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收藏品市場

收藏品的固有特性決定了它必將成為中國"閒錢階層"重要的家庭資產配置。事實上,在世界範圍內,收藏品投資早巳是歐美、日本等已開發國家“閒錢階層”資產配置的重要部分。眾所周知,投資者最關心兩個要素:風險和收益。而針對藝術收藏品和股票市場長達半個世紀的投資回報統計表明:收藏品長期投資回報要好於股票市場,其風險則遠遠小於股票市場。從風險角度看,股票市場的周期性非常強,無論獲利還是虧損,及時賣出都至關重要,否則結局往往是利潤減少或虧損加大。但優秀收藏品本身的特性,使它不同於股票的漲上去、又掉下來,好的收藏品一定是持有時間越久,價值越高,長線看幾乎沒有任何投資風險。這也是為什麼第一套人民幣持有第一個10年上漲100倍,持有第二個10年繼續上漲100倍,持有第三個10年即便上漲勢頭減弱但價格卻繼續昂首上揚。而從收益角度看,一支好股票上漲10倍是一大關,但好的收藏品上漲10倍只能算“毛毛雨”,甚至上漲1百倍、1千倍、1萬倍的名畫、錢幣、郵票也比比皆是。(猴票,第一套人民幣) 中國的收藏品為何最具投資價值! 在國外,幾十年前的物件並不值錢,唯有中國幾十年前的物件價值千萬元的比比皆是,這是因為中國四十年前的文革使得很多老物件付之一炬!例如郵票、小人書、老地圖、古玩字畫等等。。。

投資需要三個因素

盛世(天時)、物稀(地利)、群體數量(人和)。我國的收藏品可謂三者皆備。盛世不用說了,大家共睹;物稀已經事實,文革的破四舊使得大量舊物件流失、損壞,現在找一件文革前的老物件並不是很容易;群體更是具有說服力,中國13億多的人口占有絕對優勢。

今天中國多數收藏品價格與國際已開發國家相比仍然很低,與開發中國家相比也是中下游水平,主要原因是中國還是開發中國家,有錢的人數不多,而且分布也不均勻。眾所周知,擴大中產階層數量是鞏固我國改革開放30年成果的關鍵,已經得到黨中央的高度重視,以後會有更多的中產階層加入收藏大軍,那時候就是現在收藏者回報的黃金時期,這個時間不會很長,大約5-10年吧。

現在社會養老保障正在完善中,作為現在的中產階層,完全可以用收藏品投資來彌補。將來的獲益是令人羨慕的。

無論您投資是為了經濟利益還是文化需求,都要注意投資對象的精品性和權威性。我父親幾十年前在四川購買的一瓶1979年貴州茅台酒,現在成了我家的傳家寶。最近在瀋陽食博會上標價9.98萬元/瓶!某些公司開發的商品化收藏品是沒有多少投資價值的,另外就是出售價格很貴的壟斷品種也是沒有投資價值的。真正的價值還應該在民間散落,甚至無人關注的藏品當中尋找

為什麼搞收藏

為什麼搞收藏?投資收藏品的好處和優點有哪些?收藏品投資在海外向來被譽為第一流的投資,其好處和優點優勢如下:

投資收藏品的好處和優點是什麼,總結如下:

好處之一,提高個人身份地位,企業知名度和形象,間接促進其經濟效益;

優點之二,具備國際行情的收藏品也稱為“軟黃金”,其價值全球公認,無主客觀或地域差異;

好處之三,增值率高,無區域風險,藝術品易於變賣,不像土地房產或證券會產生區域性風險,較具保值性;

優點之四,陶冶投資者情趣,提高其修養,可便全民族接受藝術薰陶,進而提高社會文化水準;

投資收藏品的好處和優點非常多,為什麼要搞收藏,我們看一些例子就知道了。國際藏品市場上當代書畫極品佳作亦炙手可熱。當代油畫名作拍賣價高達幾千萬美元。我們當代畫家作品的價值也急起直追,在香港拍賣市場,國內年發青年畫家劉宇—的油畫《良宵》,在1993年的時候以963元的天價賣出,國內青年畫家王林旭的墨竹畫《和平萬歲》在1994年的時候以1500萬的天價賣出。收藏的好處就是能讓你一天發大財,比買彩票還要快!

有的藏品可能收藏價值並不高,但有人出於特殊愛好,有人為寄託某種特別的感情,有人為了配齊系列藏品中的缺品,卻視其為珍寶,不惜以大價錢購得。

很多收藏愛好者認為,年代越久的收藏品就越值錢。這其實是個誤解。藏品的收藏價值主要體現在歷史文化價值、稀罕程度和工藝水平上。一些高古陶器,儘管有數千年的歷史,但因其存世量大、製作粗劣,其價值遠遠低於後世的一些精稀藏品。漢代、唐代一些存世量很大的銅錢,今天在市面上不過幾毛錢一枚。而一些現代工藝的翡翠器物,卻能賣到數十萬元。

收藏界有這樣一個說法,當時就很值錢的東西,現在仍會很值錢;當時不值錢的東西,現在還是不值錢。

明清時期,皇帝集中了全國最優秀的制瓷人才到景德鎮,專為皇家燒制瓷器。這一時期的官窯瓷器不計成本,極為精良,在當時就身價不菲。在近年的一些拍賣會上,明清官窯瓷器的精品動輒拍出數千萬元的驚人價位。而一些民用陶器、瓷器,因做工較為粗糙、沒有什麼工藝價值,當時也只賣幾文錢一個,直至數百年後的今天,其收藏價值仍然不高,只有三五十元一件。

收藏品的價格彈性很大,即使是同一件收藏品,其價格也會因人、因地、因時而異。有的藏品可能收藏價值並不高,但有人出於特殊愛好,有人為寄託某種特別的感情,有人為了配齊系列藏品中的缺品,卻視其為珍寶,不惜以大價錢購得。

由於各地的收藏氛圍、購買能力不盡相同,一件藏品在不同場合的“身價”可能會有很大懸殊。“地區差”因此便成為精明商人的生財之道。例如:某國畫大師的一件作品,多年前在一般小城市的拍賣會上成交價僅1萬元,在大城市則拍出了6萬元,再拿到北京,成交價變成了幾十萬元。

收藏是件很奇妙的事,既被人稱為花錢的“無底洞”,有多少錢都能投進去;但同時也有人說,錢少照樣能搞收藏。其中訣竅就在於要學會以藏養藏,即以有限的資金投資於有升值潛力的藏品,在適當的時候兌現收益,再進行下一次投資。

長此以往慢慢積累,收藏的資金投入才會逐步減少,但藏品卻會逐步增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