瑗琿條約

瑗琿條約

《瑗琿條約》,名稱:《中俄璦琿條約》,原名《中俄璦琿和約》。《璦琿條約》共三款,只有180個字。是中國近代史上字數最少,而喪失領土面積最大的一個條約。1858年5月28日,英法聯軍進攻天津、威脅北京之際,沙俄乘機用武力迫使清黑龍江將軍奕山訂立的不平等條約。由奕山與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在璦琿(今璦琿縣璦琿鄉)簽訂。是中俄間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也是其後簽訂中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開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同時,沙俄提出重劃中俄邊界問題進行談判,黑龍江將軍奕山昏聵怯戰,在簽字畫押,清政府在得知真相後,斷然將奕山革職查辦,並宣布《緩揮條約》無效。然而不幸的是,畢竟由於自身國勢衰微,加之外患多多,四面楚歌,清政府最終不得不在既成事實面前,含恨吞下這顆喪權辱國的苦果。最後在鹹豐十年十月初二(1860年11月14日),北京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承認了一直拒絕批准的中俄《璦琿條約》。

基本資料

正確的寫法應是:璦琿條約(ài huī tiáo yuē)。“璦 ài ”而非“瑗yuàn”
名稱:《中俄璦琿條約》,原名《中俄璦琿和約》。
清朝代表:黑龍江將軍奕山
沙俄代表:沙皇俄國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
簽約時間:1858年5月28
簽約地點:中國緩揮(後改愛輝)

主要內容

《璦琿條約》共三款,只有180個字。是中國近代史上字數最少,而喪失領土面積最大的一個條約。它規定:
1、將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的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俄羅斯所屬之地”;只將黑龍江左岸的“江東64屯”劃歸中國人“居住”,歸中國管轄。
2、將烏蘇里江以東4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為中俄“共管區”。後來的歷史表明,這個所謂“共管區”,實際上是沙俄正式吞併前的一個過渡形式。
3、賦予沙俄在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上,有自由航行權,並在這一地帶享有自由貿易權。顯而易見,這一切又都是為爾後沙俄進一步向中國東北腹地擴張滲透,進而建立所謂“黃俄羅斯省”,埋下的伏筆。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和《暖渾條約》,革命導師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給予深刻揭露和嚴厲譴責“由於進行了第二次鴉片戰爭,幫助俄國獲得了糙靶海峽和貝加爾湖之間最富庶的地域,俄國過去是極想把這個地域弄到手的。”指出,俄國人實際上“從中國奪取了一塊大小等於法德兩國面積的領土和一條多瑙河一樣長的河流。”
(《瑗琿條約》總共割去相當四個英國領土面積的103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這103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不包括江東六十四屯地區的4300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

簡介

《中俄璦琿條約》,原名《中俄璦琿和約》。1858年5月28日,英
法聯軍進攻天津、威脅北京之際, 沙俄乘機用武力迫使清黑龍江將軍奕山訂立的不平等條約。 由奕山與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在璦琿(今璦琿縣璦琿鄉)簽訂。是中俄間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也是其後簽訂中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開始。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同時,沙俄提出重劃中俄邊界問題進行談判,黑龍江將軍奕山昏饋怯戰,在簽字畫押,清政府在得知真相後,斷然將奕山革職查辦,並宣布《緩揮條約》無效。然而不幸的是,畢竟由於自身國勢衰微,加之外患多多,四面楚歌,清政府最終不得不在既成事實面前,含恨吞下這顆喪權辱國的苦果。最後在鹹豐十年十月初二(1860年11月14日),北京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承認了一直拒絕批准的中俄《璦琿條約》。

簽約背景

如果說,當年英、美、法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主要來自海上、來自南面;那么,沙皇俄國侵略中國,則主要是來自陸上、來白北面。昔時多災多難的中國,實際上成了虎狼圍噬,任人宰割的“姐上魚肉”。
當英法聯軍進攻天津,直接威脅北京的關鍵時刻,早已接奉沙皇關於對中國“可以武力逼其就範”御令的穆拉維約夫,親率大兵,在炮艇護送下,趕到暖渾,提出要與清政府黑龍江將軍奕山,就重劃中俄邊界問題進行談判。
人所共知,中俄邊界,早在1689年的中俄《尼布楚條約》中,即已明確劃定:“以流入黑龍江之綽爾納河,即勒靶語所稱鳥倫穆河,附近之格爾必齊河為兩國之界。格爾必齊河發源處為大興安嶺,此嶺直達于海,亦為兩國之界:凡嶺南一帶土地及流人黑龍江大小諸川,應歸中國管轄……”此番穆來“談判”,顯然是無事生非,趁火打劫。
談判一開始,穆拉維約夫就搶拋出早已備好的條約草案,宣稱黑龍江北岸至河口一帶屬於俄國,“以河(黑龍江)為界的字樣,斷不可刪改”。不僅如此,他還狂妄提出,中國必須割讓烏蘇里江以東地區。並且露骨地威脅說,現在英國正與中國作戰,此時滿足俄國要求,於中國尤為必要,如若不從,俄國就要同英國聯合,對中國開戰。面對俄方如此蠻橫無理的要求,中方遂以《尼》約為根據,進行反駁,俄方雖理屈詞窮,但仍恃強狡纏,並將早已準備好的軍艦,駛近談判現場,開槍開炮,進行武力威脅。昏饋怯戰的奕山將軍自然招架不住,遂在喪權辱國的《緩揮條約》上籤字畫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