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家鄉

瑪家鄉

瑪家鄉位於台灣屏東縣東北方,北臨三地門鄉,東鄰台東縣金峰鄉,東北連霧台鄉,西鄰內埔鄉,西南連萬巒鄉,南接泰武鄉。該鄉地處中央山脈南段,大武山北側,地勢險阻,起伏甚大,氣候上屬熱帶季風氣候,鄉內居民以台灣原住民排灣族為主。瑪家鄉為排灣族瑪卡札亞札亞社(Makazayazaya)的居住地,在排灣族語中是指“傾斜的山坡地”,意指其部落是居住在溪流坡地上。日治時期將散居各處之原住民遷居,聚集在馬卡扎亞扎亞、馬須利德、娃卡巴、卡扎給蘭、排灣等五個村落,設定警察駐在所治理一切事務,在1920年的地方改制中劃入高雄州潮州郡。戰後初期將上述五村名字改為瑪家、北葉、涼山、佳義、筏灣(後又改回排灣),原定鄉名為“瑪佳沙”,後於1946年改為瑪家鄉,劃歸高雄縣管轄,1950年改隸屏東縣至今。

基本信息

基本資料

瑪家鄉 瑪家鄉

舊稱:Makazayazaya、瑪佳沙
行政區管轄:屏東縣
行政區類別:鄉
經緯度:東經,北緯
總面積:78.7008平方公里
戶數:1,805戶
人口:6,430人(2008年12月)
鄉長:陳生明
區劃:6村62鄰
民意機關:瑪家鄉民代表會
郵遞區號:903
毗鄰;三地門鄉內埔鄉萬巒鄉泰武鄉霧台鄉;台東縣金峰鄉

歷史發展

瑪家鄉昔日為排灣族Makazayazaya社的聚落所在,Makazayazaya在排灣族語中意指傾斜的山坡地,因為該部落剛好位在溪流坡地上,瑪家鄉除了有排灣部落,更可能是排灣族的發源地,其學者的論點有三類,一為傳說的排灣族祖靈聖地『八達因』(Padain)即在瑪家鄉境內,二為瑪家鄉的地理位置是排灣族群的中心所在,因此排灣族群可能以此為中心向四方遷徙,最後一種說法是瑪家鄉的筏灣部落音近排灣,且遷村後繼續使用排灣村一名。

清朝時代排灣族散落在深山林內,以頭目制度社會方式生活,1895年日據時代為了方便管理原住民,將各處的排灣族聚集在馬卡扎亞扎亞、馬須利德、娃卡巴、卡扎給蘭和排灣等五個村落,並設定警察駐管理教育、衛生等行政事務,1920年台灣總督府調整全台行政區域,將此地劃入高雄州潮州郡;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將五村落定名為瑪佳沙鄉,隔年改為瑪家鄉、隸屬於高雄縣管轄,至1950年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將瑪家鄉改隸屏東縣並下轄6村至今。

地理位置

瑪家鄉位於屏東縣東北部,南隔萬安溪與泰武鄉為鄰、西南邊為萬巒鄉、西接內埔鄉、北沿隘寮溪與三地門鄉和霧台鄉相望、東有大武山與台東縣達仁鄉和金峰鄉為界,總面積約為78.7008平方公里;瑪家鄉處於中央山脈南部的延伸地帶和大武山北端,地形主要以山地丘陵為主、起伏較大且地勢高陡,海拔從100公尺至1500公尺不等,是屏東縣開發歷史悠久的山地鄉鎮,林相豐富且擁有許多登山步道和路線,更有瀑布之鄉的美名,是屏東縣著名的旅遊鄉鎮。

民風民俗

瑪家鄉-三大節日
瑪家鄉一年中有相當重要的三大節日,分別是瑪家鄉鄉運、聯合豐年祭以及聖誕節聯合活動和歌謠祭;最著名的聯合豐年祭是瑪家鄉最大的盛事,活動內容十分多樣化包括原住民母語比賽、各類球類包含籃球和排球比賽、原住民服裝展覽比賽和懷舊電影展等等,最重要的豐年祭祭典更是不容錯過,讓民眾體驗到排灣族聯合豐年祭的盛大與代表精神。

交通

台24線
屏35號縣道
屏97號縣道
沿山公路

教育

初級中學
屏東縣立瑪家國中
國小
屏東縣瑪家鄉佳義國小
屏東縣瑪家鄉北葉國小

旅遊地點

台灣原住民文化園區
涼山瀑布
笠頂山
沙拉灣瀑布群
白賓山
舊筏灣射鹿部落
射鹿溪瀑布群
屏東飯店住宿瑪沙露風情旅店
屏東瑪家鄉休閒農漁園區

特產

芒果
原住民雕刻及手工藝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