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王震之子]

王軍[王震之子]

王軍(1941年4月11日-),湖南人。中共元老王震之子,排行老二,哥哥王兵、弟弟王之。1995年至2006年7月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董事長。

基本信息

履歷

王軍1941年4月11日出生於湖南,1960年至1966年就學於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畢業後到江南造船廠工作,1967年調到武昌造船廠,1977年至1978年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

1979年至1986年間王軍擔任中國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業務部總經理,1986年至1993年任該公司副總經理,1993年至1994年升任總經理,1994年至1995年任副董事長兼總經理,1995年至2006年7月任董事長

經歷

王軍早年的經歷跟他這一代的幹部子弟一樣,帶有極強的“紅色記憶”,比如上軍校,學工科,做工程師等。

王軍公開的簡歷就是這樣的,1941年4月11日出生在湖南。1960年,王軍19歲,跟很多幹部子弟一樣到當時著名的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上大學,畢業後再到造船廠做工程師,而後在1967年他26歲時到海軍服役兩年。

同樣是改革開放,讓王軍的人生發生了改變。1979年,王軍在38歲的年紀,毅然跟隨時年63歲的榮毅仁創業,組建中信,並一直為中信這個後來的巨型國有企業服務到65歲而退休。王軍也就成為寫滿中信27年歷史的“活檔案”。

任職

王軍[王震之子]中國中信集團公司王軍
王軍最初加入中信時任業務部總經理,日後又從中信副總經理、總經理一直到1995年升至一號人物董事長。

王軍是1993年出任中信總經理的,那一陣是王軍的艱難日子,偌大一個中信公司,賬面上只有現金200萬元。王軍說,“意味著總公司大概能夠維持一個半月的工資發放。”

王軍開始發愁,偌大一個公司交到自己手裡,那么多人要發工資要吃飯……多種因素讓王軍“吃不下,睡不著了”。他開始失眠,睡覺就“主要靠安眠藥”,他說:“大概世界上能找到的安眠藥我都吃過。”

王軍想的辦法,一是準備找下屬富裕的子公司借錢,二是加緊整合公司的業務。結果還是第二套方案使王軍重新有了現金流,從而渡過難關。

1995年,王軍年滿54歲,正式成為中信年富力強的董事長,也是中信繼榮毅仁魏鳴一之後的第三任董事長。

王軍不是一個獨斷專行的人,很多事情都是班子討論決定,但他曾對媒體坦陳了自己的一次“獨斷專行”:1996年,他獨自決定出讓中信泰富18%的股份,簽字的時候每股32元左右,正式出讓時股價卻上漲到38元左右,18%就是“6億股,每股差了6元錢,國有資產就有36億元的流失”。而且,隨後股價還漲到了58元,於是這件事情在當時就被認為是“國有資產最大的一次流失”。

儘管當初王軍做好了被撤職的準備,也有中央領導找他談話,但結果王軍並沒有被撤職,有時候這件事情還被當作一種“成功案例”被人津津樂道。

如果沒有當初的“獨斷專行”,如果去履行很多程式的話,這件事情可能做不了,而且正是這次王軍的“獨斷專行”,讓中信一下子到手了108億元資金,到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中信自己渡過難關。王軍說,“我們沒向國家伸手去要錢。

離職

王軍退休後,孔丹出任董事長,剛辭去建行行長的常振明出任公司總經理,中信一再說明這只是一次正常的新老更替,但是依然引起各界很大反響

王軍曾跟部下交流過自己的“遠大志向”,退休後找個高爾夫球場做草坪師。伺候草坪的人,相當於伺候頭髮的理髮師。都是手藝人。

他所領導的中信旗下有六塊高爾夫球場,這個對中國高爾夫球運動做過重要貢獻的人,終於有時間可以去做個手藝人了。

2006年7月27日前,王軍的身份還是顯赫的中信集團董事長。2006年7月27日後,王軍因為到了65歲的關口正式離開自己“超期服役”了27年的中信集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