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崖縱隊

瓊崖縱隊

瓊崖縱隊是中國共產黨在海南島領導的一支人民武裝,是以1927年9月海南島農民起義隊伍為基礎組建的。在抗日戰爭時期,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沉重的打擊了海南島的日偽軍。至抗戰勝利,縱隊發展到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島五分之三的地區。瓊崖縱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靠海南島各族人民,艱苦奮戰23年,革命紅旗始終不倒,最後配合野戰軍取得了解放全島的偉大勝利,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隨即開展整風運動,進行軍政訓練,增強了戰鬥力,為爾後開創新的鬥爭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礎,瓊崖縱隊為了加速海南島的解放,於1948年9月至1949年7月,集中主力向國民黨軍發動了秋、春、夏季攻勢,殲滅4900餘人,繳獲迫擊炮9門、轉重機槍130多挺、長短槍2400餘支,解放了昌江、感恩縣城和石碌鐵礦,瓊崖縱隊發展到1.5萬人。

基本信息

抗戰時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瓊崖特委根據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與國民黨當局經過一年多的談判,達成了團結杭日的協定,並於1938年12月5日在瓊山縣雲龍圩將瓊崖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以下簡稱獨立隊),馮白駒任隊長。改編時約300人,編為3箇中隊。

1939年2月10日,日軍以台灣混成旅團一部,在海軍的支援下。在海南島北部的天尾港登入,迅即占領海口、瓊山、定安、文昌等地。14日,日軍又以第五艦隊一部,在海南島南部的三亞港登入,迅即占領三亞、榆林等地。爾後,日軍南北對進,海南全島遂告淪陷。國民黨守軍保全第十五團等部退入五指山區。

瓊崖縱隊女戰士瓊崖縱隊女戰士

日軍登入時,剛改編的獨立隊在國民黨軍撤退的情況下,毅然開赴南渡江的重要渡口潭口,冒著敵機的猛烈轟炸,構築工事,阻擊日軍渡江。獨立隊的這一行動,在人民民眾中產生了良好的政治影響。此後,獨立隊以第一中隊在瓊山縣的雲龍、道崇、三江、豐演,以第二、第三中隊在瓊山縣的鹹來、樹德和文昌縣的大昌等地,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發動民眾,擴大武裝。不久,與國民黨當局聯合成立了瓊崖戰時黨政處,頒布了《動員委員會組織條例》,在部分縣、鄉成立了保衛瓊崖動員委員會。由於這一時期瓊崖地區的國共合作較好,瓊崖抗戰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局面。各地的農民抗日協會、青年抗日協會、婦女抗日協會等抗日組織紛紛成立;許多失散的國民黨軍政人員要求獨立隊收編,共同抗日;不少國民黨軍隊和行政機關要求獨立隊派員協助加強政治工作,整頓組織;而獨立隊本身也迅速發展到1000餘人。為了適應部隊迅速發展的形勢,1939年3月,中共瓊崖特委將獨立隊改稱獨立總隊,由馮白駒任總隊長,下編3個大隊。

獨立總隊成立後,中共瓊崖特委和總隊部即以第一、第二大隊於瓊山、文昌地區,以第三大隊于澄邁、臨高、儋縣、昌江、感恩地區,開展游擊戰爭。1939年3月中旬,第一大隊在瓊(山)文(昌)公路幹線上的羅牛橋伏擊日軍的運輸車輛,擊毀汽車1輛,殲日軍大佐指揮官以下20餘人。5月,第二大隊在海口市郊長村橋附近伏擊修路的日軍,繳槍7支。6月,第一大隊化裝潛入文昌縣城,襲擊日軍北門哨所,殲日軍數人。日軍遭獨立總隊連續打擊後,出動1000餘人對瓊(山)文(昌)地區進行“掃蕩”。為牽制敵人,獨立總隊以第二大隊一部西渡南渡江,迸至瓊山縣龍塘、十字路、龍橋、府城和海口郊區活動,威脅敵心臟地區,並將游擊戰爭發展到海南島西部地區。從1939年2月至年底,第一、第二大隊在瓊文地區作戰70餘次,殲日軍800餘人,開闢了瓊崖抗日根據地。

抗戰時期出沒於叢林中的瓊崖獨立總隊戰士抗戰時期出沒於叢林中的瓊崖獨立總隊戰士

為了發展海南島西部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獨立總隊第三大隊於1939年冬組織了圍困那大日軍據點的戰鬥。那大位於海南島西北部,是情縣、臨高、昌江、感恩、白沙五縣的交通樞紐,駐有日軍100餘人及偽軍1箇中隊,獨立總隊第三大隊決定聯合國民黨地方當局和動員民眾,採取圍困戰術將日軍擠走。戰前,在獨立總隊第三大隊的主持下,召開了陶江、南豐等8個鄉和游擊隊負責人會議,成立圍困那大行動委員會指揮部,在國民黨儋縣縣長和各鄉行政人員的支持下,組織工作隊深入民眾,建立各種圍困組織,參加圍困的有武裝人員400餘人,民眾2000餘人。10月下旬,圍困戰鬥發起,第三大隊以兩個中隊及部分地方游擊武裝對那大之敵連續進行襲擾,以部分武裝人員帶領民眾在那大外圍嚴密警戒,切斷那大之敵與外界的一切聯繫。至11月初,那大之敵因給養斷絕,孤立無援,被迫乘夜暗突圍向儋縣縣城逃竄。第三大隊進入那大後,未及逃跑的偽軍1箇中隊全部就俘,繳槍60餘支。那大戰鬥的勝利,促進了海南島西部地區抗日游擊戰爭的開展。

為了發展海南島西部地區的抗日游擊戰爭,中共瓊崖特委於1939年12月決定將特委和總隊部轉移到臨高、儋縣、白沙交界的紗帽嶺地區,建立以那大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1939年1月下旬,特委及總隊領導機關率特務大隊向紗帽嶺地區轉移。2月中旬,轉移部隊抵達美合地區時,那大鎮已被日軍重新占領,特委及總隊機關不能繼續西進,於是決定留在美合地區創建根據地。

瓊崖縱隊歷史照片瓊崖縱隊歷史照片

美合位於澄邁縣東南部山區,是控制屯昌、澄邁、臨高、儋縣的要地。獨立總隊進至美合後,迅速控制了美合周圍的仁興、南坤等鄉,並建立了100餘人的民兵。與此同時,在儋縣、昌江、臨高等縣成立了第四大隊和第五大隊。同年夏,在美合建立了幹部學校。9月,中共中央派莊田、李振亞抵瓊崖,加強了獨立總隊的領導和指揮。接著,整編了部隊,統一編成2個支隊,1個特務大隊和1個獨立大隊(亦稱第四大隊),共3000餘人。同時,充實了總隊領導機關,由馮白駒任總隊長兼政治委員,莊田任副總隊長,李振亞任參謀長,王業喜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指示瓊崖特委:海南島應作長期抗戰的打算,應以全島為目標,大力發展黨和武裝,開展民運工作,不顧國民黨的任何阻礙,堅決組織全島人民的抗日鬥爭。要自力更生,把瓊島創造為爭取900萬南洋華僑的中心根據地。中共中央的指示,指明了海南島抗日游擊戰爭的發展方向。

