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三角區

珊瑚礁三角區

珊瑚礁三角區,位於印度尼西亞。是世界上種類最為繁多的海洋生物棲息地之一,從印度尼西亞東部水域一直延伸到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馬來西亞部分和索羅門群島。

介紹

珊瑚礁三角區的面積約有600萬平方公里,全球超過75%的珊瑚礁物種都生活在這一區域。珊瑚礁中也生活著世界上種類最豐富的魚類。和其他生物多樣性極其豐富的海洋區域一樣,珊瑚礁三角區也受到了過度捕撈和水溫升高的雙重威脅,這些危險都會破壞珊瑚蟲的生命周期。珊瑚礁三角區是地方政府和世界自然基金會(World Wide Fund)以及保育國際(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等等自然保護組織最為關注的焦點區域。
儘管在海洋中只占據了不起眼的一部分,像珊瑚礁三角區這樣的區域卻是四分之一海洋物種的家園,例如鰩魚中體型最大的蝠鱝就生活在這裡,它們通常以珊瑚礁中的某些生物為食。

深海海域更多新發現

2006年10月10日北京科技報報導,國際保護組織的科學家在歷時6個星期、兩次考察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省“鳥頭海域”時,發現至少52種新的海洋生物,包括會用鰭行走的肩章鯊、會“閃光”的瀨魚、酷似螳螂的蝦和多種珊瑚。該地區生物多樣性的豐富程度讓科學家們十分驚嘆,懷疑這裡是“生命起源中心”。同時,科學家們對這一區域的捕魚活動甚感擔心。為了對這個神奇的海域有更多地了解,記者通過電子郵件專訪了此次考察活動的領隊專家、美國科學家馬克·厄爾德曼。“珊瑚礁三角區”的新發現,使這裡的新物種記錄又有了增加。但厄爾德曼教授認為這並不是最終結果,他說:“我很肯定地認為,這個區域還會發現更多的新物種,我們的調查僅僅是非常迅速而粗略的估計,僅僅覆蓋了鳥頭海域的一小部分。我想將來的調查還會繼續深入,重點將是50200米深的海域,這些地方還隱藏著非常豐富的物種資源。”

珊瑚礁三角區海底猜想

關於“珊瑚三角區”為什麼會有這么豐富的物種,多年來一直是生物學家爭論的問題。
美國科學家厄爾德曼教授說:“有些專家認為,這個地區是‘生命起源的中心’,因為這裡是印度洋太平洋海域發現物種種類非常多的地方,同時也是物種多樣性非常豐富的區域;而其他一些生物學家認為,因為該三角區是印度洋與太平洋物種群交迭的地方,因此這裡包含著兩個大洋的生物種類,多樣性豐富也是應該的。”
珊瑚礁三角區海底新發現魚類肩章鯊
厄爾德曼認為這種分布水平比較高的特點是引起“生命起源中心”的爭論的主要原因。關於“生命起源”的猜想,他說:“我自己也有兩方面的想法,也就是這裡為什麼多樣性豐富的原因:
“首先,這個地區有巨大的海岸水域。這裡的島嶼非常多,比如印度尼西亞有17000座島嶼,而其中鳥頭海域有近2500座。這為長期的進化提供了非常好的基底。而且這個區域的結構也非常多樣化,又有非常多的深海盆地,並且有非常多的變化。比如,鳥頭海域的紳德拉瓦士海灣在過去1400萬年間的海灣關閉的時期,會導致海平面降低和海底構造運動。此時,自然選擇和物種漂流會使物種種類增多。當海灣再次打開時,海平面會升高,島嶼運動,這些新生種類可以自由向外海域發展。珊瑚三角區(包括班達海、蘇祿海、蘇拉威西海等)有非常多的這樣的盆地,因此這就使這裡的物種種類的數目非常巨大,超過數千種。”
另外,鳥頭海域不僅僅有許多海岸水域適合物種繁衍,而且海岸環境也很多樣,從茂密的紅樹林灣到外露的涌流點,從受到河水沖刷的海岸淤泥暗礁到明礁,以及太平洋的巨浪。這其中的生物居住環境,使得很多植物和動物都有它們獨特的特徵,將這些因素都加在一起,就使得這個海域擁有大量豐富的物種。”

珊瑚礁三角區物種保護令人憂

雖然印尼“鳥頭海域”物種豐富讓科學家們十分欣喜,但他們難免擔心這些物種受到來自多方的威脅。在所有新發現的魚類中,雖然只有一種黃尾魚可供人類食用,但科學家仍然擔心,其他一些魚可能被人類捉去當觀賞魚。
珊瑚礁三角區閃光的瀨魚
對珊瑚三角區所面臨的問題,美國科學家厄爾德曼教授說:“現在對這些物種的居住場所———暗礁(珊瑚礁)威脅最大,最應引起人們注意的是那些極具破壞性的捕魚方式,比如炸魚和投放氫化物捕魚。而在海岸進行的採礦和伐木業對珊瑚礁的破壞力也非常大。這會迅速腐蝕珊瑚礁,使它們的範圍減小。”
厄爾德曼教授告訴記者,他們的調查已經得到了印尼政府和巴布亞政府的重視。他說:“非常幸運,印尼政府和巴布亞政府已經對我們的調查進行了積極的回應。他們已經表示希望能夠擴大海域的保護區範圍以確保鳥頭海域的生物多樣性。”

其它

另外,厄爾德曼也向記者介紹了國際保護組織對該海域的一些保護措施。國際保護組織以及它的合作夥伴(包括印尼野生動物基金會等)將在鳥頭海域建立起強大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網路,並且也要保證海域周圍地區的食品供應。他說:“幸運的是,我們非常高興得到印尼政府的積極配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