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法學教材·犯罪心理學

一、犯罪心理預測的概念 二、犯罪心理預測的分類 一、犯罪心理預防的概念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法制出版社; 第2版 (2007年1月1日)
平裝: 287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9787802267589
條形碼: 9787802267589
尺寸: 22.8 x 16.6 x 1.2 cm
重量: 358 g

作者簡介

梅傳強,西南政法大學副教授,心理學碩士,中國心理學會法制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犯罪學會犯罪與矯治心理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犯罪學會未成年人法制教育專業委員會委員。曾出版論文與專著多篇。

內容簡介

為了適應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實施依法治國方略對法律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法律人才的素質,根據教育部關於普通高等學校法學專業教學要求,我們邀請政法院校和實際部門的法學教授和專家編寫出版了這批教材。
這批教材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吸收國內外法學教育的最新成果,面向21世紀的法學教育,正確闡述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努力做到科學性、系統性和實踐性的統一。

目錄

第一章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方法 
第一節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對象 
一、犯罪心理學的研究對象和內容 
二、犯罪心理學與鄰近學科的關係 
第二節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任務 
一、理論方面的任務 
二、實踐方面的任務 
第三節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方法 
一、研究犯罪心理學的指導原則 
二、研究犯罪心理學的基本步驟 
三、研究犯罪心理學的主要方法 
第二章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歷史與現狀 
第一節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歷史 
一、我國研究犯罪心理學的發展簡史 
二、國外研究犯罪心理學的發展簡史 
第二節 犯罪心理學的研究現狀 
一、我國犯罪心理學的研究現狀 
二、國外犯罪心理學的研究現狀 
三、犯罪心理學的研究趨勢展望
第三章 有關犯罪原因的主要理論流派 
第一節 犯罪的生物學派理論 
一、犯罪生物學派理論的產生 
二、犯罪生物學派理論的發展 
第二節 犯罪的社會學派理論 
一、犯罪社會學派理論的產生 
二、犯罪社會學派理論的發展 
第三節 犯罪的精神分析學派理論 
一、犯罪精神分析學派理論的產生 
二、犯罪精神分析學派理論的發展 
第四章 當前的犯罪態勢和帶普遍性的犯罪心理 
第一節 當前的犯罪態勢 
一、犯罪的高危人群 
二、犯罪的數量和犯罪率 
三、犯罪的類型特徵 
四、犯罪的手段和方式特徵 
五、犯罪的組織形式特徵 
六、犯罪的性別比例特徵 
第二節 當前帶普遍性的犯罪心理 
一、老實吃虧心理 
二、攀比嫉妒心理 
三、補償回報心理 
四、從眾同流心理 
五、濃縮人生心理 
六、法不治眾心理 
七、偏激浮躁和仇恨報復心理 
八、其他類型的犯罪心理
第五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與外在因素的影響 
第一節 犯罪心理的形成與時空因素的影響 
一、時間因素對犯罪心理形成的影響 
二、地域因素對犯罪心理形成的影 
第二節 犯罪心理的形成與家庭因素的不良影響 
一、家庭結構的缺陷 
二、親職教育的缺陷 
第三節 犯罪心理的形成與學校教育因素的影響 
一、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薄弱 
二、教育體制存在的缺陷 
三、教育監督管理簡單化 
第四節 犯罪心理的形成與不良文化的誘導 
一、由多元文化的衝擊形成的不良文化 
二、大眾傳播媒介中不良因素的誘導 
三、犯罪的亞文化 
第六章 犯罪心理的形成與內在因素的影響 
第一節 犯罪者的需要 
一、需要的概念 
二、需要的種類 
三、犯罪者的需要特徵 
第二節 犯罪動機 
一、動機的基本理論 
二、犯罪動機的特徵 
三、犯罪動機的作用 
四、犯罪動機的分類 
五、犯罪動機的形成 
六、犯罪動機的轉化 
七、不明顯的犯罪動機 
第三節 犯罪者的智力特徵 
一、智力概述 
二、智力與犯罪 
第四節 犯罪者的氣質特徵 
一、氣質概述 
二、氣質與犯罪 
第五節 犯罪者的情緒和意志特徵 
一、情緒的概念和分類 
二、不良情緒與犯罪 
