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FH77式155MM榴彈炮

瑞典FH77式155MM榴彈炮

本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西方各國新研製成功的各種不同型號的牽引式155mm榴彈炮,如英、德、意三國的FH70式,瑞典的的FH77、奧地利的GHN45式以及新加坡的FH88式等都安裝有輔助推進裝置,因而具有短途自行能力。在這些火炮中,由於瑞典的FH77式155MM榴彈炮成功的套用了液壓技術,它很可能是當前世界上自動化程度最高的牽引炮,故本文選擇此炮加以介紹。

概述

2005年瑞典炮兵打FH77A 155MM榴彈炮2005年瑞典炮兵打FH77A 155MM榴彈炮

瑞典陸軍早在60年代就提出要發展一種具有短途自行能力的155MM榴彈炮,1970年初與博福斯公司簽訂了研製生產契約,1973年研製出三門樣炮交軍方進行試驗和試用,1975年簽訂了批量生產契約,1978年交付第一批10門火炮,1982年瑞典陸軍完成換裝。

瑞典陸軍使用的FH77式火炮使用瑞典生產的專用彈藥。為了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後來又研製了一種專供出口的、能發射北約155MM只是彈藥的火炮。前者稱為FH77A式,後者稱為FH77B式。FH77B式火炮已向奈及利亞和印度出口。

火炮與彈藥

2005年瑞典炮兵打FH77A 155MM榴彈炮2005年瑞典炮兵打FH77A 155MM榴彈炮

FH77A式榴彈炮裝有一門身管長為38倍口徑的155MM線膛炮。身管的前端裝有一個小側孔反衝式炮口制退器,炮尾機構配用向下開閂的半自動立切式炮閂、擊發機為電動機械式。

該炮以液壓驅動方式進行高低和方向瞄準,因此它沒有一般火炮所採用的高低軌機械傳動裝置,以及高低軌和方向機手輪。而是靠瞄準手座位處的兩個操縱手柄;一個用於操縱火炮方向轉動。火炮射擊時,起落部分用液壓閉鎖。在瞄準手座位的前方還裝有RIA電子自動瞄準裝置,由控制顯示器、PKD-6式伺眼控制周視瞄準鏡和直瞄鏡組成。直瞄鏡與一般測試瞄準鏡相類似。瞄準裝置有自動和手動兩種工作方式。

該炮的液壓裝置系統由液壓輸彈機、液壓彈丸起動機和裝彈台(可容納3發彈丸)等組成。彈藥裝填的過程如下:液壓彈丸起動機從彈藥車上一次吊起3發彈丸放在裝彈台上。人工裝好引信後,裝填手從中取出一發彈丸放在輸彈機內,待彈丸滑入藥筒,然後啟動輸彈機將其送入炮膛。激發後,液壓輸彈機在其復員過程中自動將空藥筒拋出。由於採用了這種液壓裝填系統,使該拋具有很高的射速和較好的射擊度。該拋連續射擊20分鐘的持續射速為6發/分。爆發射速可達3發/8秒。

上述火炮液壓系統動力源是輔助推進裝置的發動機。為防止因發動機故障而影響火炮射擊,該炮備有兩個液壓手搖泵,一個用於瞄準和供彈,一個用於操作架尾支撐輪。當發動機因故障不能工作時,可用手搖泵向液壓系統提供液壓動力,夜間操作火炮時,為了不發出響聲,也可使用手搖泵而不啟動發動機。

該炮被配用的主要彈種為M77式低凹殺傷爆破榴彈,其爆炸威力比北約的M107式榴彈大25%。裝藥為可重複使用的鋼底塑膠藥筒,共有6個裝藥號,使用最大裝藥(6號裝藥)的最大射程為21.7km。引信是西方國家第一種投入使用的多用途引信,具有長延遲、短延遲、瞬發、超瞬發和敏感、不敏感、超敏感3種近炸共7種裝定作用,可任意裝定其中一種。除榴彈外,還配有照明彈和發煙彈。照明彈可產生22萬支燭光,照明時間為60秒,發煙彈的發煙時間為6分鐘。

FH77B是火炮實在保持原火炮總體設計不變的前提下,改進發展而成。它與FH77A式的不同點主要有三處,身管長度增大為39倍口徑;由於改用藥包裝藥,採用了向上開閂的螺式炮閂;彈藥裝填系統有所變化,FH77A時只有一個輸彈槽。既輸送彈丸又輸送彈筒,而FH 77B式的彈丸和藥包分別由兩個輸彈槽輸送。由於輸彈動作增多,FH77B式火炮的射速略有降低。FH77B式火炮出能發射FH77A式火炮備用的彈種外,還能發射美國北約的各種155mm制式彈藥。

