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潭鎮

環潭鎮

環潭鎮位於隨州西南部,距市區僅35公里,東與新街、安居交界,南與均川、洪山接壤,西與陽相依,北與棗陽、唐鎮毗鄰,是一個“七山一水兩分田”的丘陵地區。環潭鎮版圖面積264.7平方公里,轄38個村,6個居委會,5萬人口。隨洪公路橫穿南北,擬建中的“漢十”高速公路縱貫東西,區位優勢十分明顯。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環潭鎮版圖面積441平方公里,屬丘陵河谷地帶;轄32個村(居)委會,50000餘人。解放前,水運興旺時,方圓百里貨物均在此
環潭鎮丘陵河谷
集散,順流而下直抵漢口,有“小漢口”之稱。近三年綜合經濟實力位居曾都區十強之列,是湖北省級“中心鎮”和“鄉村工業園”之一。
環潭鎮貫通的“漢十”高速公路縱貫南北,穿越環潭鎮11個村,全長19.5公里,境內建有占地200畝的服務區,鎮區距高速公路開口僅4公里。隨南(隨州--南漳)省道橫穿東西,驅車32公里,即可進入316國道漢丹鐵路
環潭鎮以鎮區為中心構成高速公路、省道、縣道、鄉道交通網路,村村組組通車。鎮區面積3平方公里,人口1.5萬人。有一甲醫院,中國小校4所,文化體育設施齊全。供水、供電、道路、綠化等基礎設施配套,無線電話、有線電視網路覆蓋環潭鎮,集貿市場繁榮,能滿足人民民眾日常生活需要。耕地55935畝,其中水田42000畝、旱地13935畝,土地肥沃,屬中國糧食主產區
環潭鎮小一型水庫
境內有中型水庫一座、小一型水庫4座,可養水面556公頃,年水產品總量1200餘噸。現存森林面積25萬畝,其中松木林占70%,闊葉櫟木林占25%,杉木占5%,森林資源得到充分利用,擁有100萬桐食用菌生產規模,年產黑木耳、香菇1500噸。礦產資源豐富,其中有儲量2億立方米的石灰岩。
環潭鎮地處北緯31°41′至31°56′,東徑112°57′至113°09′,年平均氣溫23℃,分布在3-6月,最高氣溫39℃,分布在7月下旬和8月上中旬,最低氣溫-4℃,主要在12月下旬和元月上旬。年平均日照時間280天(3100小時)。年平均降雨量為1000mm,主要在5-9月份。年平均無霜期為295天,主要在2-11月份。年平均最大風力為3-4級,主要風向東南風。年平均最高水位94.58米,最低水位88.62米。地下水平均徑流深度為317mm,年徑流量為2.1億m3,地下水位距地表面為65-70cm。土壤結構:壤土占60%,沙壤土占10%,油沙壤土占30%,PH值為6.2--6.8。

自然資源

松木是中國資源豐富的林種,生長周期短,不破壞生態環境。同時松木所散發的清香味———芳輕負離子,會吸收空氣中的有毒、有害物質,從而淨化室內空氣,有益人體健康。而在加工製作過程中把松木原本含過量樹脂的
環潭鎮杉木林
速生樹種,經脫脂烘乾變成優質木材,從而使松木樸實無華的紋理盡收眼底,再經過優質聚酯亞光漆薄薄的噴漆,令人眼前一亮。
櫟木俗稱柞木。重、硬、生長緩慢,心邊材區分明顯。紋理直或斜,耐水耐腐蝕性強,加工難度高,但切面光滑,耐磨損,膠接要求高,油漆著色、塗飾性能良好。國內的家具廠商多採用柞木作為原材料。櫟木的缺點
生長緩慢,生長周期長(上百年),優質樹種較少;膠結要求很高,容易在接縫處開裂;加工難度高,存在較多的加工缺陷。
杉木是裸子植物,是中國特有的速生商品材樹種,生長快材質好,木材紋理通直,結構均勻,不翹不裂,木材容重0.39,每厘米年輪數平均3.0,晚材率22.0%,乾縮係數(體積)0.386,順紋抗壓極限強度358千克/平方厘米,靜曲極限強度661千克/平方厘米,端面強度285千克/平方厘米。材質輕韌,強度適中,質量係數高。具香味,材中含有“杉腦”,能抗蟲耐腐,加工容易。廣泛用於建築、家具、器具、造船等各方面。1804年及1844年流入英國,在英國南方生長良好,視為珍貴的觀賞樹。美國、德國、荷蘭、波蘭、丹麥、日本等國植物園中均有栽培。

