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一世[蘇格蘭女王]

瑪麗一世[蘇格蘭女王]

瑪麗一世(MaryIof Scotland,Mary Stuart或Stewart,Mary,Queenof Scots,1542年12月8日至1587年2月8日),蘇格蘭女王(在位時間1542年12月14日至1567年7月14日)以及法國王后(1559年7月10日至1560年12月5日)。她的一生充滿了悲劇色彩,恐怕也因此成為蘇格蘭君主中最有名的一位。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即:蘇格蘭女王瑪麗一世的表姑,別稱為“血腥瑪麗”)因為在位時期大致相同,所以經常被人錯誤的混為一談。

基本信息

人物早年

瑪麗一世瑪麗一世

瑪麗一世(蘇格蘭)1542年12月8日誕生在蘇格蘭西洛錫安地區的林利思哥宮,父親是蘇格蘭國王詹姆斯五世,母親是法國權臣吉斯公爵弗朗索瓦•德•洛林之妹瑪麗•德•吉斯。在國王羅伯特二世的統治期內確立了蘇格蘭王位繼承規定:羅伯特的所有兒子男性系後裔中的男子(在議會法案中列出)才有資格繼承王位,這是因為羅伯特第一次婚姻所生的孩子受到合法性的置疑。只有在父系滅絕的情況下王位才能傳給女性和母系。所有其他的男性系多年前就已去世了,但是阿爾巴尼公爵約翰•斯圖亞特(王室近親,詹姆斯五世的堂伯)在幾年前還活著並於1536年去世。如果他沒有先於詹姆斯五世去世的話,瑪麗並不一定會繼承王位。在這種算是半符合薩利克繼承法的情況下,瑪麗繼承了王位,因為羅伯特二世所有男性系後裔中的男子都已經先於她的父親去世了。
她的父親30歲的時候去世,死因可能是霍亂,儘管他同時代的人認為他的死亡應該歸因於在SolwayMoss戰役中敗於英格蘭以及受到羞辱所導致的悲傷。在福克蘭宮,她的父親獲知了她出生的訊息,預言道:“魔鬼與之相伴。它隨一個小姑娘而來,也會隨一個小姑娘而去!”(當然,這可能是酒後的瘋話.)斯圖亞特家族曾通過瑪傑瑞(蘇格蘭國王羅伯特一世的女兒)坐上了蘇格蘭王位的寶座。詹姆士確信瑪麗意味著斯圖亞特家族在蘇格蘭統治的結束。其實,通過瑪麗的兒子,他們在統一的英格蘭蘇格蘭的統治開始了(瑪麗在法國的時候採用了法語的拼法「Stuart」,她的子孫們堅持了這種拼法)。
六天大的瑪麗成了蘇格蘭女王,王位的下一個繼承人亞蘭伯爵二世詹姆士•漢密爾頓,在1554年以前扮演著攝政王的角色。後來女王的母親攝政,直到1560年去世。瑪麗出生六個月之後,1543年7月,根據格林威治條約,她應該與英格蘭的愛德華六世(他是英格蘭的亨利八世的兒子)在1552年結婚,他們的繼承人將繼承英格蘭王國和蘇格蘭王國的王位。兩個月以後,瑪麗和她的母親(當初曾強烈反對他們的婚姻),躲進了為瑪麗加冕而準備的斯特林城堡

加冕禮

瑪麗於1543年9月9日在斯特林城堡的王家小禮拜堂加冕為蘇格蘭女王。如此年幼就加冕為女王和獨特的典禮,這場加冕一時在歐洲成為街談巷議的焦點。
加冕那天,瑪麗身著縮小了的厚重的王家禮服。她柔嫩的脖子上繫著深紅色天鵝絨斗篷,下擺為貂皮,帶有長袖鑲有寶石的綢緞長袍包裹著這個嬰兒,她已經可以坐起但尚不能走路。林斯頓大人懷抱著她莊嚴地走進王家小禮拜堂。禮拜堂內,林斯頓爵士把瑪麗帶到聖壇前,輕柔地將她放在已經放置好了的王位上。然後他起身扶住她,使她不會滾下。
不久,樞機DavidBeaton便宣讀了加冕誓詞。林斯頓大人代替瑪麗回答。此後,樞機鬆開了她沉重的長袍,施以塗油禮,將聖油塗在她的背上,胸部和手掌上。在寒風下,瑪麗開始哭泣。蘭諾克斯伯爵授予並將節杖放在她的小手上。瑪麗抓住了沉重的節杖。阿蓋爾伯爵五世阿奇博爾德•坎貝爾覲獻了國劍。
然後,阿倫伯爵二世詹姆斯•漢密爾頓拿來王冠。Beaton樞機小心翼翼地把王冠戴在她頭上的天鵝絨飾環上。樞機固定了王冠,林斯頓大人將她扶正,蘭諾克斯和阿倫伯爵親吻她的面頰以示忠誠,隨後其他的高級教士和貴族跪地,以手觸冠,宣誓效忠。