獨立總隊的迅速發展壯大,引起了海南島國民黨當局的恐懼。從1939年下半年起,國民黨就不斷製造藉口,限制獨立總隊的發展。獨立總隊始終以大局為重,據理交涉。但國民黨地方當局不僅不聽獨立總隊團結抗戰的勸告,反而於1940年11月7日,以保全第七團及部分地方武裝共3000餘人向美合根據地發起進攻。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獨立總隊被迫撤出美合,向瓊山、文昌地區轉移,於1941年1月進至瓊山縣樹德鄉。3月。國民黨軍保全第七團再次向獨立總隊發動進攻,獨立總隊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堅決實行自衛反擊,殲頑軍一部於羅蓬坡。6月,獨立總隊又粉碎頑軍3000餘人對瓊山文昌根據地的進攻。在反擊頑軍進攻的同時,獨立總隊於7月以兩個支隊的兵力襲擊日軍美德村據點,擊毀日軍軍車2輛,殲日軍60餘人,繳獲機槍2挺,長短槍20餘支。此後,第一、第二支隊向瓊山縣甲子鄉挺進,繼續鞏固和擴大瓊文根據地。

瓊崖縱隊對敵作戰瓊崖縱隊對敵作戰

自1939年2月日軍登入海南島至太平洋戰爭爆發,中國共產黨在海南島積極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獨立自主地開展游擊戰爭,先後在瓊(山)文(昌),樂(會)萬(寧)、澄(邁)臨(高)地區建立了根據地。1941年5月至11月,相繼成立了樂萬、文昌、澄(邁)臨(高)抗日民主政府或辦事處和瓊崖東北抗日民主政府,獨立總隊也由原來的300多人發展到3500餘人。此外,還在許多縣、區、鄉建立了民眾性的抗日組織,其成員達5萬多人,從而使海南島的抗日游擊戰爭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局面。

1943年夏,總隊領導機關轉移到澄邁縣,挫敗日、偽軍的“蠶食”、“掃蕩”。1944年秋,獨立總隊改編為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1945年7月初,建立起白沙抗日根據地,繼而對日、偽軍實施反攻。

在抗日戰爭時期,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沉重的打擊了海南島的日偽軍。至抗戰勝利,縱隊發展到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島五分之三的地區。

抗戰經歷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中共瓊崖特委與瓊崖國民黨當局達成協定,於1938年12月將瓊崖工農紅軍改編為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馮白駒任隊長。1939年2月,日軍侵入海南島,獨立隊積極組織游擊作戰。3月,擴編為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獨立隊總隊,建立了瓊文根據地。同年10月,獨立總隊與中共中央及中共廣東省委溝通無線電聯絡。1940年2月,獨立總隊建立美合抗日根據地。9月,部隊恢復政治委員制度,馮白駒任總隊長兼政治委員。12月中旬,國民黨軍突襲美合根據地。1941年1月,獨立總隊轉移出美合根據地,後與中共中央及中共廣東省委中斷聯繫。1943年夏,總隊領導機關轉移到澄邁縣,挫敗日、偽軍的“蠶食”、“掃蕩”。1944年秋,獨立總隊改編為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1945年7月初,建立起白沙抗日根據地,繼而對日、偽軍實施反攻。

1946年春,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改稱廣東省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2月,國民黨軍進行“清剿”,獨立縱隊主力撤出白沙。9月,獨立縱隊恢復與中共中央無線電聯絡。1947年10月解放白沙全境,建立了五指山根據地,並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決定,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馮白駒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從1948年9月至1949年夏,瓊崖縱隊集中主力向瓊崖國民黨軍發動三次攻勢,進一步擴大和鞏固了根據地。1949年秋,國民黨軍進行“清剿”,瓊崖縱隊遂轉入反“清剿”作戰。12月,瓊崖縱隊遵照中共中央軍委指示,集中全力做好接應渡海登入作戰的準備。1950年3月,先後四次接應第四野戰軍渡海作戰兵團2個加強營和2個加強團偷渡登入。4月,瓊崖縱隊接應渡海作戰兵團主力強渡登入,配合野戰軍追殲國民黨軍,於5月1日解放全海南島。7月,瓊崖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區,隸屬中南軍區。

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積極策劃內戰,1945年10月調第46軍到海南島。次年2月,第46軍集中主力並糾集保全團隊和地主武裝共 3萬多人對五指山進行“清剿”。此時,縱隊改稱廣東省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為了保存力量,部隊撤出白沙,靈活運用游擊戰術與敵周鏇,積極尋機反擊,經數月作戰,取得了反“清剿”的勝利。9~11月,國民黨46軍撤出海南島後又派 5個保全總隊繼續“清剿”,也被瓊崖獨立縱隊擊退。此時,瓊崖獨立縱隊與中共中央恢復了電台聯繫,並根據中共中央關於重新開闢根據地,堅持長期鬥爭的指示,於1947年初,獨立縱隊領導機關及主力一部轉至海南島南部,相繼解放保亭、樂東縣,建立了五指山中心根據地。為了適應新的鬥爭形勢,同年10月,獨立縱隊召開全軍代表大會,總結過去鬥爭的經驗教訓,研究了瓊崖縱隊的建設和以後的鬥爭方針。大會根據中共中央軍委命令,將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馮白駒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振亞、吳克之任副司令員,黃康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馬白山任參謀長。 下轄第1、第3、第5總隊和一個獨立支隊,總兵力8000餘人。隨即開展整風運動,進行軍政訓練,增強了戰鬥力,為爾後開創新的鬥爭局面打下良好的基礎,瓊崖縱隊為了加速海南島的解放,於1948年9月至1949年7月,集中主力向國民黨軍發動了秋、春、夏季攻勢,殲滅4900餘人,繳獲迫擊炮9門、轉重機槍130多挺、長短槍2400餘支,解放了昌江、感恩縣城和石碌鐵礦,瓊崖縱隊發展到1.5萬人。1949年秋,國民黨軍一部先後從大陸退據海南島,瓊崖縱隊遂轉入保衛五指山中心根據地的反“清剿”鬥爭。12月,瓊崖縱隊遵照中共中央關於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解放海南島的指示,在動員島上軍民迎接主力部隊渡海登入的同時,還派出部分幹部,帶領一批船工和船隻,到達雷州半島,積極配合渡海登入兵團作好準備。1950年3~4月初,縱隊以5個團先後4次成功地接應第15兵團兩個加強營和兩個加強團偷渡登入,為主力部隊大規模渡海作戰創造了有利條件。4月16日,兵團主力實施強渡登入作戰,瓊崖縱隊以全部10個團分別擔任接應和配合任務。17日,兵團主力登入成功後,瓊崖縱隊即配合主力進行瓊北地區的圍殲戰和追殲逃跑的國民黨軍,至5月1日全島解放。此後,瓊崖縱隊又擔負剿匪和保衛海防的任務。1950年7月,根據中南軍區命令,瓊崖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南軍區。

貢獻

瓊崖縱隊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依靠海南島各族人民,艱苦奮戰23年,革命紅旗始終不倒,最後配合野戰軍取得了解放全島的偉大勝利,為中國人民革命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

