珀乾鄉

珀乾鄉

珀乾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以蠶桑養殖和農畜飼養為特色的鄉鎮。珀乾鄉弄里艾家革命烈士紀念塔、祝蔭應烈士墓、舒同故居、駐地73866部隊烈士陵園四個地方為本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基本信息

珀乾鄉珀乾鄉
珀乾鄉是一個以農業為主,以桑養殖和農畜飼養為特色的鄉鎮。珀乾鄉弄里艾家革命烈士紀念塔、祝蔭應烈士墓、舒同故居、駐地73866部隊烈士陵園四個地方為本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基本概況

珀乾鄉珀乾鄉
珀乾鄉總面積54.5平方公里,7個行政村,71個村小組,總人口數1.7萬。耕地面積1.5萬畝,其中水田1.2萬畝,山林面積3.2萬畝,擁有華山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8座,山塘水庫37座,總蓄水量達800萬立方米,是個以農業為主的農業鄉。

沿革:1932年7月,珀乾鄉一帶也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屬蘇區贛東北省。

氣候:珀乾鄉屬亞熱帶濕潤氣候,無霜期長,全年雨季相對集中,3-6月份約占全年降雨量的50%。

交通:珀乾鄉南(昌)-張(公廟)公路及即將完工的上海至瑞麗高速公路幹線比翼穿境而過,在境內分別長達6公里、5公里,特別是上海至瑞麗高速公路在鄉境內筆村與南張公路相連,形成了H型交通大動脈,

土地面積:珀乾鄉土地面積54.5平方公里,轄7個村委會,76個村民小組,全鄉總人口16559人,耕地總面積17239畝,其中水田16077畝,旱地1162畝。

經緯度:116.7839°28.3268°

資源優勢:先後興建了餐巾紙廠、機磚廠、菜牛養殖場、食用菌種植場、千頭良種豬繁育場等多家企業

景觀:珀乾鄉弄里艾家革命烈士紀念塔、祝蔭應烈士墓、舒同故居、駐地73866部隊烈士陵園四個地方為本縣革命傳統教育基地,組織黨員幹部到這4個革命傳統教育基地舉行“學習革命傳統、重溫入黨誓詞”,“徙步重走當年革命路”等教育活動,讓黨員幹部多角度、多方位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全縣共有4320名黨員幹部到革命教育基地接受教育。1680多名入黨積極分子到基地進行了入黨宣誓。

行政區劃

面積:54.5k㎡ 

人口:16916人 

郵編:331814 

代碼:361029200

轄:珀玕、北莊、蓮塘、優勝、仙基、大部、筆村等7個村委會。

地理位置

珀乾鄉珀乾鄉
珀乾鄉位於東鄉縣北部,是三市(撫州、上饒、鷹潭)三縣(東鄉、餘干、餘江)交界之地,東南端分別與餘江縣春濤、塢橋二鄉接壤,西端與本縣小璜鎮緊靠,北端與餘干縣梅港鄉相連,素有東鄉的東方門戶之稱。

珀乾鄉地處平原丘陵地帶,北高南低,最高海拔350米,70%為紅粘土壤,屬亞熱帶濕潤氣候,無霜期長,全年雨季相對集中,3-6月份約占全年降雨量的50%,全鄉現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8座,山塘水庫46座,總蓄水量達768.9萬立方米。全鄉90%以上的農田實現了自流灌溉,旱澇保收面積1.45萬畝,是東鄉縣重要的糧、產區之一。

珀乾鄉華山水庫下游的標準化農田建設基地里,到處是一派繁忙的景象,勤勞的農民正在補種田間防護林,襯砌破損的渠道。珀乾鄉村民自治,民主管水,極大地調動了農民興修水利的熱情,提高了水費的收繳率,確保了水庫的正常運營。

交通氣候

珀乾鄉珀乾鄉
位於東鄉縣東部邊境,距縣城21公里,地處三市(撫州、上饒、鷹潭)、三縣(東鄉、餘江、餘干)交界處,昌景公路及梨溫公路穿境而過。

珀乾鄉交通便利,南(昌)張(公廟)公路及即將完工的上海至瑞麗高速公路幹線比翼穿境而過,在境內分別長達6公里、5公里,特別是上海至瑞麗高速公路在鄉境內筆村與南張公路相連,形成了H形交通大動脈。便利的交通優勢帶動了珀乾經濟的迅猛發展