粗暴求婚

瑪麗瑪麗

瑪麗女王登基不久,《格林威治條約》便分崩離析。與蘇格蘭人聯姻的婚約並沒有能夠持續下去,尤其是亨利八世的猜忌心理,他試圖改變協定以便在婚姻開始前占有瑪麗。他甚至還想破壞蘇格蘭與法國的傳統聯盟。因為害怕人民起義,蘇格蘭議會在這年年末解除了這項條約。
但是這並不能使亨利八世滿意。他開始謀劃“粗暴求婚”計畫,即強迫瑪麗嫁給他的兒子。這其中還包含一系列對蘇格蘭領土的襲擊以及其他行動。這一計畫一直持續到1551年6月,耗資超過50萬鎊,許多人為此失去了生命。1544年5月,英格蘭的赫特福德伯爵(即後來愛德華六世時的薩姆塞特公爵)打到了福斯灣,並期盼能攻占愛丁堡俘獲還是嬰孩的女王,但是瑪麗•德•吉斯將女王隱藏在斯特靈城堡的密室中。在這關鍵時刻,仍然信守親密同盟的法國人幫助了蘇格蘭人。
1547年9月10日,又被稱為“黑色星期六”,蘇格蘭人在平其克魯之戰中遭到慘敗。瑪麗•德•吉斯因為害怕女兒受到傷害,暫時將她送到因其摩霍姆修道院,並轉而向法國大使馬歇德沃依色爾尋求幫助。法國的新國王,亨利二世,此時正打算透過蘇格蘭年幼的女王與自己剛出生兒子,王太子弗朗索瓦的聯姻來統一法國與蘇格蘭。這在瑪麗看來是解決其麻煩的唯一明智方法。1548年2月,當瑪麗•德•吉斯聽到英格蘭軍隊撤軍訊息後,她將女兒轉移到達蒙波特城堡。英格蘭的撤軍再次只留下一地瓦礫,他們強占了戰略要地漢廷頓。到6月,盼望已久的法軍才姍姍而來,7月7日,與法國的婚約在距離漢廷頓不遠的修道院內簽署。瑪麗將被送往法國,亨利二世將負責培養教育她。1548年8月7日,亨利二世派出的法國艦隊從達蒙波特駛回法國,五歲的蘇格蘭女王在船上。

法蘭西歲月

在法國王宮裡,瑪麗是寵兒。她受到了法國所能提供的最好的教育,當她教育生涯結束時,她已掌握了法語拉丁語希臘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加上她原先的母語——蘇格蘭語。她學會了兩種樂器的演奏方法並學習了散文馬術,訓鷹術和縫紉
1558年4月24日,她在巴黎聖母院嫁給了法國王太子弗朗索瓦。1559年7月10日,亨利二世病故後,她成為了法國王后;她丈夫成為了弗朗索瓦二世。按照常規繼承法的規定,瑪麗在其無嗣的表姑伊莉莎白一世之後,是英格蘭王位的下一個繼承人。但是,根據天主教,伊莉莎白是私生女,使瑪麗成為真正的王位繼承人。儘管反天主教嗣位法直到1701年才通過。亨利八世的意志使斯圖亞特家族仍被排除在繼承英國王位的行列裏。瑪麗的麻煩由於法國雨格諾派起義(稱作1560年3月6日到17日的安波依斯陰謀)而增多,使得法國不能在蘇格蘭方面救援瑪麗。繼承問題由此產生。
1560年12月5日,弗朗索瓦二世去世。瑪麗的婆婆,凱薩琳•德•梅第奇開始在弗朗索瓦二世的弟弟查理九世執政時期攝政。1560年7月6日,瑪麗的代表簽署了愛丁堡條約,在其母瑪麗•德•吉斯逝世後,按條約法國從蘇格蘭撤軍,並承認伊莉莎白女王在英格蘭的統治權。仍居法國的十八歲的瑪麗拒絕批准這個條約。