四大精神

愛國奉獻

瓊崖縱隊使用過的武器瓊崖縱隊使用過的武器

忠於祖國,保衛瓊崖,不怕犧牲,無私奉獻,是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必須樹立的革命人生觀。瓊縱幹部戰士努力實踐這個根本問題。1939年春,日軍侵略海南島,300多萬各族人民面臨著生死存亡的嚴峻考驗。在這個關鍵時刻,在雲龍改編成立不久的瓊崖抗日獨立隊(後擴編為獨立總隊、獨立縱隊),高舉愛國旗幟,在南渡江潭口渡口英勇阻擊日軍,打響了瓊崖抗日獨立隊抗擊侵略者的第一槍,成為“瓊崖抗日先鋒”,瓊崖抗戰出現了好形勢。在瓊崖六年多浴血抗戰中,瓊縱的幹部戰士高舉愛國旗幟,發揚民族精神,不甘當亡國奴,寧死不屈,不惜一切代價,與日軍進行了生死搏鬥。據統計,共與日偽軍作戰2200多次,斃傷日偽軍5400多人,取得了瓊崖抗戰的偉大勝利。

百折不撓

1932年底,瓊崖紅軍第二次反“圍剿”失敗,形勢十分嚴峻。馮白駒等堅定信念,永不動搖,百折不撓,堅持鬥爭,紅旗不倒。

1939年春,日軍打進來了,瓊縱進入抗日戰爭的新時期。1940年底應付“美合事變”,堅決反頑抗戰,多次打退了國民黨頑固派掀起的反共逆流。在反“蠶食”鬥爭最艱苦的歲月內,瓊縱堅決執行“堅持內線,挺出外線”的方針,主力部隊向瓊西南(即澄邁、臨高、儋縣、昌江等)地區發展,獨立自主開展敵後游擊戰爭,建立抗日根據地,發展抗日武裝,取得了抗戰的勝利。

1946年春,瓊崖內戰全面爆發,瓊縱幹部戰士,聽黨指揮,發揚“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戰鬥作風,英勇反擊,打退了國民黨46軍的瘋狂進攻,保衛了解放區和民主政權。1947年,“兩會”(瓊崖黨的五大、瓊縱首次代表大會)勝利召開,瓊縱軍事上從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發動三大攻勢,取得了自衛戰爭的輝煌勝利。1950年5月1日,瓊縱配合野戰軍渡海作戰,解放了全島,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在革命戰爭中,瓊縱付出很大的代價,光榮犧牲的幹部戰士1.3萬多人,革命勝利來之不易。

革命樂觀

瓊崖紅軍使用過的斗笠瓊崖紅軍使用過的斗笠

瓊崖革命鬥爭的特點,是“艱苦卓絕”。大家牢記黨的話,懂得幹革命要不怕苦,艱苦光榮,怕苦恥辱;經受了艱苦的考驗和鍛鍊。紅軍戰士在母瑞山靠吃革命菜(一種野菜)過日子;在瓊文抗日根據地反“蠶食”、反“掃蕩”鬥爭的最艱苦日子裡,經常餓著肚子去打游擊;嚴寒的冬天,穿的是破爛不堪的布衣;藥品少,病號多,有一些傷病號因得不到治療或營養不良而犧牲等等。在重重困難面前,不悲觀失望,不被困難壓倒,不開小差;發揚了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與困難作鬥爭,樹立了“艱苦光榮,怕苦恥辱”的苦樂觀。有些機關、醫務所,利用戰鬥空隙時間,開展講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唱海南戲、吹笛子等文娛活動,表現了革命戰士的樂觀主義精神。

民族團結

1947年1月,以白沙、樂東、保亭為中心的五指山根據地初步建成。瓊崖特委和瓊縱有了長期堅持革命鬥爭的後方基地,這是黨的民族團結政策的“一大勝利”。抗戰初期,特委傳達了黨中央關於做好三十多萬少數民族工作、創建五指山根據地的指示。廣大指戰員心向五指山,情與黎族苗族同胞,發揚“擁政愛民”的光榮傳統,做了艱苦的工作。首先,熱情支持白沙起義。馮白駒等親切會見了黎族首領王國興;協同地方派工作隊進入白沙,對民眾做艱苦細緻的宣傳發動工作;挺進支隊進入白沙縣腹地消滅殘敵,為民除害,成立了白沙縣抗日民主政府;部隊遵守紀律,秋毫無犯,尊重風俗,建立感情,取得了黎族苗族同胞的信任和支持;五指山根據地黎族苗族同胞對“瓊崖革命武裝鬥爭二十三年紅旗不倒”做出了重要貢獻。

縱隊序列

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序列表

一、土地革命戰爭時期

(一)瓊崖討逆革命軍

(一九二七年九月至一九二七年十一月)

總 司 令 馮平

黨 代 表 楊善集

副總司令 陳永芹

第一路軍(樂會) 司 令 王 堯

黨代表 王卓余

第二路軍(澄邁) 司 令 馮 平(兼)

黨代表 吳一清

第三路軍(萬寧) 司 令 陳翼甫

黨代表 謝育才

第四路軍(定安) 司 令 姚國強

黨代表 王會東

第五路軍(文昌) 司 令 譚明新 陳家鎰(後)

黨代表 許俠夫

第六路軍(瓊山) 司令 柯嘉予 馮建農(後)

黨代表 馮白駒(馮繼周)

第七路軍(瓊東縣土匪部隊改編)

司 令 莫如恕(後投敵)

黨代表 李修獻

第八路軍(陵水) 司 令 王昭夷

黨代表 黃振士

第九路軍(瓊東) 司 令 黎竟民

黨代表 劉裔祺

第十路軍(定安縣土匪部隊改編)

司 令 林樹標(後投敵)

黨代表 陳名馨

第十一路軍(瓊山縣土匪部隊改編)

司 令 張夢安

黨代表 吳江慈(吳德春)

(二)瓊崖工農革命軍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至一九二八年二月)

總司令 馮 平

黨代表 王文明

政治部主任 郭儒灝

東路總指揮 徐成章 劉明夏(後) 梁秉樞(後)

工農革命軍幹部學校校長 劉明夏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組成三個連南征軍

指 揮 劉明夏

黨代表 徐成章(兼)

第一連(樂會縣、萬寧縣部隊)

連 長 王 堯 王文源(後)

第二連(瓊東縣部隊)

連 長 符 僑

第三連(瓊山縣部隊)

連 長 吳均南 王文源(後) 馮農林(後)

一九二七年十二月組成三個營一個連

第一營營長 孫成達 郭天亭(後)

黨代表 徐成章(兼)

副營長 郭天亭

第二營營長 謝育才

黨代表 林 華

參謀長 何 毅

第三營營長 符南強 王天俊(後)

參謀長 周朝郁

獨立連(補充連)連 長 陳保甲 張開泰(後)

西路總指揮 馮 平(兼)

副總指揮 馮道南

黃善藩

王開禮

劉青雲

政治主任 吳一清 符 節

營 長 王文宇

第一連連長 蔡汝斌

第二連連長 劉青雲(兼)

第三連連長 王亞才

中路瓊山縣成立一個連

連 長 符功桓 文華岱

文昌縣成立兩個連

第一連連長 陳家鎰(後叛變)

第四連連長 郭書椿

(三)瓊崖工農紅軍

(一九二八年二月至一九三八年十二月)

1.瓊崖工農紅軍總司令部

總司令 馮 平

黨代表 王文明

政治部主任 符 節

東路總指揮 梁秉樞

副總指揮 符南強

第一營營長 郭天亭

第三營營長 王天俊

西路總指揮 馮 平(兼)

副總指揮 馮道南

黃善藩

王開禮

劉青雲

營長 王文宇

中路總指揮 譚明新 嚴鳳儀(後)