三、情緒障礙與犯罪 
四、犯罪者的意志特徵 
第六節 犯罪者的性格特徵 
一、性格的概念 
二、犯罪者的性格特徵 
第七節 犯罪者的自我意識 
一、自我意識的概念 
二、自我意識障礙與犯罪 
第七章 犯罪心理的主觀差異 
第一節 故意犯罪心理 
一、犯罪決意階段的心理表現 
二、實施犯罪階段的心理表現 
三、實施犯罪後的心理表現 
第二節 過失犯罪心理 
一、過失犯罪心理的概述 
二、產生過失犯罪的心理原因 
三、過失犯罪的認識特徵 
四、注意與過失犯罪 
五、過失犯罪與其他心理因素 
第八章 犯罪心理的年齡差異 
第一節 犯罪的年齡差異概述 
一、犯罪率方面的年齡差異 
二、犯罪類型上的年齡差異 
三、犯罪手段上的年齡差異 
第二節 青少年犯罪心理 
一、青少年犯罪的身心基礎 
二、青少年犯罪的行為特徵 
三、青少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第三節 中壯年犯罪心理 
一、中壯年人犯罪的身心基礎 
二、中壯年人犯罪的特徵 
第四節 老年犯罪心理 
一、老年犯罪的身心基礎 
二、老年犯罪的特徵 
三、老年犯罪的心理分析 
四、老年犯罪的預防措施 
第九章 犯罪心理的性別差異 
第一節 女性犯罪概況 
一、我國女性犯罪概況及基本特徵 
二、女性犯罪的心理與社會成因 
第二節 性別差異及其對犯罪的影響 
一、女性的生理髮展 
二、男女兩性的心理差異 
三、犯罪的性別差異 
第三節 女性犯罪的心理分析 
一、女性性犯罪心理 
二、女性殺人犯罪心理 
三、女性財產犯罪心理 
第十章 犯罪心理的經歷差異 
第一節 不同犯罪經歷的犯罪人概述 
一、對不同犯罪經歷犯罪人分類概述 
二、不同犯罪經歷犯罪人的一般特徵 
第二節 初犯心理 
一、初犯的心理特徵 
二、初犯的主要犯罪類型 
三、初犯的心理轉化及預防 
第三節 累犯心理 
一、累犯的人格特徵 
二、累犯的心理特徵 
三、累犯的經驗 
第四節 慣犯心理 
一、慣犯的心理特徵 
二、慣犯的行為特徵 
三、慣犯的習慣及對策 
第十一章 犯罪心理的組織形式差異 
第一節 概述 
一、概念 
二、共同犯罪的行為特徵 
第二節 一般共同犯罪心理 
一、共同意向性 
二、目的統一性 
三、心理趨同性 
四、心理相容性 
第三節 有組織犯罪心理 
一、犯罪集團的特點 
二、有組織犯罪的心理基礎 
三、有組織犯罪的心理特徵 
第十二章 幾種主要的犯罪心理(上) 
第一節 財產犯罪心理 
一、詐欺犯罪的心理分析 
二、盜竊犯罪的心理分析 
第二節 暴力犯罪心理 
一、暴力犯罪心理的概述 
二、殺人犯罪心理 
三、搶劫犯罪心理 
第十三章 幾種主要的犯罪心理(下) 
第三節 毒品犯罪心理 
一、毒品犯罪的特點 
二、毒品犯罪人的一般心理特徵 
三、吸毒的危害和心理演變 
第四節 變態心理與犯罪 
一、變態心理的概述 
二、變態人格與犯罪 
三、性變態與犯罪 
四、精神病人的危害行為 
五、變態心理形成的原因及矯治措施 
第十四章 犯罪心理的預測 
第一節 犯罪心理預測概述 
一、犯罪心理預測的概念 
二、犯罪心理預測的分類 
三、犯罪心理預測的內容 
第二節 犯罪心理預測的方法 
一、直觀型預測法 
二、探索型預測法 
三、規範型預測法 
四、反饋型預測法 
五、初犯預測與再犯預測法 
六、犯罪心理預測的基本步驟 
第十五章 犯罪心理預防 
第一節 犯罪心理預防概述 
一、犯罪心理預防的概念 
二、犯罪心理預防的原理和特點 
第二節 犯罪心理預防的功能 
一、人格塑造功能 
二、心理調節功能 
三、社會控制功能 
四、促進社會發展功能 
第三節 犯罪心理預防的基本途徑 
一、加強社會教育──促進人的持續社會化 
二、引導自我修養──促進人格的自我完善 
第十六章 刑罰預防的心理分析 
第一節 刑罰一般預防的心理功能 
一、教育功能 
二、威懾功能 
三、抑制功能 
四、刑罰的補償功能和安撫功能 
五、對刑罰一般預防功能局限性的分析 
第二節 刑罰特殊預防的心理功能 
一、刑罰的懲罰功能 
二、個別威懾功能 
三、刑罰的感化功能 
四、教育改造功能 
五、影響特殊預防的主要因素 
第三節 對刑罰預防效果的心理分析 
一、刑罰規定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二、刑罰適用中的不公正對預防效果的影響 
三、刑罰執行中的弊端對預防效果的影響 
四、有效發揮刑罰預防功能應注意的問題 
第十七章 犯罪心理的揭露 
第一節 偵查心理 
一、偵查心理的概念 
二、偵查心理的特點 
三、研究偵查心理的意義 
四、對犯罪現場的心理分析 
第二節 預審心理 
一、預審工作的階段性特點 
二、預審工作的心理特點 
三、預審心理對策的適用 
四、犯罪嫌疑人在預審過程中的心理表現 
五、提高預審質量的心理學對策 
第三節 刑事審判心理 
一、定罪量刑過程的心理分析 
二、影響定罪量刑的心理因素 
第十八章 犯罪心理的矯正 
第一節 犯罪心理矯正概述 
一、犯罪心理矯正的概念 
二、犯罪心理矯正的可能性 
第二節 犯罪心理診斷 
一、犯罪心理診斷的概念 
二、犯罪心理診斷的功能 
三、犯罪心理診斷的種類 
四、犯罪心理診斷的內容 
五、犯罪心理診斷的技術和方法 
第三節 對罪犯的心理矯治 
一、罪犯心理矯治的概念 
二、罪犯心理矯治的基本內容 
三、罪犯心理矯治的分類 
四、罪犯心理矯治的技術和方法 
附錄:本書的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