重返蘇格蘭

瑪麗一世重返蘇格蘭
1561年8月19日回到利斯。她十八歲,儘管她很有天賦,但她的成長背景沒有給她判斷力以應付當時蘇格蘭危險複雜政治局面。宗教使得人民之間矛盾重重,瑪麗的私生兄弟,第一代默瑞伯爵詹姆士•斯圖亞特,是新教派系的首領。瑪麗,作為一個虔誠的羅馬天主教徒,卻遭到了許多臣民和她父親表妹英格蘭女王伊莉莎白一世以及新教鄰國君主的猜疑。新教改革者約翰•諾克斯就公然鼓動他人反對瑪麗,指責瑪麗聽彌撒,跳舞,穿著太精細和其他東西,亦真亦幻。
1561年12月,瑪麗與伊莉莎白的會見已經進入日程表,這次的回見地點定在了英格蘭,但伊莉莎白改變了主意。回見地點被定在了八、九月間在約克,或者“其他類似城市”。七月,由於法國內戰,伊莉莎白派遣亨利辛迪爵士改變了回見地點。1563年,為了平衡與瑪麗的關係,伊莉莎白試圖勸說瑪麗嫁給羅伯特•達德利萊切斯特伯爵一世,是亨利•辛迪爵士的姻親。他深得伊莉莎白女王信任並且認為她可以藉此控制瑪麗。達德利是個新教徒,對伊莉莎白而言,這此聯姻能達到一石二鳥的效果。她派遣了一個特使告知瑪麗,如果她嫁給伊莉莎白指定的一個人(在那時還是匿名的),伊莉莎白將“開始調查瑪麗是否具有權利獲得王室稱謂而成為伊莉莎白的表外甥女進而成為王位繼承人。”這個計畫遭到了瑪麗的拒絕。
1565年7月29日,在聖十字架宮,瑪麗出人意料地嫁給了達恩利勳爵亨利•斯圖亞特,他是英格蘭亨利七世的長女瑪格麗特與第二位丈夫安古斯伯爵阿齊巴爾德•道格拉斯的外孫,也就是瑪麗的表弟,同時亨利•斯圖亞特的父系祖先可以追溯到第四代蘇格蘭王家大管家亞歷山大•史都華的次子約翰•史都華爵士。對於新教首領,同時也是她的私生兄弟,莫里伯爵而言,這是突然一擊。他們公然發動叛亂,瑪麗不得不於1565年8月26日逃往斯特靈去組織力量進行抵抗。9月,瑪麗又前往愛丁堡招募更多軍隊。莫里伯爵和其他起兵的貴族被擊敗了,決定勝負的戰鬥即是後來廣為人知的蔡斯襲擊。瑪麗與達恩利的聯姻激怒了伊莉莎白:她認為這次婚姻儘管已經完成但是應該得到她的許可。因為達恩利的英格蘭貴族頭銜。伊莉莎白覺察到這次婚姻帶給她本人的威脅。因為達恩利具有英格蘭和蘇格蘭王室的血統,任何達恩利和瑪麗的子女都極有可能去繼承瑪麗和伊莉莎白王位。
不久以後,瑪麗就懷孕了。但達恩利很快就變得傲慢自大,桀驁不遜,貪求權力,要求在他的頭銜上贈以“國王”的名號。他嫉妒瑪麗與她私人秘書,大衛•瑞里奧之間的姦情,在1566年3月,達恩利進入參與了一個在蔡斯襲擊中反叛瑪麗的貴族組成的秘謀組織。3月9日,一個貴族團體,夥同達恩利,刺殺了當時正在聖十字架宮與瑪麗會商國事的瑞里奧。這次行動加速了瑪麗與達恩利婚姻的破裂。達恩利很快再次改變了立場與那些參與刺殺的貴族決裂,但在另一場合,他襲擊了瑪麗,正是這次不成功的襲擊導致了瑪麗的流產。