副總指揮 張夢安(後叛變)

第一營(文昌縣部隊)營長 譚明新(兼)

副營長 黃月池(後叛變)

笫二營(瓊山縣部隊)營長 張夢安 游以義(後)

黨代表 吳江慈

副營長 游以義

參謀長 胡伯虎

2.瓊崖工農紅軍獨立團

團 長 梁秉樞

副團長 王文宇

第一營營長 陳海根

副營長 陳卓成

第二營營長 吳多慶

3.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

師 長 梁秉樞 王文宇(後)

政治委員 楊學哲 陳振亞(後)鄭大理(後) 馮國卿(後)

參謀長 王天俊 譚明新(後) 周朝新(後) 郭天亭(後)

政治部主任 潘 霖

副官處長 馮建農

軍需處長 張文祥

紅軍軍政幹部學校校長 譚明新 王文宇(兼)(後)

第一團團長 陳海根 李友銘(後) 王文宇(兼)(後)

黃大猷(代)

政治委員 徐清夏

第一營營長 盧科瓊 黃大猷(後)

第二營營長 王德春 蘭周清(後)

第二團團長 王文宇 吳多慶(後) 盧科瓊(後)

許丁光(後)

政治委員 潘 霖(兼) 黃善藩(後) 馮夙仁(後)

梁君照(後)

第一營營長 吳多慶 陳金釗(後)

第二營營長 王亞才

副營長 丁紹裘

第三團團長 王天俊 郭天亭(後) 王德春(後)

政治委員 謝文川 何君煥(後) 馮 甲(後)

營 長 陳 平

副 營 長 陳國霖

第 三 營 營 長 陳 平

副 營 長 王亞才

女子軍特務連連長 龐瓊花 馮增敏

政治指導員 王時香

女子軍特務連第二連連長 黃敦英

政治指導員 龐學蓮

行營指揮部(獨立營)指揮 林國光

政治委員 黃善藩

副指揮 李 漢

政治主任 賈樹英

4.瓊崖工農紅軍游擊隊司令部

司 令 朱運澤

政治委員 王白倫

第一支隊支隊長 朱運澤(兼)

第二支隊支隊長 林天德

第三支隊支隊長 王永信

第四支隊支隊長 陳美深

第五支隊支隊長 陳 英(陳宗華)

第六支隊支隊長 林天貴

第七支隊支隊長 黃大猷

二、抗日戰爭時期

(一)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衛團第十四區獨立隊

(一九三八年十二月至一九三九年二月)

隊 長 馮白駒

隊 附 馬白山

劉振漢(國民黨派來)

政訓室主任 張 興

政訓員 黎 民(李黎明)

副 官 謝李森

醫 官 林國柱

葉連芳(呂順)

行政書記 黃振亞

司 書 陳克邱

特務小隊長 馮振強

第一中隊長 黃大猷

中 隊 附 符榮鼎(國民黨派來,我黨地下黨員)

第一小隊長 黃 雲

第二小隊長 林天德

第三小隊長 陳求光

特 務 長 蘇曙光

第二中隊長 黃天輔(黃正容)

中 隊附 陳 卓(國民黨派來)

第一小隊長 王永信

第二小隊長 王道顯(王力征)

第三小隊長 王治民 李定南(後)

特 務 長 符載質

第三中隊長 張纘薪 吳克之(後)

中 隊附 吳定中(國民黨派來)

第一小隊長 朱克平(朱運澤)

第二小隊長 許克夫

第三小隊長 歐邦禹

特 務長 李 香 黎 岩(後)

(二)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總隊

(一九三九年三月至一九三九年八月)

總 隊 長 馮白駒

總 隊 附 馬白山

符振中

行政書記 黃振亞

參 謀主 任 吳 健①

參 謀 梁國伍②

軍 需主 任 謝李森

副 官 陳玉清

【 註:①②吳健、梁國伍原是國民黨軍官,日軍侵瓊時參加獨立隊,後自動離隊。】

軍 需 黃天輔

醫 官 馮質夫

政訓室主任 黎 民

隨軍服務團團長 祝菊芬

副團長 許如梅(女)

特務中隊長 陳求光 傅烈軍(後)

政治指導員 周天德 符 實(後)

第一大隊長 黃大猷

大 隊 附 吳定中 符榮鼎(後)

政 訓 員 莫 遜 李 漢(後) 陳 石(後)

第一中隊長 王力征 張開泰(後) 林茂松(後)

政治指導員 鄧維新 吳文龍(後)

第二中隊長 謝鳳池(謝斯德) 陳永泰(後)

政治指導員 符日桓 周 輝(後) 符樹義(後)

第三中隊長 朱克平 符哥洛(後) 黃 雲(後)

政治指導員 張開泰 符樹義(後) 梁偉光(後)

第二大隊長 吳克之 張開泰(後)

大 隊 附 林詩耀 謝鳳池(後)

政 訓 員 李 漢 莫 遜(後)

第四中隊長 朱克平 林天德(後)

政治指導員 蘇曙光

第五中隊長 王統興 黃 雲(後) 林天貴(後)

政治指導員 陳 石 林豪(後)

第六中隊長 吳器匠 王少欽(後)

政治指導員 辜漢東 符日桓(後)

第三大隊長 馬白山(兼) 黃振亞(後)

大 隊 附 符英華

政 訓 員 張 興

副 官 李有忠 符明經(後)

醫 官 林國柱

第七中隊長 李定南

政治指導員 吳 克

第八中隊長 符英華(兼) 符啟槐(後)

政治指導員 馬秋江

第九中隊長 張 興(兼)

政治指導員 潘雲漢 吳 明(後)

第十中隊長 符 山

政治指導員 周珠江

隨營軍事政治幹部訓練班

隊 長 梁國伍 陳復東(後)

政 訓 員 張 剛

(三)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第一總隊

(一九三九年八月至一九四四年秋)

1.繼續直轄大隊階段

(一九三九年八月至一九四○年九月)

總 隊 長 馮白駒

總 隊 附 馬白山

符振中

副 官主 任 謝李森

副 官 陳玉清

林詩耀

朱 俠

秘 書 林樹蘭

行政書記 林大傑(林令秋)

醫 官 馮質夫

電台主任 符集庭

軍械廠主任 陳大新

醫務所主任 呂炳光 林明漢(後)

政訓室主任 黎 民 王業熹(後)

組訓組長 祝菊芬

第一大隊長 黃大猷

大 隊 附 符榮鼎 林伯熙(後)

政訓 員 陳 石 符哥洛(後) 陳 石(後)

副 官 符樹金

第一中隊長 林茂松 林伯熙(兼)(後)

政治指導員 吳文龍 林 豪(後)

第二中隊長 陳永泰

政治指導員 符樹義

第三中隊長 黃 雲

政治指導員 梁偉光 雷佩甫(後)

第二大隊長 張開泰 吳克之(後)

大 隊 附 謝鳳池 朱克平(後)

政 訓 員 莫 遜 陳乃石(後)

副 官 吳衛民

第四中隊長 林天德 楊志英(後)

政治指導員 蘇曙光 陳武英(後)

第五中隊長 林天貴

政治指導員 林 豪 鄧維新(後)

第六中隊長 王少欽 林 誠(後)

政治指導員 符日桓 符悅祥(後)

第三大隊長 黃振亞 張開泰(後) 李定南(後)

