓜美味佳肴蒲瓜美味佳肴

營養分析

蒲瓜和葫蘆瓜對機體的生長發育和維持機體的生理功能均有一定的作用,但與其他蔬菜相比,其營養價值較低。不過它們都含有一種乾攏素的誘生劑,可刺激機體產生乾攏素,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發揮抗病毒和腫瘤和作用。因此,蒲瓜和葫蘆瓜一樣,宜於一般人食用。

相關條目

用途 :通常分為大葫蘆與小葫蘆,前者可做鮮食用而後者純為觀賞

花期 :全年均有生產,5~10月盛產期,10~3月淡產

管理 :性喜高溫,生育適溫25~28度,15度以下或35度以上容易導致生育不良。

施肥 :以富含腐植質之砂質土壤為佳,排水、日照需良好

繁殖 :可用播種法繁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