隨著1566年7月,瑪麗的繼承人即以後的英格蘭詹姆士一世,蘇格蘭詹姆士六世的出世,瑪麗聲稱孩子的父親是詹姆士•赫伯恩(伯斯維爾伯爵四世),一個即將成為她第三任丈夫的冒險家。一個除掉達恩利的陰謀正逐漸形成,此時的達恩利正重病纏身(有可能是梅毒),他被安排在愛丁堡的一幢別墅里康復,瑪麗常去探望他,在可預知的將來,他們很有可能因此複合。1567年2月,別墅里發生了一次爆炸,爆炸發生後,在花園裡發現了已經咽氣的達恩利。他看起來是被掐死的。這一事件原本是對瑪麗的一種解脫,卻不想敗壞了她的名譽。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到了伯斯維爾身上,認為是他刺殺了達恩利,由此招致了一場對伯斯維爾的審判但最後法庭宣判他無罪。瑪麗試圖在貴族中重新尋找支持。他們中的一部分就是在伯斯維爾曾經籠絡過簽署了埃斯里客棧聯合聲明,支持他迎娶瑪麗的貴族。
4月24日,瑪麗最後一次在斯特靈探視了她的兒子。在她返回愛丁堡的路上她遭到了綁架。無論是否出於瑪麗的自願,當伯斯維爾和他的手下將她帶回鄧巴城堡時,她被伯斯維爾伯爵性侵犯了。5月6日,他們返回到愛丁堡,5月15日,在聖十字架宮,瑪麗和伯斯維爾伯爵舉行了新教儀式的婚禮。
貴族們都轉而反對瑪麗和伯斯維爾伯爵並起兵反叛。6月15日瑪麗和伯斯維爾伯爵不得不退到卡伯里山上對抗貴族軍隊。戰鬥沒有打響,瑪麗以釋放伯斯維爾伯爵的條件下答應了貴族的要求。但是貴族們沒有信守他們的承諾並將她帶到愛丁堡囚禁在列文湖城堡,這個城堡坐落在列文湖中央小島上。從1567年7月18日到24日,瑪麗懷的一對雙胞胎在城堡里流產了。7月24日,她被迫退位並將王位傳給只有一歲大的詹姆士

統治時期

國內政治

由於瑪麗一世堅持嫁予西班牙王子腓力二世,國內新教徒藉口再起暴動。簡·格雷的父親堅稱其女兒才是合法的英格蘭女王。而托馬斯·懷逸則以擁立伊莉莎白之名,率領軍隊從肯特郡一直到倫敦才被打敗。暴動被鎮壓後,簡·格雷的父親、丈夫及她本人均被控以高度叛國罪而處死。雖然伊莉莎白堅持自己沒有參與起義,但她仍然被監禁於倫敦塔兩個月,隨後則被軟禁。

宗教

作為女王,瑪麗對英國國教的問題十分緊張。她拒絕承認父親與羅馬教廷的分裂以及她弟弟愛德華六世所信奉的新教。她使英格蘭重新與梵蒂岡複合,並任命她從前的女教師的兒子及據聞為曾經的追求者,紅衣主教列金諾·保爾為坎特伯里大主教。而從前的大主教托馬斯·克蘭麥則被瑪麗下令殺害。保爾成為瑪麗重要的顧問
愛德華六世所立的宗教法亦被瑪麗廢除。她亦嘗試說服國會廢除亨利八世所立的新教法律。要取得英國國會成員的同意並不容易,而瑪麗亦作出了大大的讓步,亨利八世所沒收的隱修院土地不獲發還,這是因為新任的土地擁有者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宗教迫害

為數不少的新教徒領袖被處決(特別是被燒死)。約有800個較富有的新教徒選擇流亡國外。被殺的包括約翰·羅傑斯(1555年2月4日)等人。宗教迫害持續了四年,死亡人數並不確實。約翰·霍斯在其《殉道者之書》中指出,有284人因信奉新教而被殺害。在薩塞克斯郡的路易斯,民眾透過營火紀念這些殉道者。倫敦斯特拉福的聖約翰教堂外,則設有紀念碑紀念在薩塞克斯郡被燒死的新教徒。除此之外,在東薩福郡及西薩福郡亦有紀念於當地遇害的新教徒的墓地或紀念碑

對外政策

儘管亨利八世早已於1542年建立愛爾蘭王國,但歐洲天主教勢力一直不承認英格蘭對愛爾蘭的管治。不過,瑪麗一世於1555年取得教宗的認可,承認她和她的丈夫腓力均是愛爾蘭的君主。腓力二世繼承西班牙王位後,於1557年三月至七月間到英國遊說瑪麗在西班牙法國的戰爭中(義大利戰爭)支持西班牙。丈夫的要求使瑪麗感到為難。若英國支持西班牙,必須向法國宣戰:蘇格蘭與法國早為友好邦交,英格蘭的安全受威脅;英格蘭與法國的貿易停止,但當時英格蘭從愛德華六世時開始經濟一向微弱。最後瑪麗仍然同意支持西班牙(其實這舉動破壞了婚約中的協定),令英格蘭的新教徒再次響起反西班牙的聲音。戰事中,英格蘭於1558年1月13日失去了其在歐洲大陸的唯一占領地,海港加來。雖然加來早已成為英格蘭的經濟負擔,但失去這海港對英格蘭亦非毫不可惜。瑪麗後來亦為此而悲嘆。