大 隊 附 符英華

政 訓 員 張 興 李 漢(後) 陳 石(後) 符哥洛(後)

副 官 符明經 李友杜(後) 李平山(後)

醫 官 林國柱

第七中隊長 李定南 王瓊業(後)

政治指導員 吳 克 馮平彩(後)

第八中隊長 符啟槐 許克夫(後) 陳求光(後) 李澤民(後)

政治指導員 馬秋江 符明經(後) 王宇權(後)

第九中隊長 張 興(兼,後叛變)

政治指導員 吳 明

第十中隊長 符 山 陳玉連(後)

政治指導員 周珠江 李 漢(後)

隨營軍政幹部訓練班隊長 王力征 謝鳳池(後)

政 訓 員 祝菊芬

特務大隊大隊長 朱克平

政 訓 員 符榮鼎 吳文龍(後)

副 官 符 竹

第一中隊長 林茂松

政治指導員 吳文龍 林明新(後)

第二中隊長 王少欽 林天德(後)

政治指導員 符日桓 吳文龍(後) 鄧世芬(後)

第三中隊長 傅烈軍

政治指導員 符 實 符日桓(後)

第四大隊大隊長 張開泰

大 隊 附 符中權

政 訓 員 王曼秋

副 官 林楊春

第十中隊長 王永信

政治指導員 黃守琚

第十一中隊長 陳嘉光(陳家光)

政治指導員 趙之翼

第五大隊大隊長 符英華

政 訓 員 馬秋江

副 官 符節民

第十三中隊長 林春魁(後叛變)

政治指導員 王曼秋

第十四中隊長 王尚仁(王俠夫,後叛變)

政治指導員 謝卓爾

東路總指揮部總指揮 符振中

政 治 委 員 陳乃石

副 官 呂炳光

行政 書記 林大傑

西路總指揮部總指揮 馬白山

政 治 委 員 符榮鼎

2.成立支隊建制階段

(一九四○年九月至一九四四年秋)

總隊長兼政治委員 馮白駒

副 總 隊 長 莊 田

參 謀 長 李振亞

秘 書 林樹蘭

作戰科長 覃 威

偵察科長 陸 和

管理科長 陳玉清 陳 英(後)

電台台長 劉亞東(劉成義)

政治部主任 王業熹 黃 魂(後) 王白倫(後)

副 主任 陳 石

組織科長 王 均 陳青山(後) 吳文龍(後)

宣傳科長 吳乾鵬 陳青山(後) 江 田(後)

羅文洪(後) 李英敏(後)

民運科長 祝菊芬 史 丹(後) 梁文墀(後) 江 田(後)

總務科長 江 田 謝李森(後)

敵工科長 林大傑 羅文洪(後) 符樹義(後)

歌劇團長 周珠江 鄭 放(鄭心梓)(後)

副官(經理)處長 朱 俠 林詩耀(後) 謝李森(後) 黃式如(後)

供應科長 吳 克

軍醫處(科)長 林明漢 梁文墀(後) 郭漢忠(後)

副 處 長 馮質夫

後方醫院院長 吳多積

政治委員 符 實

第一支隊

支 隊 長 吳克之

政治委員 陳乃石 陳 石(後) 林 豪(後)

副支隊長 林伯熙 黃大猷(後) 陳武英(後)

參 謀 長 陸 和 鄭 章(後)

政治處主任 陳 石 符樹義(後) 林 豪(後)

江 田(後) 黃一峰(後)

總支書記 林 豪 王卓群(後)

組織股長 黃 平 王卓群(後) 林明堅(後) 陳 濃(後)

宣傳股長 許邦國 謝應權(後) 劉青雲(後) 張 創(後)

民運股長 符 路 黎良德(後)

敵工股長 王 豪 林明堅(後)

副官主任 吳衛民 黎 雄(後叛變)(後) 石時中(後)

軍需主任 吳衛民

軍醫主任 林明漢 楊森洲(後)

第一大隊長 黃大猷 韋學瓊(後) 鄭 章(後) 張世英(後)

政治委員 林 豪 陳武英(後) 鄧維新(後) 何疑(後)吳錦河(後) 何國琦(後) 符 路(後)

第二大隊長 王 鋒(王少欽) 蔡文琴(後) 符大千(後) 黎 雄(後) 吳濟華(後)

政治委員 符樹義 陳武英(後) 林豪(後)

黃 平(後) 李蘇文(後) 李修孝(後)

何國琦(後)

第三大隊長 符乙權 陳求光(後) 陸 和(後)

鄭 章(後) 李高蕃(後) 顏約新(後)

鄭 章(後) 韓鳳元(後)

政治委員 陳武英 符悅祥(後) 符樹義(兼)(後)

張世英(後) 符 路(後)

挺 進 隊長 陳嘉光

政 治委員 黃岐山

猛 進隊長 劉 榮

政 治委員 陳修星

第二支隊

支 隊 長 馬白山 符振中(後) 符榮鼎(後) 符振中(後)

政治委員 符哥洛 羅文洪(後) 符榮鼎(後)

副支隊長 雲 涌 符振中(後) 覃 威(後)

李澤民(後) 陳武英(後)

參 謀 長 王山平 辜漢東(後) 陸 和(後)

政治處主任 莫 遜 馬秋江(後) 陳義清(陳岩)(後)

黃一峰(後) 符樹義(後)

總支書記 林之平 黃漢光(後) 謝應權(後)

組織股長 陳介山 黃岐山(後) 陳 濃(後)

宣傳股長 韓蕃元 黃漢光(後) 劉青雲(後)

民運股長 許如梅(女) 符致東(後) 林明堅(後)

敵工股長 符致東

副 官主 任 陳 岩 鄭昌經(後) 林 健(後)

第一大隊長 李定南 覃 威(後) 黎之定(後)

李澤民(後)

政 治委 員 符日桓 莫 遜(後) 吳文龍(後)

陳 潮(後) 符曙光(後)

第二大隊長 符英華 雲 涌(後) 林茂松(後)

王山平(後) 辜漢東(後) 王山平(後)

政 治委 員 馮安全 吳文龍(後) 王宇權(後)

黃漢光(後) 陳 濃(後)

第三大隊長 符啟槐 李澤民(後) 鄭 奇(後)

文 度(後) 高仁新(後)

政 治委 員 莫 遜 王曼秋(後) 黃岐山(後)

文 度(後) 黃岐山(後)

第三支隊

支 隊 長 張開泰 林伯熙(後) 李振亞(兼)(後)

符哥洛(後)

政治委 員 張開泰(兼) 陳武英(後) 莫 遜(後)

副 支 隊 長 林和平

參 謀 長 符中權

政 治處 主 任 韋學仕 莫 遜(後) 祝菊芬(後)

總支書記 趙之翼 韓 光(後) 王宇權(後)

組織股長 韓 光 韓蕃元(後)

宣傳股長 林木森 文先元(後) 韓蕃元(後)

陳 潮(後)

民運股長 文先元 潘 照(後)

副 官主 任 林楊春 柯景欽(後) 朱仁興(後)

軍需主任 周海東

軍醫主任 王紹華

第一大隊長 張開泰(兼) 陳永泰(後) 陳嘉光(後)

王永信(後) 傅佑興(後)

王志平(王昌禹)(後) 梁仲明(後)

政 治委 員 張開泰(兼) 符曙光(後)

陳煥文(陳克爾)(後)

傅佑興(兼)(後) 陳煥文(後)

