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顯明[山東中西醫結合大學創始人之一]

王顯明[山東中西醫結合大學創始人之一]

王顯明,男,1923年出生於黑龍江省,教授,祖籍山東煙臺。山東中西醫結合大學學院創始人 。 2015年4月28日22時38分,王顯明因病搶救無效離世。5月1日中午12點30分,山東力明科技職業學院(原山東中西醫結合大學)創辦人王顯明教授遺體捐贈儀式在該校舉行,王顯明是濟南市紅十字會第197例遺體捐獻者,也是濟南市年齡最長的遺體捐獻者。

人物經歷

王顯明教授1923年出生在黑龍江省巴彥縣的一個小城鎮裡,祖籍登州府寧海縣,即今煙臺市牟平區。祖輩逃荒,到了東北。到父親這一輩,家裡總算有了自己的土地,父親希望孩子能讀書將來有出息。於是王顯明8歲那年被送到離家最近的一所國小上學。他天資聰慧,刻苦用功,幾乎每次考試都是第一名。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本侵略者的鐵蹄踏進了東北三省。愛國民眾紛紛走上街頭,遊行示威。王顯明也參加了這些活動。“誓雪中國國恥,振興中華民族”的高昂激越的口號,手中揮動著國旗,振臂高呼的場景深深地印在了王顯明兒時的記憶中。
日本人占領家鄉後,王顯明失學了。不久父親去世,為了維持生計,只能沿街賣香菸,冬天冒著零下40攝氏度的氣溫,兩隻小手經常凍得生瘡。沿街叫賣的生活持續到中學才結束。這段經歷使王顯明飽嘗了生活的艱辛,也從中磨練了意志,學會了堅強。
學校複課後,王顯明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考入中學。中學畢業後,王顯明報考了三所大學,竟然全部錄取,在當地創造了一個奇蹟。最終他選擇了第一志願—哈爾濱醫科大學學醫。
日本統治下的大學裡,中國學生與日本學生一起上課,但是中國學生是“二等公民”,生活與學習都存在很大的困難。日本學生吃大米,中國學生只能吃高粱米和窩窩頭。上課時教師用日語講課,課堂上聽不懂就把板書抄下來,課後再把筆記互相校對補充,每天都是學到深夜。最終他順利通過了所有考試,取到了大學畢業文憑。

山東中西醫結合大學學院創始人 王顯明 山東中西醫結合大學學院創始人 王顯明

1945年在日本軍國主義侵占我國東北投降前,畢業於哈爾濱醫科大學醫學部,是在日本人統治下深受屈辱欺凌才完成了醫學 專業的學習。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王顯明與同學們又擔起了護衛學校的任務。後來,為逃避動亂,他不得不離開哈爾濱到了濟南。

建國後,王顯明被安排在濟南鐵路醫院工作,並於1956年----1959年以一名純西醫的身份參加了由國家衛生部舉辦的西醫離職學習中醫的上海市中醫研究班,這是我國培養的第一代中西醫結合的醫務工作者,畢業後一直從事中西醫結合工作,在其60餘年的從醫生涯中,有50多年是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實踐和理論研究,。

專著論文

王顯明以一篇《中醫辨證論治的臨床套用》論文,被評為優秀學員而畢業,該論文刊登於《上海中醫藥雜誌》並有多家報刊作了轉載。上個世紀80年代初,編著我國最早、字數最多的第一部近百萬字的中西醫結合專著,在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後,並由該社授權給日本雄渾(株)出版社和台灣知音出版社在海外發行,相繼又在該社編撰出版了《中醫內科辨證學》和《實用內科綜合治療學》,由衛生部人民衛生出版社發行。《中醫內科辨證學》經多次再版印刷,共發行3萬餘冊,並由該出版社授權給日本京都雄渾(株)出版社和台灣知音出版社,以日文和簡體字在海外發行,王顯明被譽為我國“著名中西醫結合專家”。1986年他用出版著作、翻譯稿費創建了我國第一所中西醫結合高校---濟南中西醫結合學院,現為中日合作山東中西醫結合大學。
1986年建校後,王顯明組織了全國熱愛中醫藥的專家教授200多人,負責主編了全國第一套“中西醫結合系列教材”,已四次改編再版,發行一百八十餘萬冊,其中王顯明自編的《中醫內科學》、《中西醫結合內科》、《新編中醫內科學》(對外發行)、《<黃帝內經>與現代套用》、《<傷寒論>與現代套用》,總計500多萬字,共發行20餘萬冊。

人物評價

王顯明在首創我國中西醫結合教育事業上做出了卓越貢獻。當時沒有微機、印表機,用造紙廠的廢紙起草,艱苦的寫作條件可見一斑。如今對於一位90高齡的老人來說,至今筆耕不輟,誨人不倦,真是一個奇蹟。
王顯明在學術上嚴謹認真,一絲不苟。處事光明磊落,待人誠懇。因此無論在學識上,還是做人方面,都令我欽佩不已。能成為他的一名研究生,是我人生之幸。王顯明一生無一平米的房產,也無一分錢的存款,心血都用在教育的發展和對後人們的培養上,這是一個多么偉大的老人呀?他桃李遍布神州大地,他教的畢業生遍布世界各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