輔助推進裝置

瑞典炮兵打FH-77B式155MM榴彈炮瑞典炮兵打FH-77B式155MM榴彈炮

所謂火炮輔助推進專職,是指火炮離開牽引車(汽車)後,能使火炮本身獨立地進行短途行駛(遠距離行駛仍需靠汽車牽引),並能實現火炮操作自動化的一種推進裝置,由發動機、傳動、行走和操縱等部分組成。本炮裝用的輔助推進裝置為液壓式。共有三項功能:一十驅動火炮短途自行;二是在汽車牽引火炮行駛中,汽車駕駛員可根據需要通過遙控驅動火炮炮輪進行助推,從而實現車-炮列車的串聯驅動;三是以輔助推進裝置發動機為動力源,實現瞄準、彈藥裝填和火炮放等項操作的自動化。

火炮在短途自行時,可以把它看成是一輛結構比較簡單的炮車。這種炮車的形式原理和一般車輛是相同的。本炮輔助推進裝置的發動機是一態功率為80hp的4鋼水冷汽油機,裝在炮架的前部。傳動裝職為液壓式,由兩個液壓泵和兩個液壓馬達組成。發動機帶動兩個液壓泵,可以驅動兩個位於炮輪輪載上的液壓馬達使兩個炮輪轉動,從而實現為炮車的驅動輪,另外在大架架尾裝有兩個充氣的支撐輪。自行時使其著地作為炮車的從動輪。牽引行駛時,架尾支撐輪翻倒固定在大架上。

輔助推進裝置駕駛員由瞄準手兼任,駕駛員座位設在炮架左側。駕駛員操縱兩個小操縱桿控制液壓泵,可隨時改變液壓馬達(炮輪)的轉速和鏇轉方向,以實現炮車的前進、倒車、停車、變速和轉向。當兩個液壓馬達(炮輪)相互反向轉動時,可實現炮車的中心轉向。

火炮的行軍戰鬥轉換也是通過輔助推進裝置駕駛員的操作實現的架尾支撐輪油缸,操縱支撐輪升、降架尾,可實現火炮與牽引汽車的自動摘、掛;操縱火炮輪單邊驅動使炮架扭動,以實現開、並大架;操縱炮輪前進與後退。利用其驅動力將火炮逐出或切入。完成行軍戰鬥的轉換,兩名炮手只需2分鐘即可完成。

雅典博福斯公司在各種武器系統上套用液壓機輸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們在s坦克上採用了很先進的液壓系統,在FH77式火炮上套用了火炮自行和助推,以及瞄準、供彈、和火炮放列等項操作的自動化,為利用液壓技術改進供彈系統和提高火炮的機動性方面,闖出了一些新的途徑。

火炮短途自行,能較好地解決牽引火炮的陣地機動問題。在現代戰爭中,要求火炮儘可能經常地和快速可變化發射陣地。而一般用汽車牽引行駛的火炮,其最大弱點就是戰術機動性差,進出和轉移陣地性當困難。裝有輔助推進裝置的FH77式火炮,在進行陣地機動時,則顯示了它的優越性:不許汽車開進陣地,也不要完成掛炮上車等項操作,一旦完成射擊任務,即可利用火炮本身的短途自行能力,迅速轉移到新的陣地上去,以便繼續為被支援的部隊提供及時有效的火力支援,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火炮自身的生存能力,在汽車牽引火炮行駛中,當汽車的驅動形式為

6*6時,若在遙控驅動兩個炮輪助推,則車-炮列車就成為8*8的驅動型式,這樣就大大提高了車-炮列車的越野通行能力。

該炮的戰鬥全重為11.9t,彈丸卻重達43kg,這給火炮的行軍戰鬥轉換和射擊操作造成了很大的困難。但由於該炮實現了火炮操作的自動化,不僅縮短了行軍戰鬥轉換時間,而且也大大提高減輕了炮手的勞動強度。該炮通常僅配用6名炮手(1名炮長,1名瞄準手兼輔助推進裝置駕駛員,1名彈丸起動機操作手,1名裝填手和2名彈藥手),必要時只需4名炮手就能操作火炮進行射擊。二戰鬥全重只有717t的美國M198式155mm榴彈炮,由於沒有實現火炮操作自動化,炮手班人數多大11人,兩者相差近1倍。

除實現火炮操作自動化外,1987年博福斯公司還展示了一種FH77B式火炮,該火炮裝有以輔助推進裝置發動機尾動力的導向和定向系統,從而使該炮成為目前少有的自助式牽引火炮。

該炮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火炮尺寸和重量較大;輸彈系統比較複雜;由於沒有採用可變后座長的反后座裝置,考慮到大射角時炮身后座所需的空間。故火線較高,輔助推進裝置的汽油發動機和液壓系統,只有簡單的禁止,在戰場上容易遭受損傷和起火,同時也大大增加了火炮的維修工作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