第二大隊長 潘江漢 馮 正(後) 林和平(後)

黎 明(後叛變)(後) 梁居清(梁仲明)(後)許會盛(後)

政 治委 員 吳浪渡 吳 明(後)

馮 正(兼)(後) 許邦國(後)

第三大隊長 符中權(兼) 王志平(後)

政 治委 員 潘 照 韓蕃元(後)

第四大隊長 張 誠

政 治委 員 陳 潮

獨立總隊軍事政治幹部學校

校長兼政治委員 李振亞(兼)

副 校 長 雲 涌

政 治處 主 任 祝菊芬

軍事隊長 符曙光

政治隊長 王力征

獨立特務大隊

大隊長兼政治委員 陳武英

第四支隊

支 隊 長 馬白山

政 治 委 員 馬白山(兼) 符榮鼎(後) 陳青山(後)

副 支 隊 長 雲 涌 陳求光(後)

參 謀 長 王力征 謝鳳池(後)

政 治處 主 任 吳文龍 江 田(後)

總支書記 陳 岩 林 明(後) 鄧世芬(後)

組織股長 林 明 陳介山(後) 林楊春(後)

宣傳股長 文寶慶 鄭 放(後) 李維唐(後)

林金光(後)

民運股長 李維唐

副 官 主 任 文寶慶

軍 需 主 任 伍 英

軍 醫 主 任 符 珍(符振民)

第一大隊長 潘江漢 吳濟華(後) 陳求光(兼)(後)

政治委員 陳 岩 林 明(後) 陳 岩(後)

第二大隊長 符志行

政治委員 張誠軍 林蔭森(後) 何國琦(後)

第三大隊長 王景星 周珠江(後) 李恩銘(後)

政治委員 周珠江 李恩銘(後) 陳岩(後)

林蔭森(後) 李恩銘(兼)(後)

特務大隊(後改為第四大隊)

大 隊 長 周珠江 唐承堯(代)(後)

政 治 委 員 林楊春 周珠江(後)

第五支隊

支隊長兼政治委員 陳 石

副 支 隊 長 陳求光

參 謀 長 陳 風

政 治處 主 任 王宇權

總支書記 鄧世芬

副 官 主 任 李煥堂(後叛變)

第一大隊長 張 誠

政治委員 陳 潮

第三大隊長 王永信

政治委員 何 疑

(四)廣東省瓊崖抗日游擊隊獨立縱隊

(一九四四年秋至一九四五年八月)

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馮白駒

副 司 令 員 莊 田

參 謀 長 李振亞

軍訓科長 謝鳳池

偵察科長 陸 和

通訊科長 符中權

管理科長 陳 英

政 治 部 主 任 王白倫

副 主 任 陳 石

組 織 部 長 陳青山

組織科長 黃一峰

黨務科長 林 明

宣 傳 部 長 李英敏 羅文洪

教育科長 劉青雲

宣傳科長 張 創

文化科長 鄭 放

歌劇團團長 鄭 放(兼)

民運部長 羅文洪

副官處長 黃式如

軍醫處長 郭漢忠

挺進隊隊長 吳濟華

政治委員 符致東

第一支隊

支 隊 長 吳克之

政 治委 員 林 豪

副 支隊 長 陳武英

參 謀 長 鄭 章

政治處主任 黃一峰 符 路(後)

組織股長 陳 濃

宣傳股長 張 創 黎良德(後)

黨務股長 陳修星

敵工股長 林明堅

副官主任 石時中

軍需主任 吳衛民

第一大隊長 張世英 鄭 章(兼)(後)

政治委員 符 路 李福文(後) 馮一平(後)

第二大隊長 符大千 鄭 章(兼)(後) 劉 榮(後)

政治委員 文 度

第三大隊長 陳嘉光

政治委員 符樹金

第二支隊

支 隊 長 符振中 陳武英(後)

政 治 委 員 符榮鼎 符樹義(後)

副 支 隊 長 雲 涌 陳求光(後)

參 謀 長 陸 和

政治處主任 符樹義 陳 岩(後)

總支書記 謝應權 馮所唐(後)

組織股長 周珠江 符致洛(後)

宣傳股長 劉青雲 周天德(後)

黨務股長 馮所唐 林鴻盛(後)

副官主任 林 健

軍需主任 林桑筠

第一大隊長 潘江漢 陳求光(兼) (後)

政治委員 林 明 陳國風(後)

第二大隊長 韓鳳元

政治委員 何 疑

第三大隊長 王永信 張應桓(後)

政治委員 周珠江 謝應權(後)

第三支隊

支 隊 長 符哥洛

政 治 委 員 莫 遜

副 支隊 長 林和平

參 謀 長 符中權

政治處主任 祝菊芬 許邦國(後)

組織股長 韓蕃元

宣傳股長 陳 潮

敵工股長 韓 光

副 官 主 任 朱仁興

軍 需 主 任 周海東

軍 醫主 任 王紹華

第一大隊長 梁仲明

政治委員 陳煥文

第二大隊長 許會盛

政治委員 許邦國 陳 潮(後)

第三大隊長 王志平 李賢祥(後)

政治委員 韓蕃元

第四支隊

支 隊 長 馬白山

政 治 委 員 陳青山 吳文龍(後)

副 支 隊 長 陳求光 潘江漢(後)

政治處主任 江 田

組織股長 林楊春 鄧世芬(後) 何國琦(後)

宣傳股長 林金光

民運股長 李維唐

副官主任 文寶慶 伍 英(後)

軍醫主任 符 珍

第一大隊長 陳求光(兼) 陳有端(後)

潘江漢(兼) 王山平(後)

政治委員 陳 岩 符致東(後)

第二大隊長 符志行

政治委員 何國琦 何敦錦(後)

第三大隊長 李恩銘

政治委員 李恩銘(兼)

挺進支隊

支 隊 長 李振亞(兼)

政 治委 員 符榮鼎

副 支隊 長 張世英

政治處主任 王卓群

組織股長 林天生

宣傳股長 周珠江

黨務股長 黃岐山

副官主任 文寶慶

第一大隊長 伍向華

政治委員 李福文

第二大隊長 韓鳳元

政治委員 陳國風

第三大隊長 王山平

政治委員 符致東

三、解放戰爭時期

(一)廣東省瓊崖游擊隊獨立縱隊

(一九四五年九月至一九四七年十月)

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馮白駒

副 司 令 員 莊 田

李振亞

吳克之

參 謀 長 李振亞 馬白山(後)

軍訓科長 謝鳳池 王山平(後)

偵察科長 陸 和 謝鳳池(後)

通訊科長 符中權

管理科長 陳 英

電台台長 張婉玲(張小章) 陳宗堂(後)

政治委員 韓蕃元 陳國風(後)

政 治 部 主 任 李 明(林李明)

副 主 任 王白倫

組 織 部 長 陳青山 莫 遜(後)

組織科長 黃一峰

黨務科長 林 明

宣 傳 部 長 羅文洪 林 豪(後)

宣傳科長 張 創

文化科長 鄭 放

歌劇團團長 鄭 放(兼) 陳光武(後)

副官處長 黃式如

軍醫處長 郭漢忠

兄弟隊(警衛營)隊長 王山平

政 治 委 員 韓蕃元

挺進支隊

支 隊長 李振亞(兼) 張世英(後)

政治委員 符榮鼎 楊少民(後) 林 明(後)

副支隊長 張世英 韓鳳元(後)