商業貿易與收入

英格蘭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安特衛普布料貿易的衰落。雖然瑪麗與腓力結了婚,但英格蘭沒有在西班牙與新大陸的高利潤貿易中賺到多少。西班牙很小心地保護著這宗貿易,不容別國插手,而瑪麗則因其西班牙王后身份,不能接受英格蘭商人走私。為了擴大英格蘭的貿易及挽救經濟,瑪麗繼續依照諾森伯蘭公爵的建議,在歐洲各地尋覓新的營商港口。

亡命英格蘭

圖片亡命英格蘭

1568年5月2日,瑪麗從列文湖逃脫並再一次成功地招募了一支規模不大的軍隊。當她的軍隊於5月13日在蘭塞德戰役被擊敗後,三天之後瑪麗逃往英格蘭。迅即於5月19日,被伊莉莎白德軍官囚禁在卡萊爾城堡,在囚禁期間,她說了那句名言:“Inmyendismybeginning”(我死即我生)。並將這句話鑲嵌在她衣服的花邊上。在關於瑪麗是否應該為謀殺達恩利負責的爭論結束後,伊莉莎白決定對瑪麗採取質詢而不是審判來解決問題。1568年10月至1569年1月間,對瑪麗的質詢在約克實行。這場質詢具有極強的政治色彩。伊莉莎白並不希望瑪麗被判謀殺罪,而瑪麗,因為她曾經受過教會的塗油禮,拒絕承認任何世俗審判的權威性。莫里伯爵詹姆士•斯圖爾特,最終負責對瑪麗進行起訴,他同時也掌管瑪麗缺位時的蘇格蘭,其主要任務是不讓瑪麗返回蘇格蘭並控制那些支持瑪麗的蘇格蘭人民。
審判的重心逐漸轉移到“首飾盒信件”一事上,詹姆士•道格拉斯,莫頓伯爵四世在愛丁堡一個雕有F字樣的(據推斷是法蘭西斯二世)銀盒裡,發現了據稱是瑪麗寫給伯斯維爾的八封信和許多其他檔案,包括瑪麗和伯斯維爾的結婚證明。法庭上瑪麗並沒有看到這些證物,也不能為自己辯護。她拒絕提交一份書面的抗辯詞除非伊莉莎白宣判她無罪,顯然,伊莉莎白不可能那么做。現在,無論何種方式都不可能證明這些信件的真假了。除了這些信件,並無其他證據可以控告瑪麗。事後看來,很難證明涉及的主要當事人想去探清事情的真相
伊莉莎白認為瑪麗圖謀染指英格蘭的王位並對她造成了威脅。此後瑪麗被她囚禁了十八年。其中大部分時間,瑪麗被軟禁在謝菲爾德城堡和謝菲爾德莊園。在喬治塔爾伯特,什魯斯伯里伯爵六世和他可怕的夫人,哈德威克的貝斯的監視下。他們的女兒伊莉莎白卡文迪什嫁給了查爾斯斯圖亞特(達恩利的兄弟)並育有一女,阿爾貝拉小姐。女王的至愛-----詹姆士赫伯恩則被囚禁在了丹麥,患上了“精神病”,最後死於1578年。當時也身陷囹圄,1580年,軟禁瑪麗的責任被轉交到了阿米愛斯伯勒特手中。瑪麗在他的“關懷”下度過了餘生。

處決

瑪麗一世處決
伊莉莎白再也不能容忍瑪麗,因為她收到許多報告,有人陰謀謀害她本人而讓瑪麗取而代之(一些歷史學家認為這些都是瑪麗的敵人偽造的)。
瑪麗斯圖亞特於1587年2月8日在北安普敦郡佛斯里亨城堡被處極刑,罪名是被懷疑捲入陰謀,貝比通陰謀,企圖刺殺伊莉莎白。行刑那天,瑪麗身著紅色,表明她是一個天主教殉教者。
瑪麗最初被埋葬在彼得鎮大教堂,但是她的遺體於1612年被她的兒子,英格蘭國王詹姆士一世挖掘出來了,遷葬到威斯敏斯特教堂。現在仍在那兒,她的墓穴和她表姑伊莉莎白的只有30英尺(9米)之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