琥珀丸

琥珀丸

琥珀丸的主治是小兒急慢驚風,涎多昏眊,目瞪搐搦,驚吊腹疼,驚哭,眠臥不安,驚癇時復發作等;新生兒胎驚,心神不寧,睡臥不醒,壯熱躁煩,啼哭無時,面色青赤,腰直身冷,搐縮口撮;上藥為極細末,煉蜜丸,如龍眼大,以好辰砂飛過為衣,蠟丸。每服1~2丸。用法是上藥為末。用薄荷湯調下少許。常服永除病根。

基本信息

琥珀丸1

【來源】《永樂大典》卷九七八引《全嬰方》。

【組成】辰砂4.5克 琥珀 牛黃僵蠶(炒,去絲、嘴)南星(水浸,夏三日,春、秋五日,冬七日,牛膽中制尤佳)全蠍(去毒)白附子代赭石天麻乳香蟬蛻各3克 麝香1.5克 腦子少許

【加減】慢驚,加附子。

琥珀丸琥珀丸

琥珀丸2

【來源】《小兒衛生總微論》卷五。

【組成】乾全蠍2枚 琥珀(另研) 鐵粉(炒)各6克 輕粉 南星(炮) 白附子(炮)各3克 龍腦1.5克(研)

【用法】上藥研極細末,酒糊和丸,如黍米大。用薄荷溫湯送下1~2丸,不拘時。和保生散隔日服之。

琥珀丸3

【來源】《先醒齋醫學廣筆記》卷二引李玄白方。

【組成】延胡索18克懷熟地24克 當歸身川續斷(酒洗,炒)川芎各18克川牛膝人參 沉香乳香沒藥(去油)各15克 真阿膠(蛤粉炒)24克 辰砂(水飛) 大附子 五味子各15克 金釵石斛18克 肉蓯蓉24克(酒洗) 琥珀 珍珠(上上者)各15克

【主治】婦人生產艱難,胎衣不下,血暈者

琥珀丸4

【來源】《太平聖惠方》卷七十九

【組成】琥珀30克(細研) 沒藥30克 當歸30克(銼,微炒) 赤芍藥30克京三棱30克鱉甲30克(塗醋,炙微黃) 虻蟲30克(去姻、足,微炒) 水蛭30克(炒令黃)

【用法】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綠豆大。每次10丸,空腹時用溫酒送下。

【主治】產後積聚成血瘕,致月水不通,小腹疼痛。

琥珀丸5

【來源】《重訂嚴氏濟生方》。

【組成】琥珀(別研) 白芍藥 川烏(炮,去皮) 川牛膝(去蘆,酒浸) 鱉甲(醋炙) 蓬莪術(炮) 當歸(去蘆,酒浸) 梓厚朴(姜制,炒)各30克 木香(不見火) 澤蘭葉 官桂(不見火)各15克 麝香(別研)1.5克

【用法】上藥為細末,酒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70丸,空腹時用溫酒或米飲送下。

【功用】散瘀積,破血瘕。

【主治】婦人血瘕,腹中有塊攻刺,小腹痛重,或腰背相引而痛,久而不治,黃瘦羸乏者。

琥珀丸6

【來源】《證治匯補》卷三。

【組成】沉香(鎊) 木香 乳香(箬上炙) 沒藥(箬上炙)各9克 琥珀4.5克(研) 白醜18克(生用) 黑醜4.8克(去頭,末,一半生用,一半用牙皂水浸) 檳榔30克(一半生用,一半用牙皂煎汁浸,焙熟)

【用法】上藥為末,牙皂水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8克,用砂糖湯送下。一服稍行其水,即服補劑二三貼。再下琥珀丸一服,又去水後,仍復服補劑二三帖,以行盡水為度。

【功用】理氣活血,逐水消腫。

中藥方劑之琥珀類

方劑學,名處方,俗稱湯頭。是中醫在辨證論治中產生的一個處方,根據藥物的性能和相互關係,配伍而成,在同一張方劑中,藥物相同,配伍不同,所產生的方劑不同,故方劑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