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粟

基本信息

【種中文名】:珍珠粟
【種拉丁名】:Pennisetum glaucum
【種別名】 :御谷、蠟燭稗、非洲粟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稈直立,高1.25―3m。葉鞘平滑,葉舌不明顯,具長纖毛,葉片寬條形,長60―80cm,寬1.5―3.0Cm,基部幾呈心形。圓錐花序緊密呈柱狀,長20―35cm,徑2―2.5cm,主軸硬直,密被柔毛,小穗長3.5―4.5mm,倒卵形,通常雙生成簇,下圍以剛毛,具糙刺,每小穗有2小花,第―花雄性,第二花兩性,穎不等長,膜質,第一外稃長2.5mm,具5脈,第二外稃長約3mm,具3脈。穎果倒卵形,長3―4mm,黃綠色。千粒重4.5―5g(圖21)。

地理分布

原產熱帶非洲,在亞洲和非洲廣為栽培。我國南北一些省市都有栽培。

生態特徵

珍珠粟對溫熱條件適應幅度大,在原產地年平均溫度達23―26℃,在溫度生態類型上它屬於高溫植物。引入我國後,於年均溫6―8℃,≥10℃積溫3000―3200℃的溫帶半濕潤、半乾旱地區均能生長。溫熱多雨的地區,珍珠粟生長尤為繁茂,再生力強,生物量高。在南昌地區,珍珠粟每年4月中、下旬下種,這時氣溫尚低,種子萌發緩慢,幼苗矮小發黃,苗期長達40餘天,待氣溫上升到30―35℃時,植株突然徒長,7月初期即抽穗揚花,8月初結實,生育期僅122天。珍珠粟對土壤要求不嚴,可適應酸性土壤,亦能在鹼性土壤上定居,珍珠粟利用龐大的根系,在雨季最大限度地吸收土壤中的水肥,以健上植株,使之有較廣內生態適應性,具有較好的耐早與耐瘠薄待性。只是在生態環境較差的情況下,如土層僅厚12―13cm,質粗含石礫多時,植株發育不良,矮小,分櫱數少,且生物量低。珍珠粟為短日照作物,開花的節律深受日照長短變化的影響,因之從我國南方向北方引種時,它因對光周期反應不一樣,往往會延長生育期,使抽穗開花期延遲,在早寒的北方,需注意霜害的侵襲。

飼用價值

珍珠粟莖粗葉寬,抽穗前柔嫩,品質優良,牛、羊、兔、魚均喜食,可調製乾草或青貯,年可收割3至4次,其化學成分見表21。

栽培要點

播種前犁耙1次土壤,或用鏇耕機將表土塊耙碎後,每畝施有機肥1500―2500kg作底肥。在紅壤地每畝可施30一50kg磷肥作基肥。每畝播種量1―1.5kg。種子田宜點播,株行距30×40Cm,作青飼用的為20X 30cm。採用半耕翻方法,均可適當增加密度。苗期應及時中耕除草,生育期間要澆水3―4次。每次刈割後應及時澆水迫施氮肥。種子成熟後易脫落,且易遭鳥害,要及時採收。
珍珠粟,又名御谷、 非 洲粟,是原產熱帶非洲的一種一年生草本植物,在亞洲和非洲廣為栽培。
珍珠粟莖粗葉寬,抽穗前柔嫩,品質優良,牛、羊、兔、魚均喜食,可調製乾草或青貯,年可刈割3至4次。籽粒蛋白質含量,多數品種比小麥、水稻、玉米和高粱都高,約為 8.3-20.9% ,平均為16% 。 珍珠粟具有耐旱性,其種植日期的確定比玉米靈活,而且對黃麴黴毒素(aflatoxin)的抵抗性也強於玉米。珍珠粟含有 16.6%的粗蛋白,其胺基酸組成比玉米合理。
據山東省種子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邵長勇研究員介紹,由於珍珠粟對溫熱條件適應幅度大,再生力強,生物量高,對土壤要求不嚴,可適應酸性土壤和鹼性土壤,具有較廣的生態適應性和較好的耐早與耐瘠薄特性,我國南北一些省市已作為牧草新品種進行推廣栽培,但在我省仍屬空白。
珍珠粟引進我省後,經多年栽培試驗,表現出如下優良特性。
一、糧草兼收,產量高。珍珠粟用作糧食作物栽培,一般畝產籽粒200公斤以上。用作飼料作物栽培,再生快,抽穗期可割青,割後再生草,日增高度可達 3.6cn,一年可收割3-4次,畝產鮮草4000-5000公斤。草和籽實產量均高於穀子、蘇丹草、鵝頭稗等一年生飼草作物。
二、營養豐富,適口性好。珍珠粟鮮草柔嫩,青綠多汁。在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籽粒主要用作家禽和牲畜飼料或填充劑。
三、種植方法簡單,適應性強。對土壤要求不嚴,可適應酸性土壤,也能適應鹼性土壤。
禾本科黍族狼尾草屬中的一個種,學名Pennisetum americana (L.) Leeke,一年生草本,是一種糧食飼料兼用作物。在中國又稱蠟燭稗或御谷。
主產區是亞洲的印度和西北非洲
珍珠粟在非洲和近東已有數千年的栽培歷史。
耐熱、耐旱、耐瘠、耐鹽鹼、C4短日性植物。染色體2n=14。
鬚根系發達,多分布在0-40cm的土層。次生很量很大,植株不易倒伏,總分櫱數可達幾十個。
莖 實髓,圓柱形,粗壯。莖節間光滑,淡綠色,節部有毛,每節上方有淺的槽溝,莖表皮堅硬,有的表面有蠟質。莖中部有分枝,多數可結實。株高一般1.5-3.0m,矮的1m左右,高的可達5m。
葉 多為披針形,葉緣有細小的鋸齒。葉舌是邊緣有毛的薄膜。葉鞘裸露,邊緣布滿白色纖毛。顏色從淺黃色、綠色到紫色。
穗 較為緊密的圓柱形、圓錐形或紡錘形。穗軸直立,圓形實心。圓錐花序的穗軸周圍密生許多小穗,一般1500個左右。基部密生著堅硬的剛毛。
小穗由兩個小花組成:一個可育,另一個是不完全花。子房倒卵形,光滑。雌蕊一個,雄蕊三個。易脫粒。籽粒形狀近似球形,圓錐形或圓柱形。多為灰色、灰褐色,也有紫色和琥珀白色的。千粒重3g左右,高的可達15g。
為完全花。花葯縱裂,花粉散開。異花授粉的機率很高,一般自然發校率可達50-75%。
珍珠粟是抗旱、耐熱和耐鹽鹼而不耐澇的作物。條播行距60-65cm,株距20-30cm;也可採取行株距均為70cm的方形穴播,每穴留2-3株基本苗。珍珠粟對肥料反應很敏感,定苗後每公頃追施含氮素45kg的化肥,中等肥力的地塊,每公頃可收籽粒3000kg左右。
籽粒蛋白質含量,多數品種比小麥、水稻、玉米和高粱都高。為8.3-20.9%,平均為16%。
珍珠粟的籽粒作糧食用。將珍珠粟乾磨成粉或濕磨成糊,做餅或麵包以及其它形式的糕點。將其莖稈作牲畜飼料、燃料或草房的建築材料。在已開發國家和地區,籽粒主要用作家禽和牲畜飼料或填充劑。
中國在生育季節較長、緯度較低的乾旱地區、山區的貧瘠和新開墾的土地上,作為糧食飼料兼用作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