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體切除術

玻璃體切除術

玻璃體切除術,網膜下異物取出。

基本信息

簡介

眼底病玻璃體切除術又被稱為“玻切手術”,是一種通過觀察系統、照明玻璃體切除術系統、手術系統於直視下在前房、玻璃體腔、視網膜前、視網膜下等眼內空間進行操作的手術方法,包括玻璃體切除、抗生素灌洗、眼球內或球壁異物取出、視網膜前膜或下膜的剪除或剝除,必要時還可聯合視網膜光凝、電凝、冷凝、眼內氣體或矽油填充等。

玻璃體切除術玻璃體切除術

優點

  1、玻璃體切割術在局麻下進行,其創傷小,安全性高,手術適應症範圍廣。 

  2、隨著社會的進步,老齡化進程的加劇,老年性黃斑病變不斷增多,同時近視眼患者和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多,玻璃體視網膜疾病不斷增加。玻切手術可以極大地改善了這類患者的症狀,避免了更多由該病導致的失明或眼球萎縮的發生。 

  3、通過切除混濁或機化玻璃體、膿液和積血,既可清除細菌和毒素,又能恢復玻璃體腔內的屈光間質透明性。

玻璃體切除術玻璃體切除術

  4、直視下準確取出異物,避免盲目性,將對周圍組織的損傷降低到最低點。

  5、能提高玻璃體腔內異物取出率,可同時取出多個、多種異物,尤其是非磁性異物、包裹異物、視網膜嵌頓異物等。

  6、能直接準確獲取玻璃體病灶標本,提高病原學檢查陽性率。 

  7、可同時行外傷性白內障、視網膜脫離、視網膜裂孔、填充矽油等手術,這樣減少了手術次數,避免多次手術對患眼眼內結構損傷,降低了患者住院費用,最大限度恢復患眼視功能。

手術步驟

1.結膜切口:角膜緣後2mm環形切開球結膜。鞏膜表面電凝止血。 

 2.直肌牽引線:一舡同作上、下直肌牽引固定線;如擬做環扎,則四直肌均應包括。多數需做寬環扎,預置鞏膜褥式縫線。

 3.鞏膜切口:首先放置灌注頭,然後再做其他切口。位置應選擇接近水平位的顳上、下及鼻上、下,但應避免傷及前睫狀動脈。上方兩器械切口間距不得小於120°(150°~170°適宜。擬保留晶狀體者,距離角膜緣4mm,不保留晶狀體或無晶狀體者,距離角膜緣4mm,不保留晶狀體或無晶狀體及人工晶狀體眼則距角膜緣3.5mm。保留晶狀體或無晶狀體眼的鞏膜切開:平行角膜緣,以MVR刀垂直鞏膜表面,向球心方向穿刺,至雙刃部完全進入鞏膜內,由瞳孔區可見止,抽出MVR刀。切口大小以MVR刀口最大徑做切口長度。 

 4.灌注頭放置及固定:做鞏膜穿刺前,先行預置褥式縫線,垂直表面放灌注頭,將預置之縫線於該頭之兩翼狀部上結緊,打活結。向球心壓該頭,從瞳孔區檢查確定灌注頭之開口已全部進入玻璃體腔內,打開三通進入灌注液。

5.接觸鏡環Landers環的固定:用細絲線縫合固定於3及9∶00近角膜緣的淺層鞏膜上。縫線結紮鬆緊適度。手持接觸鏡架不必固定。

6.導光纖維頭及玻璃體切割頭進入眼內先插入導光纖維頭,在瞳孔區見到後,再插入切割頭,切割頭的開口應朝向術者。因切口與各器械直徑相等,進入切口較緊,略鏇轉該頭較易進入,此時頭的方向指向球心。多以左手持導光纖維,右手持切割頭,但必要時可交換器械。 

 7.開始眼內操作:切除玻璃體,包括基底部;進行增殖膜的處理,氣/液交換,雷射封閉裂孔。必要時注入膨脹氣體或矽油。

 8.結束手術:取出眼內器械,縫合關閉切口。始終保持向眼內灌注氣體或液體,維持穩定的眼內壓。結紮各對預置之鞏膜縫線。最後在保持要求的眼壓下,灌注切口的預置線打第一結並拉緊,取出灌注頭,應無氣或油外溢,結紮縫線關閉切口。

 9.縫合結膜切口:注射及塗消炎散瞳藥物。

玻璃體切除術3D動畫演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