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蔞丸

瓜蔞丸,中藥方劑,用於初病脫肛,鼻樑青脈,唇白,齒根焦黃,久病兩頰光,眉赤,唇焦,多啼哭。

基本信息

方劑名稱

瓜蔞丸  

《濟陽綱目》卷三十三

處方

瓜蔞根(薄切,用人乳汁拌蒸,竹瀝拌曬)。

製法

上為末,煉蜜為丸。

功能主治

三消。

用法用量

如彈子大,噙化;或丸如綠豆大,每服100丸,米飲下。

摘錄

《濟陽綱目》卷三十三 

《普濟方》卷三十三

處方

瓜蔞根2兩,澤瀉2兩,土瓜根2兩。

製法

上為末,以牛膝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男子尿精。

用法用量

每次服30丸,食前服。

摘錄

《普濟方》卷三十三 

《丹溪治法心要》卷二

別名

瓜蔞實丸

處方

瓜蔞仁半夏山楂神曲各等分。

製法

上為末,以瓜蔞水為丸。

功能主治

食積,痰壅滯喘。

用法用量

瓜蔞實丸(《杏苑》四卷)。

摘錄

《丹溪治法心要》卷二  

《脈因證治》卷上

處方

瓜蔞子、枳實陳皮

功能主治

胸痞或脅下逆搶心。

用法用量

取瓜蔞皮稷末熬為丸服。胸痞切痛,加梔子燒存性,附子炮各2兩。

摘錄

《脈因證治》卷上  

《得效》卷十二

別名

栝樓丸

處方

黃瓜蔞1個,白礬半兩。

製法

上將白礬入瓜蔞內,固濟,火煅為末,米糊為丸。

功能主治

初病脫肛,鼻樑青脈,唇白,齒根焦黃,久病兩頰光,眉赤,唇焦,多啼哭。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米湯送下。

摘錄

《得效》卷十二  

《醫林纂要》卷七

處方

瓜蔞1枚(用面包裹煨熟,去面用),百部4兩,麻黃2兩,黃芩1兩,杏仁1兩。

製法

上為末,搗瓜蔞為丸。

功能主治

積年哮喘,偶觸清寒即發。此有寒痰宿積於肺而胃氣方實盛,故和緩則相安,更遇外寒觸之,則陽氣鬱而忿爭,積寒並發,氣促而喘矣,此病小兒多有之者,不時喘咳,身有微熱。

用法用量

清晨服。

各家論述

瓜蔞甘寒滑潤,性質輕浮,入肺能盪肺中之積熱沉寒,此用面裹煨之者,殺其寒而資其潤,且麥本金谷,亦能補肺而潤燥也;百部苦甘溫,功專入肺,以去沉寒宿冷;麻黃以祛肺寒,非此不澈;黃芩以泄肺火,清膈熱;杏仁破結痰,潤心肺,降逆氣。

摘錄

《醫林纂要》卷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