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璦琿和約

《中俄瑗琿條約》,原名《中俄璦琿和約》。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沙皇俄國趁火打劫,對清政府實行訛詐,強割中國東北和西北大片領土。 鹹豐八年四月十六日,黑龍江將軍奕山,會同俄國東悉

簡介
《中俄瑗琿條約》,原名《中俄璦琿和約》。1858年5月28日,英法聯軍進攻天津、威脅北京之際, 沙俄乘機用武力迫使清黑龍江將軍奕山訂立的不平等條約。 由奕山與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在璦琿(今璦琿縣璦琿鄉)簽訂。
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沙皇俄國趁火打劫,對清政府實行訛詐,強割中國東北和西北大片領土。1689年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中俄東段國界明確劃定後,沙俄侵略勢力雖然退出黑龍江以北地區,但是它時刻等待時機捲土重來。第一次鴉片戰爭後,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社會,沙俄認為侵吞中國領土的新時機已到,加緊對我國東北和西北領土的掠奪。1850年,沙俄的所謂“探險隊”強占廟街,1856年,沙俄政府悍然宣布設立以廟街為中心的“濱海省”,囊括黑龍江下游大塊地帶。與此同時,沙俄侵略軍還入侵中國西部邊疆的哈拉塔爾河和伊犁河下游北岸,並於1847年建立了拜帕爾要塞。以後又占領伊犁河下游南岸至楚河之間的中國領土,進而把侵略勢力擴張到中國的熱河(伊塞克湖)。沙俄於1854年非法建立的維爾諾要塞,後來成為侵略中國的一個重要據點,沙俄軍隊自阿亞古斯河畔南達維爾諾要塞之間,強行築起一條長達700公里的堡壘線,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的大片中國領土全被占據。
沙俄在強占我國黑龍江大片領土後,企圖威逼清政府承認既成事實,於1857年8日派海軍上將普提雅廷乘兵船到天津向清政府提出以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為界的要求,稱之為“外交上的遠征”,遭到清政府的拒絕。但沙俄並未死心,又赴南方與英法美相勾結。並於1858年趁英法聯軍攻陷大沽、威脅北京之際,用武力逼迫清政府簽訂了不平等條約——《中俄璦琿條約》。
條約原文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鹹豐八年四月十六日,俄歷一八五八年五月十六日,璦琿。
鹹豐八年四月十六日,黑龍江將軍奕山,會同俄國東悉
畢爾將軍岳福,在愛琿城議定和約三條:
一、黑龍江、松花江左岸,由額爾古訥河至松花江海口,作為俄羅斯國所屬之地;右岸順江流至烏蘇里河,作為大清國所屬之地;由烏蘇里河往彼至海所有之地,此地如同接連兩國交界明定之間地方,作為兩國共管之地。由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河,此後只準中國、俄國行船,各別外國般只不準由此江河行走。黑龍江左岸,由精奇里河以南至豁爾莫勒津屯,原住之滿洲人等,照舊準其各在所住屯中永遠居住,仍著滿洲國大臣官員管理,俄羅斯人等和好,不得侵犯。
一、兩國所屬之人互相取和,烏蘇里、黑龍江、松花江居住兩國所屬之人,令其一同交易,官員等在兩岸彼此照看兩國貿易之人。
一、 俄國結聶喇勒固畢爾那托爾木喇福岳福,中國鎮守黑龍江等處將軍奕山,會同議定之條,永遠遵行勿替等因;俄國結聶喇勒固畢爾那托爾木喇福岳福繕寫俄羅斯字、滿洲字,親自畫押,交與中國將軍宗室奕山,並中國將軍奕山繕寫滿洲字、蒙古字,親自畫押,交與俄羅斯國結聶喇勒固畢爾那托爾木喇福岳福,照依此文繕寫,曉諭兩國交界上人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