珀乾鄉北莊村和占圩鎮曾家村列為重點貧困村。到4月底,“雨露工程”進展仍未破零,針對此問題珀乾鄉“扶貧辦”迅速向市“扶貧辦”申請設立勞動力轉移培訓基地——東鄉縣職業技術學校,5月初該項目得到市扶貧辦的大力支持並得以批准實施。該項工作已實施培訓36人,完成年任務的55.4%,提前實現了過半目標,取得了全市第四的好成績。

珀乾鄉“扶貧辦”工作人員下鄉上門為農民朋友宣傳,有效引導農民朋友積極參於,通過調查研究針對農民生活、生產的特點,利用雨季、農民空閒時間,請來培訓基地老師深入到鄉鎮採取針對性、多樣化等靈活形式集中培訓授課,讓農民朋友不出“家”門就能學習到各種想學的知識,為今後農民朋友提高生產、生活的技能,改善當地的生產、生活水平提供了良好條件,向農民朋友配送了勤勞致富、積極創業的“金鑰匙”。

地方特色

珀乾鄉地處高、中、低丘複合地帶,地勢北高南低,中部低丘平原相間,四季水源豐沛,氣候宜人。水利資源得天獨厚。

珀乾鄉經濟以農業為主,水稻、生豬生產占較大比重,甘蔗、油料作物在縣裡具有一定優勢。經濟作物盛產甘蔗、茶葉、花生、油菜籽、油茶、棉花等。尤其是黃石茶葉是珀乾鄉的特色產品,聞名各國,茶史有記載。家庭手工業傳統產品以東崗的蓑衣、棕繩、草鞋等著稱。

歷史名跡

珀乾鄉革命烈士紀念亭
革命烈士紀念亭

[珀乾鄉政府東南100米南邊山·1958年·縣文物保護單位]亭兩層六角尖頂,下層高4.4米,上層3.7米,紅柱綠瓦。亭正中有時任江西省人民政府省長邵式平題詞:“人民英雄,永垂不朽”8個行書金色大字。背面有碑文說明。亭後有“紅軍師長祝應龍之墓”。紀念亭由亭、紀念碑、墓、墓碑、石桌、石凳、圍牆等組成,坐南朝北,占地面積100平方米。1999年3月重修。

李連二夫婦合葬墓

[珀乾鄉連塘村·明代] 李連二(1393—1463),連塘村李姓始祖。堆石砌三層作磨盤狀,坐落於村正中,坐北朝南,墓身高1米,占地面積10平方米。四周設圓槽形同磨槽,墓道作磨嘴狀,長100米,寬1米。下連形同磨盆的二畝余開闊水塘。墓前碑尚存,碑文已漫漶難辨。

七星橋

[珀乾鄉七星橋村頭·明代] 南北向,跨七星港,二墩三孔石拱橋。花崗石構造。長20米,寬1.4米。

革命烈士紀念塔

[珀乾鄉弄里艾家村後短山頂上,1958年建,縣文物保護單位]為紅石,鋼筋混泥土結構。塔高12米許,四側平面,分別刻有毛澤東林彪的題詞:東面是“共產主義是不可抗禦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死難烈士萬歲!——毛澤東。”南面是:“英勇犧牲的烈士們千古——無尚光榮!——毛澤東。”西面是:“為人民而死,雖死猶榮!——毛澤東。”北面是:“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林彪。”

自然資源

珀乾鄉良種豬繁育場
珀乾鄉充分利用本地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辦企業,先後興建了餐巾紙廠、機磚廠、菜牛養殖場、食用菌種植場、千頭良種豬繁育場等多家企業。1996年投資100多萬元興建了占地面積12000平方米的大型綜合農貿市場,每逢農曆“二、五、八”圩日時,四方商賈雲集,日交易額達10萬元以上。建起了鄉有線電視台、文體活動室等娛樂場所,豐富了廣大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同時對原江西省第一任省長邵式平同志題詞的革命烈士紀念亭和仙基艾家的烈士紀念塔進行全面修繕,現已成為東鄉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珀乾鄉地處東鄉縣偏遠地區,隨著招商引資步伐的加快,該鄉經濟迅猛發展,電力需求不斷增大。珀乾供電所高度重視招商引資企業的用電工作,總是千方百計解決新上項目的用電難題,從而使該鄉招商引資項目發展到哪裡,電就通到哪裡。此外,供電所還對所屬供電設施實行了分級分人責任管理,定期檢修,從而為全鄉經濟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電力支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