政治處主任 王卓群 林 明(後) 林 豪(後) 林天生(後)

組織股長 林天生

宣傳股長 周珠江

黨務股長 黃岐山

副官主任 文寶慶 文寶智(後)

第一大隊長 伍向華

政治委員 李福文 林 明(後)

第二大隊長 韓鳳元

政治委員 陳國風

第三大隊長 王山平 符志行(後)

政治委員 符致東 李恩銘(後)

第一支隊(常勝支隊)

支 隊 長 吳克之 陳求光(後)

政治委員 林 豪 陳 石(後) 李 明(後)

肖煥輝(後) 陳 石(後) 符 路(後)

副支隊長 陳求光 符志行(後)

副政治委員 陳 石 符 路(後)

參 謀 長 鄭 章

政治處主任 符 路 陳 石(兼)(後)

組織股長 陳 濃 符特奇(後)

宣傳股長 黎良德 劉青雲(後)

黨務股長 陳修星

副官主任 石時中

軍需主任 吳衛民 鄭岑英(後)

第一大隊長 鄭 章(兼) 陳嘉光(後)

政治委員 馮一平 符 路(後)

第二大隊長 劉 榮

政治委員 文 度

第三大隊長 邢益豐

政治委員 馮所唐

第二支隊(先遣支隊)

支 隊 長 陳武英

政治委員 符樹義 陳青山(後) 陳武英(兼)(後)

副支隊長 劉 榮

副政治委員 韓 健

參 謀 長 符中權 辜漢東(後)

政治處主任 陳 岩 韓 健(後) 謝應權(後)

組織股長 符致洛

宣傳股長 周天德 符樹金(後) 林金光(後)

黨務股長 林鴻盛 王瓊福(後)

民運股長 王 民

副官主任 林 健 葉 茂(後)

第一大隊長 梁仲明 辜漢東(後) 劉 榮(後)

政治委員 陳煥文 文 度(後) 謝應權(後)

第二大隊長 文 度

政治委員 文 度(兼) 李福文(後)

第三大隊長 劉 榮

政治委員 謝應權

第三支隊(神勇支隊)

支 隊 長 符哥洛

政 治 委 員 莫 遜 陳乃石(後)

副 支 隊 長 林和平 童光富(後)

參 謀 長 符中權

政治處主任 祝菊芬 潘 照(副政治委員兼)(後)

組織股長 韓蕃元 林鴻盛(後)

宣傳股長 潘正安 崔懋峰(後)

黨務股長 許邦國

副 官 主 任 朱仁興

軍 醫 主 任 王紹華

第一大隊長 梁仲明

政治委員 陳煥文

第二大隊長 許會盛 童光富(後)

政治委員 陳 潮 潘 照(後)

第三大隊長 李賢祥

政治委員 韓蕃元

第四支隊(解放支隊)

支 隊 長 馬白山 潘江漢(後)

政 治 委 員 吳文龍 王白倫(後) 史 丹(後)

吳文龍(後)

副 支 隊 長 潘江漢 郭壯強(後)

副政治委員 吳文龍

參 謀 長 王山平

政治處主任 江 田 趙履科(後)

組織股長 趙履科

宣傳股長 林金光 符致洛(後)

黨務股長 何敦錦 王 民(後)

副 官主 任 伍 英

軍 醫主 任 符 珍

第一大隊長 郭壯強

政 治 委員 林蔭森 趙履科(後)

第二大隊長 符志行 王山平(後)

政治委員 何敦錦 李恩銘(後) 符致東(後)

何敦錦(後)

第四大隊長 何 疑 許會盛(後)

政治委員 何 疑(兼) 李維唐(後) 何 疑(後)

前進支隊

支 隊 長 符振中

政 治 委 員 文 度

副 支 隊 長 鄭 章

參 謀 長 王山平

政治處主任 韓蕃元 黃岐山(後)

鎮南隊

隊 長 張應桓 梁仲明(居)

政 治 委 員 陳 岩

(二)中國人民解放軍瓊崖縱隊

(一九四七年十月至一九五○年五月)

1.總隊下轄支隊階段

(一九四七年十月至一九四八年十二月)

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馮白駒

副 司 令 員 李振亞

吳克之

參 謀 長 馬白山

參 謀 處 長(後任副參謀長) 符振中

作戰部副部長 梁仲明

軍 訓 部 長 謝鳳池

軍 務 部 長 符中權

機 要 科 長 馮繼志

管 理 科 長 陳 英

電 台總台長 王谷彰

政 治 部 主 任 李 明

副 主 任 陳青山 符榮鼎(後)

秘書科長 符樹金

組 織 部 長 陳青山(兼) 林豪(後) 吳文龍(後)

宣傳部副部長 馮所唐 劉青雲(後)

教育科長 韓蕃元

文工團團長 黎良德

副 團 長 鄭 放

後勤部主任 謝風池 李定南(後)

副 主 任 郭漢忠

軍醫科長 郭漢忠(兼)

財經科長 周忠義

供給科長 郭貽甫

軍工局局長 符 岳 唐 南(後)

政治委員 唐 南

副 局 長 陳大新

第一總隊(北海部)

總 隊 長 李振亞(兼) 馬白山(兼)(後)

政 治 委 員 李振亞(兼) 馬白山(兼)(後)

副 總 隊 長 張世英 陳求光(後)

副政治委員 林 明

參 謀主 任 伍向華 肖煥耀(後)

政治部主任 江 田 謝應權(後)

組織科長 王 民 林 松(後)

宣傳科長 黃岐山

黨務科長 何敦錦

後勤處主任 伍 英 葉 茂(後)

第一支隊長 韓鳳元 馮位才(後)

政治委員 林天生 許世淮(後)

副支隊長 劉英豪 魏學良(後)

總支書記(後改政治處主任) 符力堅(後) 李飛空(李繼唐)(後)

第二支隊長 李恩銘 伍向華(後)

副支隊長 馮位才

政 治 委 員 許世淮 李恩銘(後)

總支書記(政治處主任) 符 全 唐 南(後)

李維唐(後) 吳方定(後)

第三支隊長 郭壯強

政 治委 員 符致洛

副 支隊 長 馮位才

總支書記(政治處主任) 符靜濤

第三總隊(東海部)

總 隊 長 吳克之(兼) 張世英(後)

政 治 委 員 吳克之(兼) 陳青山(後)

副 總 隊 長 陳求光 潘江漢(後) 符志行(後)

劉 榮(後)

副政治委員 符 路

參 謀 主 任 符中權

參 謀 長 王山平

政治部主任 陳 岩

組織科長 馮所唐

宣傳科長 黎良德

後勤處主任 凌光前 符 熙(後)

軍醫主任 林明漢

第七支隊(淮河支隊)

支 隊 長 劉 榮

政 治委員 許邦國 黎良德(後) 何敦錦(後)

副 支隊長 李賢祥 林 青(後)

總支書記(政治處主任) 林鴻盛 周成光(後)

第八支隊(松江支隊)

支 隊 長 符志行

政治委員 張發華

副支隊長 楊 權

總支書記 符特奇 陳 密(後)

第九支隊(閩江支隊)

支 隊 長 童光富 王志平(後)

政治委員 潘 照 王 民(後)

副支隊長 王志平

總支書記(政治處主任) 崔懋峰 周成光(後)

崔懋峰(後)

第五總隊(南海部)