旅遊資源

環潭鎮觀音庵
環潭鎮鎮區小十字街有觀音堂一座,此佛殿於清朝道光年間重修,距今有200餘年歷史。占地面積700餘平方米,有大雄寶殿和地母殿各一座,內塑形象各異、栩栩如生的各類佛像26座,每到春節,暮鼓晨鐘,香菸裊裊,遊人如織。
環潭鎮位於鎮西北方,距鎮區約10公里的地方,有一處遠近聞名的寺廟“觀音庵”。其是由一個天然石洞構成,可容數百人,內有人工開鑿的痕跡,年代已不可考證,優美動人,歷史悠久的民間傳說故事流傳於世。其中塑有觀音等多座佛像,每年農曆二月十五日為“廟會”,方圓百里的民眾絡繹前往,達數千人之眾。
環潭鎮位於廖家寨村的天主教堂,始建於十九世紀中葉,教堂占地約15畝,古典歐式建築古樸典雅,現仍有神父主持。另外,境內還有千佛洞嵩山寺等多處景觀。
歷史上的環潭是梅丘巡檢司、湖北省第三專員公署機關所在地。老一輩革命家陶鑄、余益庵、陳秀山等曾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環潭地區獲得解放,洪山縣在此設立環潭市(不久即改為環潭鎮),下設三個街道,在佛垣寺設立溳陽區,管轄今之溳陽、大山兩個鄉和文昌街的幾個村。

特色產業

環潭鎮塑編工業
曾都區環潭鎮塑編工業園的環龍塑化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十幾個工人正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機器轟鳴,生產線正加大馬力,抓緊生產編織袋。
在環潭,塑編產業正在成為農民致富增收的一個有力途徑。據了解,在環潭塑編工業園,有塑編規模企業14家,塑膠廢舊收購部8家,塑膠配件門市部4家,半成品加工企業3家,從業人數達到3200人,其中規模企業織工2100人,2006年實現產值3.4億元,塑編行業工人平均月工資在800元至900元之間,最高也有月工資1400元的。
在環潭塑編企業工作比在家種田或者出外打工都要強。有人算了筆賬,種田的話,如果田多,一年下來也就幾千元近萬的收入,如果田少就更差了,除去種子肥料農藥的費用,一年忙到頭也落不下幾個錢;出外打工一個月兩三千聽起來倒不錯,可外面消費高,哪比得上在家吃住省錢,還能照顧老人孩子,兼顧農田。大夥異口同聲:只要環潭在搞塑編,大家就不願意出去打工,算算賬就明白,在這裡賺的錢更多。
環潭鎮也在狠抓塑編產業的提檔升級,改變以前單純的追求規模擴大的作法,轉為更注重產品品質的提升,已有四家企業由原來生產三級料轉向生產一級料,還有一家企業由原來生產簡易塑膠包裝轉向生產高規格醫藥包裝,品質的提高讓產品的附加值大為提高,工人們的收入也相應的得到了提升。
一些沒有在塑編行業工作的農民這樣說,不是自己不想去,看到別人在塑編企業幹得紅紅火火,多少還是有些心動的,但是主要還是技術問題,沒有那個手藝就感覺無路入門,他們期盼政府能夠組織一些相關的培訓,讓願意從事塑編的農民找到入門的途徑,讓更多的環潭人從塑編產業受益。

工業園建設

環潭鎮工業園
環潭工業園占地面積2平方公里,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企業總數141家,從業人員3106人,其中規模企業16家,從業人員2092人;資產總額9000餘萬元,其中固定資產3700萬元。2002年實現產值4.5億元,營業收入4.2億元,利稅450萬元。其中規模企業實現產值3.9億元。工業增加值1億元。營業收入3.5億元,利稅1962萬元。其中入庫稅金172萬元。2002年3月被市政府授予十大工業園區之一,6月被確定為湖北省三十八家重點工業園區之一。
環潭鎮委、政府集中精力抓建設,全心全意圖發展。促成了三大支柱產業的的形成。一是塑編產業由一家發展到11家,從業人員從80人發展到1100人。其中規模企業8家。園織機由16台發展到150餘台,拉絲機由一台發展到13台,年生產能力由80噸發展到10000噸,產值過億元,而且發展後勁足,其產品已銷往新疆的烏魯木齊、甘肅、四川、湖南、河南、山東、陝西等十幾個省市,遍及大半箇中國。二是水泥建材業,水泥廠通過浙江蘭溪建材集團的承包改造,投入資金400萬元,年產量由4.4萬噸擴改到10萬噸,環境保護通過省環保部門驗收,產品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指數,並換髮生產許可證至2005年。2007年7月省公路廳又投入資金400萬元擴大礦石開採規模,由資源優勢變成發展優勢。其次是三個磚瓦廠生產營運正常,效益顯著提高。三是機械製造業,環潭年生產三輪車1000輛,防堵關風器、提升機等產品,獲國家專利權,同時,塑膠貼花、刻字印刷、棉布紡織、家俱製造、竹編工藝等小企業推動了工業園區的整體發展,形成了環潭工業園的多品種、多門類的工業體系,促進了相互配合、協調發展的良性循環
2002年10月22日,私營業主喻寶林租賃原永光造紙廠,投入資金200萬元,註冊環發塑膠編織廠。這標誌著環潭鎮所有的閒置資產全部盤活,工業園區建設也隨之進入新園區建設階段。在新園區建設中,注重科學規劃,板塊推進,增強輻射功能,產生集聚效應。2008年,已經把工業園區建設正式納入中心鎮建設的總體規劃之中,一個占地250畝的新園區已規劃到位。對於新園區的建設,採取政府、居委會、企業三方共同投資的方法,有序地推進,即政府修路,居委會負責廠區建設,企業主投資設備及流動資金。政府已投資40餘萬元修建集交通工程、防洪工程、城建工程、發展工程於一體的工業園區主幹道。工業園區建成後,將為環潭工業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