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王墳

瑞王墳

瑞王墳,北京地名,隸屬於北京海淀區四季青鄉,因清代嘉慶皇帝第四子(瑞親王)綿忻的墓地“瑞王墳”而得名。"瑞王墳”——“瑞親王墓地”位於香山腳下,其實離香山還有些距離,準確位置是在北京西五環與閔莊路的交叉之處。

地名由來

(圖)“瑞王墳”——瑞親王墓地“瑞王墳”——瑞親王墓地

在石景山區香山南路之南,永定河引水渠以北,有一村叫福田寺。這裡原來只有寺沒有村。清代中葉,潘、岳、商等幾戶滿漢民從東北至此定居,世代為清代王公貴族護園守陵,逐漸形成了村落。後來寺宇頹廢,然寺名因村而延稱至今。因村西葬有清代瑞王,故此地又稱瑞王墳。

瑞親王簡介

據《清皇室四譜》記載:“綿忻生於嘉慶十年(1805年)二月初九日子時,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為皇三子綿愷同母弟。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封瑞親王,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管理武英殿御書處內翻書房事務,八月賞戴紅絨結頂冠。道光三年(1823年)正月奉旨在內廷行走,五年(1825年)十一月被解去武英殿御書處事務,道光八年(1828年)八月十九日已時薨,享年二十四歲,謚曰懷,有一子。”
妻妾:
嫡福晉費莫氏,一等侯勒保之女,
側福晉白都氏,雲騎尉德興之女,
側福晉徐佳氏,廣容之女,
庶福晉劉氏,劉丙文之女。
子女:
子一:多羅瑞敏郡王奕誌。道光七年丁亥九月十一日午時生,母為側福晉徐佳氏,廣容之女。

“瑞王墳”(瑞親王墓地)簡介

(圖)瑞王墳馱龍碑瑞王墳馱龍碑

瑞王墳建於清道光九年(1829),為嘉慶皇帝第四子和碩瑞懷親王綿忻和夫人之墓。
經考:瑞王墳原陵園坐北朝南,長九十餘米,寬四十米,平面呈北圓南方之狀。這可能是封建統治者信奉“天圓地方為祥地”之故。原有園牆高約四米,園內松柏繁茂,殿堂儼然。南有牌樓,青石台基為座,四角翹檐式綠琉璃瓦蓋頂。其南原有神橋,橋下是月牙河。牌樓北側為宮門,兩側立朝房,宮門內建享殿五間。再北為墓室區,寶頂建於漢白玉石級之上,至今寶頂之須彌座尚存,雲絲花紋雕琢十分精細。青石拱券結構的單室地宮建築及漢白玉墓門,保存完整。如此一座帝王陵寢於民國二十二年(1933)被盜掘後,又經風雨和人為破壞,地面建築僅存殘破不堪的牌樓了。
據當年墳戶之一的潘啟安老人說:民國二十二年秋日,數十人荷槍實彈,突然出現在瑞王墳。將墳戶禁固於朝房內。次日拂曉,在寶頂一側炸開一個洞,將所有殉葬品盜走。
1946年,綿忻繼孫貝勒載洵之子溥佻曾到此將墳地建築拆賣。墳內二尺多粗的古樹也被砍伐殆盡,以折錢為生。瑞王的子孫破落到何等地步可想而知。

因墓被盜後發現墓穴內有地下水灌入,故當地曾流傳“水澆葬,必定喪”的說法。其實瑞王墓地風水再好,也挽救不了封建王朝以及瑞王家族被無情的歷史潮水沖沒的命運。如今瑞王墳只能作為歷史的遺蹟罷了。
現存有碑亭、地宮、陽宅等,保存完好。

“瑞王墳”相關新聞

投資40萬 瑞王墳開修——老物件將回歸到原位 預計6月份完工

(圖)修繕“瑞王墳”修繕“瑞王墳”
(2008-4-11 《法制晚報》 田寶希)近日,記者在香山南路看到,被當地老百姓稱為福田寺的瑞王墳已用腳手架及施工專用的綠布包裹了起來,以待修繕。
記者在現場看到,從古建上取下的瓦片、木料等都被整齊地安放起來。
石景山文管部門介紹,這些老物件都將進行適度地修整後回歸到原位,以留存下古建滄桑的文化氣質。整個修復項目投資40萬元,預計6月份完工。
北京瑞王墳碑亭修繕完工
(圖)“瑞王墳”修繕後“瑞王墳”修繕後

(2008-06-27 《北京日報》)昨天(26日),位於北京射擊館附近的瑞王墳碑亭修繕完工。瑞王墳碑亭系清代嘉慶皇帝第四子綿忻墓地僅存的一座碑亭,由於年久失修,瑞王碑亭破損嚴重。此次修繕為挑頂大修,保持了清中期的建築風格,內檐彩畫只作了除塵處理,外檐彩畫由於脫落嚴重,修繕中按照當時的做法進行了恢復。修繕後的瑞王墳碑亭將作為奧運場館周邊綠化帶的一處獨立景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