總 隊 長 陳武英

政 治 委 員 吳文龍 肖煥輝(後)

副 總 隊 長 鄭 章

副 政 治 委員 江 田

參謀主任(參謀長) 辜漢東

政治部主任 文 度

組織科長 符致東

宣傳科長 盧 航

後勤處主任 朱仁興

軍醫主任 符 珍

第十三支隊(南征支隊)

支 隊 長 韓 飛(韓秀山)

政治委員 趙履科

副支隊長 許會盛 張積成(後)

總支書記(政治處主任) 馮裕進

第十五支隊(西征支隊)

支 隊 長 梁仲明 李賢祥(後)

政 治 委 員 李福文

副 支 隊 長 魏學川 許會盛(後)

總支書記(政治處主任) 吳以懷

粵江隊

隊 長 潘江漢

政治委員 符哥洛

林天生

副 隊 長 劉英豪

參 謀 長 張博飛

政治處主任 符力堅

松江隊

隊 長 鄭 章

政治委員 陳 石

副 隊 長 林 青

副政治委員 張發華

政治處主任 陳 密

2.總隊下轄團階段

(一九四九年一月至一九五○年五月)

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馮白駒

副 司 令 員 吳克之

馬白山

副 政 治 委 員 黃 康

參 謀 長 馬白山 符振中(後)

作 戰 科 長 梁仲明 陸 和(後)

偵 察科 長 韓 飛 郭壯強(後)

機 要科 長 馮繼志

通 訊 科 長 陸 和

電台總台長 王谷彰

隊 列科 長 鄭道森

統 計科 長 李有年

管 理 科 長 陳 英 柯景欽(後)

政治部主任 黃 康(兼)

第一副主任 符榮鼎

第二副主任 陳青山

組 織部長 吳文龍 陳青山(兼)(後)

副 部 長 謝應權

組織科長 符致洛

黨務科長 符致東

宣 傳部 長 江 田

副 部 長 劉青雲

宣傳科長 韓蕃元

教育科長 符特奇 張 創(後)

文化科長 鄭 放 蔡民生(後)

文工團長 鄭 放(兼) 林金光(後)

敵 工部 長 符 路

敵工科長 林明堅 盧 航(後)

解放官兵教導所長 周珠江

俘虜教導隊主任 李繼唐

後勤部主任 李定南

副 主 任 郭漢忠

馮質夫

軍醫科長 郭漢忠(兼)

財經科長 周忠義

供給科長 郭貽甫

軍械科長 柯景欽 陳 英(後)

軍工局長 唐 南 陳大新(後)

政治委員 唐 南

副局長 陳大新 徐清鳳(後)

瓊崖縱隊軍事政治幹部學校

校 長 馮白駒(兼)

政治委員 符 路 馮所唐(後)

校務部主任 謝鳳池

副 主 任 馮位才

政治部主任 馮所唐

新兵訓練處

處 長 謝鳳池

政治委員 符特奇

第一總隊

總 隊 長 馬白山(兼) 陳求光(後)

政治委 員 馬白山(兼) 羅文洪(後) 吳 明(後)

副 總 隊 長 陳求光

辜漢東

副政治委員 林 明

總隊部

作戰科長 韓 飛

軍務科長 符敬文

政治部主任 林天生 黃岐山(後) 馮所唐(後)

組織科長 李維唐 李繼唐(後)

宣傳科長 林 松 符靜濤(後)

黨務科長 林 松

敵工科長 李繼唐

總務科長 王康惠

後勤處主任 葉 茂

副 主 任 伍振傖

第 七團 長 肖煥耀 李福文(後)

政 治 委 員 許世淮

副 團 長 黎學良

政治處主任 李繼唐 范運進(後)

第 八 團 長 伍向華

政 治 委 員 李恩銘

副 團 長 王統江

政治處主任 符 全

第 九 團 長 郭壯強 周永吉(後)

政 治 委 員 符致洛 崔懋峰(後)

副 團 長 羊志誠

政治處主任 符靜濤 吳方定(後)

第三總隊

總 隊 長 張世英

政 治 委 員 陳青山 陳 石(後)

副 總 隊 長 劉 榮

副 政治 委 員 文 度

總隊部

作戰科長 王志平

軍務科長 黃白濤

政治部主任 陳 岩 潘 照(後)

組織科長 符特奇 李維唐(後)

宣傳科長 符特奇 吉 波(後)

黨務科長 潘 照 王若夫(後)

敵工科長 盧 航

後勤處主任 符 熙

副 主 任 林明漢

軍醫主任 林明漢(兼)

第一團團長 張博飛 張積成(後)

政治委員 何敦錦

副 團 長 李福文 李詩甫(後)

政治處主任 馮子明 吳愛民(後)

第二團團長 許會盛 林 青(後)

政治委員 周成光

副 團 長 韓澤光 朱運喜(後)

政治處主任 王若夫 趙登孚(後)

第三團團長 王志平 韓澤光(後)

政治委員 王 民

副 團 長 周永吉 張從泉(後)

政治處主任 崔懋峰 符和吉(後)

第五總隊

總 隊 長 陳武英 潘江漢(後)

政治委 員 肖煥輝 符哥洛(後) 趙光炬(後)

副 總隊 長 潘江漢 符中權(後)

副政治委員 江 田 林 豪(後)

總隊部

作戰科長 劉英豪

軍務科長 楊慶良

通訊科長 翁秋安

政治部主任 文 度 陳 岩(後)

組織科長 符致東 方建三(後)

宣傳科長 林鴻盛 林木青(後) 符行之(後)

黨務科長 馮裕進

敵工科長 林木青

後勤處主任 林芳嶼

副 主 任 符 珍

軍醫主任 符 珍(兼)

第四團團長 韓 飛 馮位才(後) 林俠君(後)

政治委員 吳以懷

副 團 長 張積成 林俠君(後) 符會旭(後)

政治處主任 林鴻盛 黃 涌(後)

第五團團長 劉英豪 馮位才(後)

政治委員 符力堅

副 團 長 李永孝 何任之(後)

政治處主任 方建三 林鴻盛(後) 林明堅(後)

第六團團長 李賢祥

政治委員 趙履科 林鴻盛(後)

副 團 長 林俠君 符氣元(後)

政治處主任 馮裕進 李永安(後)

獨立團團長 鄭 章 梁仲明(後)

政治委員 陳 石 符思之(後)

副 團 長 林 青 王開清(後)

副政治委員 張發華

政治處主任 陳 密

獨立支隊

代 支 隊 長 李蕃春

政 治 委 員 陳克文

副 支 隊 長 陳漢強

副政治委員 許振佳

相關新聞

瓊崖縱隊女戰士遭逼遷。瓊崖縱隊女戰士遭逼遷。

海口82歲瓊崖縱隊女戰士蝸居遭逼遷被斷水電:瓊崖縱隊,曾經是多么一個令人崇敬的解放軍隊伍,現在又是多么一個在現代城市建設中不再被人記起的歷史名稱。確實是這樣,在海南海口,一位82歲高齡的瓊崖縱隊女戰士,面對城市拆遷,無助地蝸居在被開發商斷水斷電的危樓樓頂,能選擇的只有默默忍受。

目前瓊崖縱隊中的“紅色娘子軍”健在的僅有14人,“所以這些圖片是彌足珍貴的。”而廣州是此次巡展的第一站,展覽將持續至2010年8月5日,免費對觀眾開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