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德萊娜教堂

瑪德萊娜教堂

瑪德蓮教堂(La Madeleine)位於巴黎8條主要大道交會處的瑪德蓮廣場(Place de la Madeleine),加上巨大莊嚴的外觀,成為巴黎最知名的建築代表之一。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法國瑪德萊娜教堂法國瑪德萊娜教堂

馬德萊娜教堂(又譯為“瑪德蓮教堂”,L'église Sainte-Marie-Madeleine)是法國首都巴黎第八區一座教堂,新古典主義風格,周圍是52根高20米的科林斯圓柱,原來是為了紀念拿破崙軍隊的榮耀。馬德萊娜教堂位於協和廣場北側皇家路(rue Royale)的北端盡頭,東側是旺多姆廣場,而西側是聖奧古斯丁教堂。

建築概述

瑪德萊娜教堂(Madeleine). 這是一座希臘式的教堂,位於巴黎市中心8條主要大道交匯處,1814年,拿破崙為了紀念他的軍隊而開始建造。正面約寬大的台階,高台上有52根高20米的科林斯式圓柱沿房子四周環立,形成一圓柱廊,頂部有人字山形巨形浮雕,畫面表現了末日審判的場面。

寬闊的台階、高大的科林斯式柱廊、山形屋頂令教堂外觀如同希臘神殿般莊嚴宏偉,教堂內部的鍍金裝飾精緻細膩,祭台後方的瑪麗亞升天像在朦朧的光線中更顯聖潔神秘。教堂始建於1764年路易十五時期,陸陸續續建造了幾十年,換了數位建築師,直到1824年拿破崙時期才建成,成了讚美陸軍榮耀的紀念堂。但是直到今天,教堂還在不時地修修補補。

歷史演變

馬德萊娜教堂的所在地自從腓力二世時期即屬於巴黎主教,1182年,莫里斯主教沒收了當地的猶太會堂,改為教堂,主保聖人是抹大拉的馬利亞。
在此重建教堂共犯過兩個錯誤。1757年開始第一次設計,仿造榮軍院的巴洛克教堂,在拉丁十字平面上安放圓形穹頂,1763年4月3日國王舉行了奠基典禮,但是在1764年停工。1777年建築師去世,他的學生決定重新開始,拆除未完成的建築,縮短中殿,改為類似羅馬萬神殿的更為集中的設計。法國革命開始後,只有基礎和大柱廊已經完成,1797年唱詩班席位被拆毀,工程停止,進行關於建築用途的辯論:圖書館、公共宴會廳或市場。在此期間,國民大會被安置在波旁宮。 1806年,拿破崙決定豎立一個紀念建築,“偉大軍隊光榮廟”(Temple de la Gloire de la Grande Armée),已有的基礎被拆毀,但是保留了立柱,重新開工。1808年凱旋門完成後,該廟的紀念意義減弱。
拿破崙倒台後,波旁王朝復辟時期,路易十八決定將這座建築改為天主教堂,山牆上雕刻了《最後的審判》。七月王朝將此作為對革命悔改的民族和解的紀念物和殿。1837年曾有建議將其作為火車站使用,但最終還是在1842年祝聖為一座教堂。

設計風格

教堂建築設計有希臘神殿風格,充滿莊嚴、肅穆的氣氛,教堂唯一的光線來源是來自3個小圓頂的自然採光,讓內部精緻、鍍金的細膩裝飾在灰矇中更添美感。

壁畫

祭壇上方的壁畫題為“基督教歷史”,表現基督教歷史上的關鍵人物。

習俗

馬德萊娜教堂屬於本篤會,現在仍舉行彌撒和時尚的婚禮。這座教堂有一台著名的管風琴

景點介紹

大門上的雕塑《最後的審判》局部大門上的雕塑《最後的審判》局部

教堂祭台後方的瑪利亞升天像,是瑪德蓮教堂的參觀重點,銅門上聖經十誡的浮雕,和教堂內大理石與鍍金雕飾和雕像也都不容錯過。從教堂朝向皇家路(Rue Royale)方向,協和廣場、塞納河及對岸的國會大廈一覽無遺,是欣賞巴黎街景設計的焦點之一。

十八世紀,皇室為維持協和廣場的景觀,硬性規定皇家街建築的格局,所以它們的外貌機乎相同,今天在這些建築的樓下,幾乎都是大公司名行號,如專賣銀器的Christofle、時裝店Saint-Louis、水晶店Lalique以及花店Lachaume。當然全世界老饕都知道的美心餐廳(Maxim's)也在其中。美心餐廳的美食絕不廉價,不過它有一個非常動人的廣告:"你一生也該來一次吧!"馬德連教堂還有一處吸引人的還是它旁邊的香奈兒總店,以及巴黎最貴的馥頌食品店(Fauchon)。

以希臘式列柱建築在巴黎市區獨樹一幟的馬德連教堂,由於坐落於觀光客集中的歌劇院和協和廣場之間,一直是個相當熱門的旅遊點。

馬德連教堂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周圍那52根高20公尺的希臘科林斯(Corinthian)式石柱,它們使馬德連不論從任何角度看,都有雕刻品般精緻準確的美感。 由馬德連廣場循28級的石階走上面對協和廣場的正門後,回頭望去視線可越過協和廣場直看到塞納河對岸的波旁宮(Palais Bourbon)和傷兵院St. Louis教堂的圓頂,景觀相當壯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