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割

環割,生物學名詞,定義為環繞植株的枝幹,剝去一定寬度樹皮的作法。

基本內容

環繞植株的枝幹,剝去一定寬度樹皮的作法。一般認為在樹木主幹上環割,由於切斷了向下運輸有機養料的篩管,會引起根部飢餓而使樹木死亡,故有“樹怕剝皮”一說。但有些植物如梨、蘋果等果樹,以及杜仲、黃檗、厚朴等木本皮類藥用植物,進行環割剝皮再生試驗,獲得成功。剝皮再生需要有適合的條件,如樹木枝葉必須繁茂,生長旺盛;剝皮時間應在形成層活動旺盛時期,剝皮後要保持空氣相對濕度在80%以上,還要有正確的剝皮方法,儘量使樹幹表面未成熟的木質部細胞不受或少受傷害等。剝皮再生成活的原理,主要是暴露面上未成熟的木質部細胞和少數殘留的形成層細胞,在一定條件下很快恢復了分裂能力,大約在1個月左右,就基本上建立起樹皮的雛形。剝皮再生可用於皮類藥材的生長,在果樹栽培上,環割原理亦有套用。如在開花期,適當環割枝幹,可暫時阻礙有機物質向下輸送,增加傷口上部養分積累,促進花芽分化和提高果實品質。剝皮寬度以當年能癒合為宜,一般不超過0.5厘米,多用於生長過旺的側枝或徒長枝。但同一樹上進行多次環割,易引起生長衰弱,縮短樹齡。

在生物探究篩管的作用時也常用到此方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